抗旱找水打井之二——松林村的歌声,草泊村的礼物

来源:作者:吴文峰时间:2012-12-17热度:0

松林村的歌声,草泊村的礼物

山东大旱,八方驰援。千井开钻,捷报频传。天公作美,地献甘泉。国土受赞,百姓欢颜……这是辛卯年正月里我在齐鲁大地游走最深切的感受。尤其是“红嫂故里”松林村的花生、歌声和“受日迫害劳工刘连仁”家乡草泊村的锦旗、宝鼎等感人故事。这些吃水人的歌声和礼物。不写不快!

  松林村位于沂蒙山区沂南县依汶镇古代这里松柏成林,前人立村时故名。沂南是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颜真卿的祖居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妇女送郎参军、护理伤员、缝军衣、做军鞋、交军棉等拥军支前活动贡献突出,曾涌现出抚养伤员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为亲人熬鸡汤的祖秀莲,带领32名妇女以肩膀撑起“火线桥”,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作出关键性贡献的李桂芳等一批“红嫂”人物,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红嫂故里”。“红嫂革命纪念馆”就在离松林村不远的马牧池村。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缺水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百姓。据一位朋友讲,那里常年缺水,曾发生过来了亲戚包好水饺等水下锅,半天去村边的石湾里淘不出一碗水的窘状。

  正月二十222日——可以删除,下同),在松林村,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的打井现场,汨汨的清泉通过已经安装好的铁管,哗哗的流向田野。老百姓们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地调院长王来明声声致谢。两位老大娘还提着装满花生、苹果、橘子的小篮子,前来慰问打井队员。他们一边往王院长的手里塞花生一边说“让你们操了这么大的心,俺都不知道说啥好了”,犹如当年老百姓慰问子弟兵。王院长不顾泥泞,踮脚来到出水口,捧起一捧就往嘴里送,“真甜啊!”陶醉的神情也感染了大家。83岁的王学美大娘说:“我1945就当干部,47年入党,当打孟良崮,我领着她们给解放军喂马、做鞋,黑白的忙;那年到孙庄搞大寨田,我也领着妇女们去,今天她们不用领自己都跑来了。”原来这口井日出水量达1000立方米,能解决全村1900多口人的吃水问题,还能灌溉周围多亩农田。村支书国长忠说:听说打出水来,村里人都跑来喝一口,有的还装到瓶子里带回家,让老人们品尝。依汶镇的干部也说,我们要把这眼井保护好、管理好、使用好,让老百姓祖祖辈辈都说好”。在井旁一条小路上,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正往匆匆地里走,后面跟着一个扛着铁锨的青年妇女,问她急急火火去干啥,她头也不抬说“有了水了,去浇地啊”。另一位60岁的大嫂则说“出水了,卓好啊”,并放声唱起了《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原生态的歌声古朴而又苍劲,在春寒料峭原野上暖暖地飘荡。她还说“我们这里是老区,有机会再来,我自己管你们饭,给你们唱歌……”

  瑞雪兆丰年。青州云门山上正月十一的第一场春雪还没完全融化,时隔半月,正月二十六228日)又飘起了大片雪花,这天下午,在青州温南峪村和上稍村看了山东地勘四院两处打井现场,除了国土人忙碌的深影,就是盼水人期待的眼神。

  正月二十七31日),踏着厚厚的积雪和泥泞,来到相邻的临朐县看了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的三处打井现场,其中已经出水的两处,老百姓自发的放鞭炮、献锦旗,热热闹闹。下午四时,在龙港镇马家辛兴村,成群结队的中年妇女,有的还领着孙子、孙女,来到村东头山顶的井位旁,如同正月十五看花灯、赶庙会一样热闹。从公路到井场,非常泥泞。当地来百姓就铺上厚厚的草苫子,足足有200多米,像绿色的地毯,走上去软软的、暖暖的。刚到井旁,两条足有3米长的鞭炮被点燃,从钻机上垂下来劈啪作响,通红的纸花立时铺满雪地;电闸一合,一股清澈的激流从扎着红绸子的铁管井口镇喷涌而出,银链般扑向大地,唱着歌跳着舞奔向远方。村民们靠上前去,有的掬起一捧水豪饮,有的直接用嘴去亲吻水柱,激起的水花飞银泻玉,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女镇长魏女士说,这里是玄武岩地区,缺水很严重。一村民说,这里从来没有深井,以前都是吃“懒水”。村支书老马说,懒水就是地表的浅水,水质不好,虽说下了一点雪,但解决不了吃水问题。说着说着就把一面写有“吃水不忘打井人”的锦旗送给了水环中心总指挥长郭先生。郭先生说,这口井出水量每小时可达70立方米,水质不错。县国土资源局的王强局长、衣汉海副局长也都捧起井水,大大地喝了两口,直说甜。一中年妇女带着小孙子马义轩挤上前,说,快尝尝吧,以后可别别忘这些好人啊!

    马支书说,这个村子以前叫李哥庄,300年前才改成“马家辛兴”。“辛是辛苦的辛,兴是振兴的兴,老祖宗是希望后人不怕艰辛,兴旺发达,今天成了有史以来最高兴地日子了!以后有了水,这里就可以建樱桃大棚,俺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怎么也没想到能在山顶打出水来,千万别忘了共产党,千万别忘了打井人”,70多岁的马兴龙大爷说。他喝完后,捧起水来洗了洗脸和雪白的头发,睫毛和发梢都似乎有了泪珠。机台的工人说,这个大爷天天在这里帮忙,晚上在山顶上帮着看设备,我们都怕累着他,他却说,我自愿来帮工,又不要工资,怕啥?”

  水流的前方,是片片麦田。一位叫马兴升的六旬老人在浇地。“刚下了雪,还用浇吗?”“浇!!”回答斩钉截铁。“这里能有水,以前想都想不到啊,过去光等天下雨,靠天吃饭啊,花这么多钱,打出这样的井,没有国家和同志们支持,根本办不到啊!”“抗旱打井,造福百姓,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无私奉献”,“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钻机上方的横幅反映了马家辛兴人的态度。据说,元宵节期间,这里的常务副县长曾带着新宰杀的羊肉去慰问打井施工人员。有的村还送来100斤自产的小米。副县长说,人家千里而来,给我们打井,解决祖祖辈辈几百年盼望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尽最大努力,主动服好务。31日在出水现场,他还主动安排要在近期组织一场文艺演出,现场慰问打井队员。

   正月二十九33日),在高密市,又听到了关于草泊村打水的点滴。

   草泊村位于高密市西南井沟镇。古代立村时因此地塘泊较多,苇草丛生,故名。过去这里默默无闻,让这里扬名的是日本侵华战争被害劳工刘连仁。194410月,30多岁的刘连仁被日军掳掠到日本北海道明治矿业株式会社昭和矿业所作劳工,因不堪虐待,于19456月逃逃入北海道深山,度过了13年野人般的生活。直到1958年被一位猎人发现才回到祖国。该村目前建有受日迫害劳工刘连仁纪念碑、纪念馆。村子这几年干旱严重,老百姓几次凑钱打水都是“干眼”,没想到这次抗旱找水打井,216日上午开钻,不到一天就在地下深处142米打出了日产300多立方米的水井。据悉,不大的小村,当晚村民就自发的摆了四桌酒席相庆,通宵达旦,庆贺有了“救命水”,也庆祝结束方圆十里没有深井的历史。

   由于天气等原因,我没能去草泊村看看新打的水井。但在高密市国土资源局,我看到了一面锦旗和一个“宝鼎”,上面都写着“春风水暖草泊村,饮水思源国土局”。局长于道河说:锦旗是31日草泊村支部书记邱发洪代表村民送来的。谁知32日下午,他又派人送来了一个宝鼎。

  看到宝鼎,让我又想到了先前在泰安碾子峪打井现场那位小朋友问我的那个词——“鼎力”。

鼎力支援,顶天立地,我们国土人,勇于担当!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