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就要精通一行”
——记宝玉石专家、原山东地质测绘队队长李通一
采访李通一,是山东地矿局老科协会长艾宪森“分配”给我的一项任务,他正在倾力编录一本反映老地质工作者年轻有为、老有所为事迹的著作——《科苑青松》,按他的话说那就是“这些老同志跋山涉水、无私奉献,为地矿事业操劳一生的经历与经验,是一部宝贵的财富,再不抢救也许就来不及了”。
带着这个任务,今年初冬的一天下午,我辗转来到了济南千佛山南的阳光舜城。当个头不高、一脸慈祥、身子骨硬朗的李先生出现在我下车的公交车站,握手之时,他第一句话就说,从市里过来是远了点,但老了天天守着青山、看着青山,有时还爬爬山,心里舒服啊!看来,他这个干了一辈子地质的人,对山有了感情,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踏遍青山人未老。
改名励志,勘探路上收获爱情
李通一,本名李澳宸。祖籍河北盐山。1936年3月生于青岛。说起初名“澳宸”,李通一说“宸”字是先人早定好的辈份,好像是指帝王住的屋子。哥哥欧宸,姐姐菲宸,弟弟湘宸等,都是由天津北洋工学院毕业的父亲起的。战争年代,一家颠沛流离,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如湘宸就因出生在湘江之滨而得名。在迁徙中读完了小学课程的李澳宸,1952年9月由天津南开中学初中毕业来到南京,进入地质部南京地质学校学习测绘。入校不久,他就自作主张把名字改成了“通一”,其用意是“干一行就要精通一行”。时隔近60年,说起这段经历,老先生的脸上还洋溢着微笑。他还诙谐地说:这一改,“帝王的屋子”是没福气住了,就是平常的房屋有时也住不到,说风餐露宿一点也不为过啊。
原来,因国家建设急需,李通一只学了3个学期就毕业了。1954年1月,他和40名同学一起从南京浦口乘火车,来到了天寒地冻的河北宣化。简短的集训后,就随华北地质局测绘科的战友一起赶赴山西大同七峰山地区进行大比例尺测图,住在半山腰的一座破庙里。1954年6月,他又奉命调到河北省涞源县224地质大队配合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乘火车经北京到高碑店下车,突遇瓢泼大雨,河水猛涨,道路被冲毁,为赶时间他们只好联系当地邮政马车一站站前进。一天深夜3点来到易县,为了不打扰老乡,他们4人在街道边的屋檐下,行李都没打开,躺到了天亮,后随着去涞源方向新的邮政马车继续前进,最后是骑着老乡的毛驴趟水过河到达目的地的,到后还受到领导的表扬。
后来,李通一又被派往山西垣曲、河北怀来麻峪口等地。1956年9月借出差北京的机会,取道天津探亲,此时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就在这一年,李通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河北怀来县麻峪口村驻扎时,20岁的李通一收获了爱情。女方是房东正在上初中的大女儿,每周六下午从县城步行30多里回来拿吃的。房东大娘看着李通一“每天爬山那么累,回来后还看书学习,知道这是个有出息的小伙子”,就多次托分队会计等人介绍,李通一推辞不过见了一面,算是定下。但考虑到女方年龄还小,暂不谈婚事。他主动提出每月支援女方十元钱做学费,并建议把学校每月补助的两元钱退出来,给更困难的同学。这样一直坚持了4年,只到李通一调到山东一年后结婚。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儿女。女儿因出生在天津,起名李津,儿子生在济南,起名李济。目前都是学有所成的宝玉石专家。
不断进取,齐鲁大地大展宏图
艰苦的野外生活,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李通一整整在外业干了十三年,一直没忘记坚持学习。他认为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真正做到“干一行精通一行”。
1959年,新婚不久的李通一考取了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的函授学习。开始有30多名同学。当时正值大跃进后期和生活十分困难时期,人们天天加班加点,拼命不要命,李通一只有在收工之后,借着月光、烛光看书。到1962年1月,李通一去武汉面授并顺利通过考试和答辩,取得大专学历,连他只剩下4位同学。老师说,你们4人真是了不起。
1965年9月,李通一为翻译有关资料,提高英文水平,抓住晚上业余时间,参加了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机关业余文化学校英语专科班学习《基础英语》,考试合格,取得结业证书。
1981年4月,李通一参加地质矿产部区域调查局举办的航测制印学习班,获得毕业证书。回来不久,即被地矿局任命为测绘大队副大队长、队党委常委。1983年9月被任命为大队长。1986年12月实行“队长负责制”,李通一为队长。1988年4月,李通一被授予局级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7月,单位实行“承包招标”,李通一做了顾问。
从1958年到1988年,短短的30年,李通一始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先后完成了山东部分地区二、三、四等大地测量和1比5百到1比5万地形测绘工作及地震、城建、水利、交通、贯通、军控、国防三线等作业和管理任务。调进山东地矿系统第一台地图胶印印刷打样机,彻底淘汰熏图、晒图的落后工艺。试印的确良布图《山东省交通图》成功,受到地质部的推广。
这期间,李通一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论文,《1:5百比例尺地藉测量坐标系选择的探讨》等先后在《地质测绘》杂志发表。
后来,在地质工作普遍不景气的年月,李通一主动和地矿部有关部门洽谈合作,组建了“山东地质宝石矿物经营部”并出任董事长。1988年,李通一被选为中国宝玉石研究联谊会副理事长。从此开启了他事业中的“珠宝人生”。
学无止境,宝石专家著书立说
按说,测绘和珠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专业。从李通一1991年借调到地矿局,和有关人员筹备成立山东省宝玉石协会算起,也不过二十年的工夫,且他在1996年就光荣退休,能成为珠宝行业的专家并著书立说,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李通一说,学无止境,当年我参加美国国际珠宝学院的学习,以58岁高龄的成绩全部考试合格,成为年龄最大的毕业生,靠的也是当年的信条:“干一行就要精通一行”。
原来,李通一作了队上的顾问后,马不停蹄去全省各地联系业务,到全国各地考察测绘改革和珠宝市场。1989年1月到云南测绘大队考察时,因大雪竟没能赶上女儿的婚礼。1991年1月,李通一与艾宪森等一起赴京参加了中国宝玉石协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同时作为先进人物在交流会上宣读了自撰的论文“山东蓝宝石出路探讨”。回来后就奉命筹备成立山东宝协。当年9月24日,山东省宝玉石协会召开成立大会。会上,艾宪森当选为第一届协会会长,李通一任秘书长。
过后不久,李通一走在大街上,一位学地质的老同事和他开玩笑:“秘书长这个宝座地质工程师没坐上,你这个测绘工程师倒坐上了……”,一句话提醒了年近六旬的李通一,他下定决心从头学习,并很快考取了美国国际宝石学院在中国的第一届招生,系统学习了《宝石史》、《结晶学》、《宝石地质学》及《宝石仪器》、《玉石学》等等。1994年7月11日-8月14日,李通一到北京大学接受美国国际宝石学院的面授,通过实习、考试等,最终从美藉华人高杰齐院长手里接过了“宝石学家资格证书”,成了学有所成、名副其实的宝玉石专家。学习期间,北大地质系的谭教授曾说“你都快六十了,来此做啥,该颐养天年了!”李通一的回答是:“工作需要,精力身体都还行,发挥余热,干则干好,不能当混子”!1998年,李通一获中国宝玉石协会“宝石鉴定师资格证书”;2003年获中国轻工“珠宝鉴定师资格证书”;2005年9月1日亚洲珠宝联合会和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联合授予中国“宝玉石专家”荣誉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换届为止,在宝协成立的12年里,李通一等共组织举办各类珠宝玉石知识、鉴定学习班、各种交流会10余期;执笔起草的《宝玉石命名规范》列入山东省地方标准计划;作为老师,为山东轻工学院新开办的宝玉石专业授课,为省内培养了大批的中国宝协鉴定师。同时,他还被聘为《中国宝石》、《中国宝玉石》、《中华珠宝》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并发表了大量探讨宝玉石业现状及发展的文章。
2003年换届后,为给社会提供方便,获得应用研究员,宝石学家、宝玉石专家称号的李通一,留下当顾问。他的顾问办公室又成了咨询办公室,既是有问必答,又是信息平台。
为了著书立说,李通一在2001年开始学习电脑,并到有关夜校听课,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两个月下来学有所成。随即开始了酝酿已久的《翡翠》、《钻石》、《和田玉》等书的写作。目前,三本专著历时五年均已面世,成为有关大学、宝玉石及珠宝界人士学习或培训的教材及参考资料。为了便于学习与研究,李通一从1994年开始收集收藏各种宝玉石标本,至今已搜集了148种,说起每一块标本,都是头头是道。
“干一行就要精通一行”,李通一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诺言!
上一篇: 人性的光辉:大爱撑起三个幸福家庭
下一篇: 人性的光辉:用爱心谱写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