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村的歌声,草泊村的礼物
山东大旱,八方驰援。千井开钻,捷报频传。天公作美,地献甘泉。国土受赞,百姓欢颜……这是辛卯年正月里我在齐鲁大地游走最深切的感受。尤其是“红嫂故里”松林村的花生、歌声和“受日迫害劳工刘连仁”家乡草泊村的锦旗、宝鼎等感人故事。这些吃水人的歌声和礼物。不写不快!
松林村位于沂蒙山区沂南县依汶镇古代这里松柏成林,前人立村时故名。沂南是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颜真卿的祖居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妇女送郎参军、护理伤员、缝军衣、做军鞋、交军棉等拥军支前活动贡献突出,曾涌现出抚养伤员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为亲人熬鸡汤的祖秀莲,带领32名妇女以肩膀撑起“火线桥”,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作出关键性贡献的李桂芳等一批“红嫂”人物,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红嫂故里”。“红嫂革命纪念馆”就在离松林村不远的马牧池村。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缺水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百姓。据一位朋友讲,那里常年缺水,曾发生过来了亲戚包好水饺等水下锅,半天去村边的石湾里淘不出一碗水的窘状。
正月二十
瑞雪兆丰年。青州云门山上正月十一的第一场春雪还没完全融化,时隔半月,正月二十六
正月二十七
马支书说,这个村子以前叫李哥庄,300年前才改成“马家辛兴”。“辛是辛苦的辛,兴是振兴的兴,老祖宗是希望后人不怕艰辛,兴旺发达,今天成了有史以来最高兴地日子了!以后有了水,这里就可以建樱桃大棚,俺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怎么也没想到能在山顶打出水来,千万别忘了共产党,千万别忘了打井人”,70多岁的马兴龙大爷说。他喝完后,捧起水来洗了洗脸和雪白的头发,睫毛和发梢都似乎有了泪珠。机台的工人说,这个大爷天天在这里帮忙,晚上在山顶上帮着看设备,我们都怕累着他,他却说,我自愿来帮工,又不要工资,怕啥?”
水流的前方,是片片麦田。一位叫马兴升的六旬老人在浇地。“刚下了雪,还用浇吗?”“浇!!”回答斩钉截铁。“这里能有水,以前想都想不到啊,过去光等天下雨,靠天吃饭啊,花这么多钱,打出这样的井,没有国家和同志们支持,根本办不到啊!”“抗旱打井,造福百姓,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无私奉献”,“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钻机上方的横幅反映了马家辛兴人的态度。据说,元宵节期间,这里的常务副县长曾带着新宰杀的羊肉去慰问打井施工人员。
草泊村位于高密市西南井沟镇。古代立村时因此地塘泊较多,苇草丛生,故名。过去这里默默无闻,让这里扬名的是日本侵华战争被害劳工刘连仁。1944年10月,30多岁的刘连仁被日军掳掠到日本北海道明治矿业株式会社昭和矿业所作劳工,因不堪虐待,于1945年6月逃逃入北海道深山,度过了13年野人般的生活。直到1958年被一位猎人发现才回到祖国。该村目前建有受日迫害劳工刘连仁纪念碑、纪念馆。村子这几年干旱严重,老百姓几次凑钱打水都是“干眼”,没想到这次抗旱找水打井,2月16日上午开钻,不到一天就在地下深处142米打出了日产300多立方米的水井。据悉,不大的小村,当晚村民就自发的摆了四桌酒席相庆,通宵达旦,庆贺有了“救命水”,也庆祝结束方圆十里没有深井的历史。
由于天气等原因,我没能去草泊村看看新打的水井。但在高密市国土资源局,我看到了一面锦旗和一个“宝鼎”,上面都写着“春风水暖草泊村,饮水思源国土局”。局长于道河说:锦旗是3月1日草泊村支部书记邱发洪代表村民送来的。谁知3月2日下午,他又派人送来了一个宝鼎。
看到宝鼎,让我又想到了先前在泰安碾子峪打井现场那位小朋友问我的那个词——“鼎力”。
鼎力支援,顶天立地,我们国土人,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