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霞测试眼里的一抹朝霞

来源:作者:文菲菲时间:2012-12-17热度:0

 

   “测试是地质的眼睛”
   “测试是找矿的眼睛”
    徐晓霞是在聆听着这样的耳提面命走进地质找矿的这双眼睛的。这是1976年,那年她刚满16岁,还是扎着羊角辫,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历尽35年的风雨“研磨”,徐晓霞升腾为这双眼睛里的一抹艳丽朝霞。
    徐晓霞,是四川地矿局成都岩矿测试中心测试所外收分析室的“领头雁”。外收分析室算得上“女儿国”,清一色的“八朵金花”。如果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八个女人是否好戏连台?测试所所长曾念华这样作答:测试所这部大机器,像外收分析室这样的“零部件”有7个,但在测试所全年的产值中,外收分析室占了半壁江山。
   花开花落,四季更迭,但爱美的徐晓霞整天都穿着那身白大褂,在各种瓶瓶罐罐中,在各种测试设备中穿梭如风。有人说,徐晓霞就是白衣天使,就是医生大夫,而且专门对付测试上的“疑难杂症”。
   徐晓霞何以能妙手回春?记者在大量采访中得出了答案。
    一般的测试人员,只能做一两个项目的分析测试,徐晓霞的分析领域却包括黑色、有色、贵金属、土壤、植物有效态;测试所购进的所有设备,堪称十八般武艺,徐晓霞都能娴熟玩于股掌,就这一点,连同年轻气盛的本科生、研究生都不敢“叫板”、“逞能”。其实,徐晓霞的这身“功夫”非一日之寒,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攀西地质大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质队,其麾下的实验室在西南地区独坐头把交椅,而徐晓霞便是其中大名鼎鼎的“三剑客”之一。
   2004年,一向只与矿产品分析打交道的测试所,突然接到一个新课题——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分析金土地工程中的植物样、土壤样。本来这是农业部门的差事,但农科所退避三舍不敢接招。测试分析涉及54个元素,其中像铼、钼、稀土等工作量最大的难度最大的,都压在徐晓霞她们的分析室。这样的测试项目,当年全国仅有3个。徐晓霞不顾舟车劳顿,远赴安徽、南京学习取经,回来后查阅了大量书籍,并通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将地质样品分析法与微波消解法相结合,取得巨大成功:一方面所使用的酸剂大大减少,这样有利于环保;另方面工作效率比单一的办法提高了50%以上,更重要的是分析效果更理想。由于徐晓霞她们所做的工作,填补了农业地质评价重金属的空缺,依据这些评价合理补充土壤稀缺元素,开发出了系列优质富硒农产品,产生了无可估量的经济效益。2009年,《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拔得头筹,荣获四川科技进步一等奖。无独有偶,在四川开展攀西釩钛磁铁矿整装勘察中,徐晓霞担纲的分析室承担了大量的分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如果用传统的容量法,一天只能做十件样品。徐晓霞与研究组一道推出了利用等离子、原子荧光、电感偶合等打出了快速的“组合拳”,一天便能做150件。这种太给力的“组合拳”让一些同行大惑不解:同样的时间,我们做几百件,她们为啥做了几千件?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测试所一年要承担零零碎碎的疑难项目3万多个,其中26.6%的项目是由徐晓霞各个击破的。
   做测试分析,是个苦差事。尤其是手工操作的一些项目,夏天汗流浃背,冬天手起了冻疮,但无论酷暑寒冬都不能开空调。更重要的是样品送来时,个个都是加急。近3年的时间,徐晓霞常常7点多钟上班,一直要干到晚上11点,基本上没什么星期六星期天。这样的连轴转,即便干了一辈子地质的老父亲驾鹤西去,即便同样干了一辈子地质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徐晓霞的这个“职业生物钟”,也没曾被打乱。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是丈夫开车来接她回家,有时事情实在太多了,丈夫只得一声不吭地当一回回助手。
     测试所是多劳多得,但如果你认为徐晓霞是为了多挣点“银子”才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是徐晓霞不缺钱花,她老公是经营广告的老板,兄妹在美国定居,女儿在美国留学。二来她都运行了“半个世纪”,也该歇歇了。
     还是成都测试中心主任胡斯宪的评价切中肯綮:“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徐晓霞身上具有的爱岗敬业、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无论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
就让我们带着敬意抬头仰望,半边天里这一抹红霞!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