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萍:一位测绘战线上的“杨门女将”

来源:作者:吴文峰时间:2012-11-17热度:0

她56岁,39年党龄,多次被上级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她38年工龄,是目前全国惟一一位外业测绘院女院长,且已经干了八年。

近年来,她的几位亲人相继离世。她咬咬牙,擦干泪,站起来,昂然率领员工测山绘水,不停跋涉。

她,就是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第一测绘院院长杨艳萍。

 

一位测绘战线上的“杨门女将”

本报记者 吴文峰 吕树建

 

在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提起杨艳萍,不太了解她的人往往会想到“不幸,真不容易”;了解的人一定会说她“坚强,真不简单”;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位测绘战线上平凡的女干部身上不仅集中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而且有着一颗忠于事业、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红心,有一腔以院为家、关心职工、助人为乐的情怀,有一股直面人生、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毅力,有一股任劳任怨、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

 

丈夫病逝50天,她受命当了“领头羊”

在2004年之前,杨艳萍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份安逸舒适的工作。丈夫在部队上是多年的团级干部,儿子是一名军校学生,她在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第二测绘院(俗称二院)担任党总支书记。夫妻恩爱,儿子懂事,家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6月8月,杨艳萍的丈夫老韩因病去世了,那时杨艳萍才48岁,其时正值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启动队伍组合改革的关键时刻。50天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俗称大院)的两位领导找她谈话,让她出任第一测绘院(俗称一院)院长,并明确表示:“这是组织决定,不是征求意见。”当时,杨艳萍还没有从失去爱人的阴影里走出来,也非常清楚接了这副担子意味着什么,心中有些犹豫,但她看着领导充满期待的眼神,她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一院、二院是省国土测绘院的两支“主力军”。一个负责外业,即漫山遍野地搞测量,90%以上是男性;一个重点是内业,即在室内把测量数据编绘成各种图件,过去以女同胞居多。这两支队伍曾作为山东省测绘局的“左膀右臂”,30多年来走遍了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完成的各种比例尺地图覆盖了辽阔的山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伴随改革的步伐,原省测绘局的行政职能划归到省国土资源厅后,2001年在这两支队伍和另外两个测绘单位的基础上组建了厅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由于多种原因,当时基础测绘任务极少,上级拨款微不足道,对市场经济又不太适应,所以单位经济非常困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2年初,随着济南市经十东路的拓宽,一院占地近10亩的外业基地绝大部分被无偿拆除占用。一夜之间后勤人员全部下岗,有的职工甚至“无家可归”。一院连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领导疲于安置亦无暇去市场揽活。广大职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拮据和郁闷彷徨,有些年青的大学生、技术人员纷纷调离。用一个当事者的话说,就像是“大难临头各自飞,飞来飞去找不到北,望不到出路,看不明前途”。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煎熬中又过了N个日日夜夜。2004年7月底,大院的领导层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定了杨艳萍。面对家庭的不幸和单位的困境,她没有向大院领导提任何条件,归拢一下办公桌上的东西,用一个纸箱子盛着,就从二院搬到一院上班去了。

杨艳萍走在楼道里。此时,墙外的集贸市场上,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正播放京剧《杨门女将》:“穆桂英,53岁又出征!”她心中一震,想到自己这次“出征”比当时的穆桂英还年轻5岁,她是保家卫国的杨门女将,我也不能给老杨家抹黑,一定要好好地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和大家伙儿一起冲锋陷阵,使队伍从胜利走向胜利。

杨艳萍后来说:“我当时担任第二测绘院总支书记,到一院是平调,待遇没变化。我也知道当时一院面临巨大困难,很难干。但是组织信任我,交给了我这么个任务,我就是头拱地也要搞好。”

上任当年,一院有两件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也很能体现杨艳萍做人做事的风格。

一是10月底,杨院长给年青人“搬家”。她上任不久,就安排将外业基地拆除后“残”留的大半截食堂,从内部加以改造,把近200平方米空间间隔成10间青年公寓,给青年人营造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为他们学习、恋爱创造了条件。入住的那天,她早早来了,洒扫庭除、铺床叠被,让青年人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晚饭,她主动留下来和小青年们一起举杯相庆,并应邀“卡拉OK”了一首《北国之春》:“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妈妈犹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唱着唱着,大家都一起高歌起来,有的女孩还情不自禁地依偎到了杨艳萍身上。青年职工王宁宁介绍这件事情时说道:“我第一次接触杨院长,就发现她很有亲和力,越交往越觉得她有感召力,愿意跟着她干。”

二是腊月底,带着职工去胶南“干活”。那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二日下午,杨艳萍接到了速到胶南市进行土地利用详查的电话。这是她上任后联系到的一个“大活”。她马上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部署并连夜下通知。次日,20多人分乘三辆汽车一路疾驰,到达目的地已是傍晚时分,旅馆的厨师都回家过小年了。杨艳萍与当地负责接待的同志一起下厨,做了一顿简单的小年夜饭,又派人买了鞭炮,噼里啪啦放了一番。腊月二十四日一早,大家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一会儿到现场督阵,一会儿回旅馆安排伙食,最后用了5天的时间全面完成任务,二十八日凯旋。在20多人的队伍中,她是惟一的女性。

“大过年的,人家都往家里奔,您们这些省城的人还往外跑,真不简单!”正是这次突击战,给当地相关部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八年来,他们一直合作不断。

这年,杨艳萍的儿子韩阳从学校放寒假回来,看到家里冷冷清清,什么年货都没置办,有些伤感。懂事的孩子自己去超市买了鱼、肉、韭菜、水饺粉等,还有一大堆油盐酱醋和日用品。杨艳萍看了后,苦笑着说,这些油盐够咱娘俩吃好几年的了!

 

“绝不能安于现状、守摊子混日子”

 杨艳萍接手时的一院,经济困难,人心散漫,历史遗留问题多,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乱”。也许是有人听到朴实的她上台就承诺“干了一辈子外业的老职工,跑不动的时候,回来尽量安排工作”;也许是有人看到她当众表态“所有的遗留问题,一院一概承认”;也许是她坚持要实行奖勤罚懒的责任制;也许是有人觉得她是一个女人好欺负,就把多年的积怨泼向了她。她上任后,各路要待遇要工作的人纷至沓来。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单枪匹马,有的白天到办公室静坐,有的下班跟到家里纠缠,甚至一缠就是一个多月。也有送礼的、说情的,背地里打电话的,多是些无理要求。但不管咋样,凡送来的礼品,无论是送到办公室还是送到家里,杨艳萍一律放到传达室,让办公室主任通知当事人去领回。最可气的是,有人还威胁说晚上要到她家里去,当时他的儿子还没返校,担心儿子受到伤害,她常打电话让负责保卫的同事到家里去看一下。

为了由“乱”到“治”,使一院脱胎换骨,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后,杨艳萍认为必须烧“三把火”了。因为她已清楚地看到,再不“大修”,一院这驾锈迹斑斑的“老爷车”就有散架的危险。

她把“第一把火”烧向了分配制度,坚决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她与分院、科室签订经济责任状,推行奖惩机制,奖优罚劣。眼看坐着等工资的悠闲生活被阻断,个别职工强烈反对,甚至坐到她办公室赖着不走。

好心人劝她:“这个问题解决难度非常大。你干个六七年就退休了,不要捅这个马蜂窝了。”她则说:“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包袱只能越背越重;遇到困难绕着走,一院怎么发展?绝不能安于现状、守摊子混日子。”

“第二把火”是改革用工选人方式。为尽快改变人才短缺的现状,一院在加大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力度的同时,从技工学校择优聘用了测绘相关专业毕业生,还招用了一批临时工,使直接从事测绘生产的人员增加到190余名,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生产力量明显增强。2006年实行项目负责制,通过让年轻人带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等,让年轻人加快锻炼成长。在干部任用上,她不搞“论资排辈”,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走上管理岗位,真正实行“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岗位,干好的给地位”。

 “第三把火”是拓宽服务领域。在争取上级专项拨款的同时,自筹资金更新仪器装备,升级软件,改善生产用车,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业务范围也由过去单一的传统测绘拓展到规划编制、矿业权核查、土地整理、项目监理等领域。在基础地理信息区块化更新试验、内外业一体化、固定翼无人机航摄系统使用、现有区域数据加工、移动测量技术运行等服务领域有了新的突破,为全院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发展啥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几位在杨艳萍上任之前就已办了内退手续的人,也回来“找事”:聚众吵闹、到省厅上访,甚至把杨艳萍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一院违反了劳动法,剥夺了他们工作的权力,要求回来上班,其目的就是想涨工资。第一次把她上告到济南市历下区法院时,聘请的律师只写了个应诉状递上去,没开庭法院就把原告的诉讼给驳回了。第二次又告到济南市中级法院,开庭前,她和办公室主任蔡建生说:找律师还得花钱,咱们最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答辩没问题。经过一番有理有据的答辩,院方依然胜诉。

杨艳萍既有果断刚强的一面,也有大度体贴的一面。她并没有因这些人告她而嫌弃他们,她以男人一样的胸怀原谅了他们,以女性慈爱的情怀关心着他们,最后给内退人员涨了工资,给一部分技术人员调高了档次。同时组织内退人员培训、考试,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为找一个最便宜旅馆,她在大街上来回打听 

转眼到了2005年春天。杨艳萍一行到山东东阿县联系业务,夜晚来到某宾馆联系住宿时,一问一个房间最便宜的300元。她对副院长毛继军说了声:“走,到街上转转!”扭头就跑了出来。这一转不要紧,为了找一个最便宜的旅馆,他们在大街上来回打听走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还真找到了一家,每个床位30元。

说起东阿,虽不富饶,但历史悠久,大有名头。汉代设县,是曹操之子曹植的封地。许多人都知道曹植曾被其兄曹丕逼做《七步诗》的故事,其实他还有一首《赠白马王彪》也很有名,其中两句是“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表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历史不会重复,但有时会惊人的相似。1700多年前曹植的这一诗句用在杨艳萍身上,竟然是那么贴切。自从接管了第一测绘院的帅印,她拉关系、跑项目,没黑没白,像个大丈夫一样在外地穿梭,为的是在测绘市场挣得一席之地,使单位尽快走出困境,使一院强起来,使职工腰包鼓起来。毛继军粗算了一下说,她一年在外平均跑五万公里,近200天。

杨艳萍每次出去,都爱带一个枕巾一个床单,为的是住在测区或小旅馆里方便。她常说“住好住孬有什么?回家洗个澡不就行了”,其实她就是为了省钱,给公家省钱。“多花一分,全院200多名职工就少一分,其中就有你的一部分。”这也是杨艳萍常对中层干部说的话。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2008年夏天,杨艳萍又到胶南测区检查工作。第一天赶到后,由当地国土部门安排到宾馆住宿。第二天,随着职工到野外检查,回来天色晚了,问清了这个宾馆的价格后,她悄悄搬到了附近一个收费便宜、设施简陋的旅馆。一个新来的大学生,知道后感到不可思议:一个院长,就几十块钱的事,值得这样折腾吗?后来了解的多了,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在目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除了以诚待人、以质取胜,还不可避免地要应酬接待。为了省钱,杨艳萍每次都是自带茶、酒、烟。由于日照产的“尧王醇”酒物美价廉,每次路过都批发一点,还要求厂商把酒精度从32度降为30度,为的是省钱。她常说:现在进饭店,一壶茶最少28元,多的100多,我们自己带一包,三五块钱就够了,烟酒也是一个理,批发和零售差两三倍呢;一线职工挣钱不容易,我们要把富日子穷过,何况我们还不富。大院的孔兆慧副院长,比杨艳萍早半年参加工作,可以说亲如姐妹,了如指掌。她说:杨艳萍确实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家。最初的那两年,一院很困难,没有周转资金,每次出发包括投标,她常把自己家的钱拿出来先垫上,应酬也多是自己掏腰包。

 

  “杨院长每次去外业,都会亲自给我们炒几个菜”

 

  杨艳萍平时勤俭节约,对自己比较吝啬。但为外业职工改善生活从不在乎,甚至多次自己掏钱。

  一院办公室原主任蔡建生永远记得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春天,他陪杨艳萍院长到莱芜测区检查工作,路过一个叫鲁镇的地方,杨艳萍看到路边有卖狗肉的,就掏钱让他买了200元新出锅的狗肉。蔡主任说,买这么多干啥?因为在路上已经买了一些青菜、食品等。她说:“他们人多,吃了有劲,好干活。”到了莱芜后,她立即忙活起来。外业的小伙子听说杨院长来了,一进门就往厨房里跑。蔡主任一激动,高声说道“杨院长在狗镇买了鲁肉,大家洗洗手快来吃吧!”这句话引得大家笑弯了腰,也留下了“到狗镇买鲁肉”的经典话题。

  职工刘强介绍了这样一件事:2009年初,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建库,最忙的时候4天4夜基本上不合眼。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坊子分局、费县国土资源局的地籍科长都在作业现场,杨院长一直在办公室陪着,通宵达旦。每天半夜,她都在走廊里用小电锅给大家煮一包方便面外加一个荷包蛋,每人一份。有杨院长的照顾,大家虽然比较辛苦,但干劲很高。

  几年来,几乎每次到外业队,临行前她都到单位旁边的菜市场或超市里买上排骨、青菜甚至两瓶二锅头。若知道有过生日的,时间来得及的话还会提前订一份蛋糕带着。“杨院长每次去外业,都会亲自给我们炒几个菜。”到了以后,她总是亲自下厨给大家炒菜、做汤,吃顿家常饭,唠唠心里话,像妈妈一样关心青年人,像大姐一样关心兄弟们。若赶上晚饭,还会请大家喝上两杯,解解乏,乐呵乐呵。有一年在费县测区,新来的大学生李洪涛面对杨院长的敬酒,喝醉了,吐到了床单上。第二天杨艳萍发现后,二话没说,就把床单给洗了。李洪涛作业回来发现后,看着晾在阳光下的床单,小心翼翼地捧起来,感动地说“杨院长真像妈妈一样好”,从此“妈妈院长”、“大姐院长”被年轻人认可并叫响。

  今年8月的一天下午,杨艳萍去聊城。说好了抽空看望一下在此作业的几名职工。但因忙没有去成,第二天又要赶去淄博谈项目,为此她感到有些过意不去,立马掏出了400元钱交给项目组组长,请他给大伙儿买点好吃的带过去,并一再抱歉,请他向职工解释一下。当时车里还坐着协作方的一位同志,出于关心,问了一句“不要个收条吗”?杨艳萍笑笑说,我以我个人的名义犒劳一下职工还要什么收条?随即沿高速公路到达“济南北”,在收费站接上同事,直接去了淄博!

  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她又以领导班子的名义给全体职工发了短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年中秋节。回顾我院稳步发展的历程,离不开您的辛勤付出,感谢您对院发展做出的贡献,更感谢您家人的理解和默默支持……”,收到短信的人们,纷纷给院长回短信,祝她节日快乐,请她保重身体,有的还给她讲笑话,逗她一笑。在大家的心中,杨院长太需要关心了!

  自杨艳萍上任后,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都给男同志发200元“慰问金”,这是她特意安排的。过去是只给女职工发100元。后来她说“男人在外面工作,离不开女人的支持,这200元,有媳妇的给媳妇,没有媳妇的给妈!”并且从此开始,男职工家属生了孩子,凡是在济南及周边的,也都安排工会或办公室的人员带上礼物去探望,并亲自发一个祝福的短信。每年春节前,她还都安排专人带上花生油、刀鱼等走访职工遗属。在她上任之初,就为所有的外业职工包括100多名临时工买了人身保险;还为外业分院配备了洗衣机。

  有人说杨艳萍太热心,她常说自己就是个爱操心的命。其实,他的儿子韩阳也跟着费了不少心。2008年9月前后,老职工李永生心脏病需要住院,到杨艳萍家借了2000元钱。不久,需要做搭桥手术,又到她家来借。当时杨艳萍出差在外,韩阳听了后,自作主张,马上打电话把已经订购的海尔空调退了,拿回7000元借给了李永生。那时,家里正在装修新房,准备给韩阳结婚用。她回来问起此事,孩子说:“您掌柜的成天不在家,让我咋办?人命关天,空调啥时安不行?”听到韩阳的话,杨艳萍想起每次回家时儿子的调侃“掌柜的,回来了——甩手的”,她心里就不好受。杨艳萍说,那个时候一年就春节七天“好日子”,单位没人在外面作业,也不动车,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儿子也最高兴,说:“老妈,就这几天,咱娘俩才能吃几顿团圆饭!”

 

“我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国土测绘院干!”

  前些年,由于外业工作艰苦、单位经济效益较差等原因,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留不住人才,亟需的高层次的测绘专业的大学生要么招不来,要么来了干不久就另谋高就,出现了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局面。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令测绘院领导头疼的问题。

  杨艳萍上任之后,就确定了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思路。她不是靠单纯的冗长的说教,不是靠空洞的许诺,而是从点滴做起,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让每一个走进一院的大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组织的关心。她热情地介绍国土测绘院的历史、当前的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思路,让青年人感受到了尊重、看到了希望,增强了留下来干事业的信心。

  2005年夏天,研究生凌晓春结束了二年的专业课程,来到一院实习。杨院长见到后,主动搭话、问寒问暖。她亲切的笑容、体贴的话语,让他紧张忐忑的心慢慢地放松下来。实习结束即将回校时,杨院长的关怀让他坚定了毕业之后来国土测绘院工作的决心。凌晓春第一年参加全省事业单位统一招考,笔试成绩名列前三,但由于没有悉心准备,加上经验不足,面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名落孙山。正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接到了杨院长辗转来的电话:“面对打击,挺起胸膛,不管是继续在院里干下去还是另寻他处,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几句鼓励的话,让他倍感温馨,下定决心将来再报考国土测绘院。不久他接到了海南测绘局的录用通知书,但他毅然放弃了“铁饭碗”,甘愿以一个临时工的身份继续在这里工作。“我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国土测绘院干!”2008年,凌晓春再次参加省直单位考试,并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面试。那时他正跟随队友在邹城测区作业,杨院长带队去慰问之时,鼓励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后他顺利通过面试,成为国土测绘院一员。

  外业男青年找对象难是一个老问题,这也是影响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杨艳萍主动给大学生牵线搭桥,甚至以家宴的名义请年青人到她家吃饭聊天,给他们创造相互了解的机会。同时发动大家给单身青年当红娘。经过“全员参与”,绝大多数都有了理想的伴侣。为了给家在外地的小青年操办婚礼,杨艳萍专门培养了有演讲口才的职工当司仪,既活跃了气氛,又节约了经费,让人有一种家的温暖。

  大学生丁莹莹谈到来国土测绘院过第一个中秋节的情况时说:“当时都放假了,我们无家可归,其实我不是一院的职工,但杨院长让她的儿子来招呼我们,一起去外面的饭店吃的饭,大家说说笑笑,感觉到特别开心!”如今,丁莹莹已是院里的技术骨干。

  2009年夏天,职工丁仕军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通知,“一下子懵了,顿感手足无措”。杨艳萍知道后,接连打电话进行安慰和鼓励,请他“承担起男子汉应担的责任”。在他母亲住院期间,杨艳萍抽出时间前去探望,在老人术后恢复期和化疗期间,杨艳萍帮忙找医生,讨要偏方。后来,病魔还是无情的带走了老人的生命。临终前,老人握着儿子的手说:“孩子,你成天在外面跑,妈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的领导是个好人,好好跟着她干……”

  这几年,通过招考、聘用等手段,一院的技术力量已是兵强马壮。2005招大学生8名,2006年招进10名,2007年15名……,这在一院历史上也是创纪录的。

“在重大项目测绘保障上,必须有我们的身影”

  杨艳萍多次对自己的员工强调:“我们是山东基础测绘主力军,也应当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测绘保障的主力军,在做好日常测绘服务保障的同时,在重大项目测绘保障上,必须有我们的身影。”她也的确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测绘队伍。 

  2006年7月,一院完成了泰山高程测量外业任务,测量误差控制在正负20毫米之内。泰山成为我国继珠峰高度测量之后,第二个获得精确山体高程数据的名山。

  “5·12”汶川大地震后的2009年3月,省国土测绘院接到了赴北川新县城援建测量的任务。接到通知后,48小时内,30多名援建队员飞抵北川,直接进入了测区。队员们既做外业、又做内业,歇人不歇马,日夜奋战,用1个月的时间完成原计划需3个月的工作量,后被山东省援川指挥部评为“援川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一院援疆测绘队员们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风沙侵袭等各种困难,历时43天,优质高效地完成控制、航摄、测图、采编等各项工作,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基础测绘资料。

  2011年4月18日,泰山山林发生火灾,一院固定翼无人机航摄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了省领导指挥灭火名副其实的千里眼……

  在这些重大测绘项目中,杨艳萍要么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要么就是精心组织、运筹帷幄。

  在泰山高程测量时,她亲自带队。当时天气炎热,他们从山下的岱庙出发,用绳索和仪器,一步步、一站站向极顶测量。蜿蜒的登山路、陡峭的十八盘,留下了杨艳萍忙碌的身影。50岁的她,始终跟随在队伍的前后,一边提醒着安全,一边招呼着游人远离观测者,还时不时给汗流浃背的小伙子们递上一瓶矿泉水。中午,大伙儿坐在路边,吃着她背上来的“范镇烧饼”、咸菜疙瘩、火腿、黄瓜等,特别香甜。她总是看着大家狼吞虎咽地吃完,自己啃两口黄瓜完事。当时,她的背包里还有她儿子为泰山测量队伍购买的创可贴、纱布、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分量也不轻。就在“七一”的那天晚上,杨艳萍召集起党员,开了一个临时党小组会,大家敞开心扉,分析形势,展望未来。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点,鼓舞了士气,增进了感情。事后有人说,这个会特神圣,听杨院长说起“三个代表”,都感觉与平时不一样,有点热血沸腾!

    在援疆测绘任务中,一院总工程师尹斌说:“在援疆测绘的43天,我作为现场总指挥,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任务就是向杨院长发短信报平安,如果收不到信息,她肯定会打来电话询问,像关心家人一样,她要确认她的职工每天是否都安全回到驻地、是否身体有不适。”因为山东与新疆时差的原因,那段时间,杨艳萍很少在12点前休息。在这项政治任务中,为了展示国土测绘院的风采,小到一个布条大到一面旗帜,队员们生活用品都是她亲自张罗、挑选,并迎送到机场。有一张很经典照片,是她在机场航站楼内与凯旋的队员们看短信的场景:她像明星一样被同事们簇拥着,笑脸像一朵灿烂的花。队员们如同孩子,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她发的那些短信,一直被队员们保留着,时常被人拿出来念上几句:“当家乡的太阳升起的时刻,我把真挚的祝福送给您和同事们:幸福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努力拼搏,永攀高峰,一切都好!”“问候,是一种亲情的挂牵;想念,是一种牵挂的心情;同事,是一生修来的福份;友情,是一世难求的缘分。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在家乡的祝福伴随着明媚的春光挥洒在你们身上,让幸福快乐包围着你们!祝大家新的一周快乐工作!”当她从电视上看到李克强副总理亲切接见测绘人场面,她马上编了一段发出去:“为测绘人自豪,为测绘人骄傲,亲切的接见,殷切的教诲,承载着责任,寄托着希望。努力吧,测绘人;开拓吧,测绘人;让我们凝心聚力,攻艰克难,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由于有杨院长的领导、协调、关心,队员们以高昂的士气,精心作业,优质高效圆满完成任务,给组织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就照我这个样子来!”

 

  2007年冬天,杨艳萍胶州老家有急事,她动用了单位的车。作为长女,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但自从当了一院的院长,她忙得很少回去。这次回来后,等到月底签字报销时,杨艳萍发现司机把她回家时的加油费、过桥费等都贴上了,她立马撕了下来,说:“这是我自己的事,花的钱不能让公家出!公是公,私是私。”随即,他给办公室主任蔡建生500元,还狠狠地“熊”了主任一顿,要求下不为例。其实这500元,远远超出了这次的实际费用。

  今年6月,杨艳萍老家的亲戚来了。这天正好业务单位也来了人。她领着亲戚回家,把冰箱里的好东西往外一拿说,单位里有事,实在没法给你们做饭了,你们自己做着吃吧,咱晚上再说。谁知晚上又有工作应酬,知道了这个情况的客人诚恳地说,请过来一起吃吧,不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嘛。她摇了摇头说,家里的东西不吃也坏了……。实际上,客人不了解她的性格,她从不因为私事花公家的钱。

  2010年,一院进行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有个别职工想利用关系聘到高一级的职位,私底下找到杨院长;还有的职工本来应该正常晋升,但担心竞聘工作不公开透明也来找杨院长。杨院长说:“谁也不用担心,整个竞聘过程一定公开、公平、公正,保证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为此,她带领班子成员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要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对设岗、竞聘工作进行充分论证、研究。竞聘事先不定框框,不搞“先入为主”,请普通职工代表参加到评审专家委员会,大家都心服口服,竞聘工作完成得非常顺利。之前,院内职称评定时,一位上级领导打来电话,要求关照一个亲戚。在电话里,杨艳萍对领导说:“所有的职工跟着咱干,咱都得照顾好,光照顾了他,其他人就会有意见,那这200来个大老爷们就不好带了,您说是吧?”对方说是这么个理,她连忙“谢谢领导支持”就挂断了电话。

  还有一次,院党总支决定对部分人员进行交流和轮岗,有一名老职工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杨艳萍拒绝了。这名老职工又先后找到其他院领导,结果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院党总支的决定必须执行。”“我很有福气。我的同事们很大度,大家伙都很支持我”,这是杨艳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柔克刚,柔中带刚,刚柔相济,她与班子成员互相配合、互相补台,形成了很强的工作合力。

  杨艳萍有两个口头语:一是“反过来讲”,这是她考虑问题的两个方面;另一个是“百分之百”。山东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副主任张智安曾帮着一院揽了个活。有一次,张智安让杨艳萍帮他请个客,杨艳萍说:“用公家的钱,百分之百不可能。你要确实没有钱,我自己掏给你。”还有一次,业务单位来了人,点名邀请张智安一起坐坐,席间张智安胃酸想要一瓶苏打水,杨艳萍自己掏钱派人到附近的超市里买了一瓶。

  在国土测绘院办公楼的走廊里,记者看到了今年第三季度的两张表格,一是领导话费公示表,一是机关车辆油耗公示表。从表单上看,杨艳萍的话费并不很多,这样明明白白地公开院务,已经好多年了。她说过,如发现任何人办事不公、以权谋私,全院人员可随时举报。无论是廉政会还是行政会,杨艳萍常说的一句话是:“就照我这个样子来!”要求职工做到的,她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她自己坚决不做。

  她很关心职工的安全健康,但为了工作,她对自己却不爱惜。杨艳萍的队伍工作干得漂漂亮亮,可到了项目款结算的时候,有的单位却拖拖拉拉,这个时候,杨艳萍每次出马,总能以真诚和人格魅力让对方折服。有一次,为了回收一项工程款,她和甲方的分管领导喝酒。对方半开玩笑地说:“一杯白酒10万元,喝多少给多少。”杨艳萍一杯接一杯,最后那位负责人过意不去,夺下了她手中的酒杯,工程款全部结清。事后杨艳萍胃疼了好几天。 

  这几年,由于家中几位亲人相继去世,又加上过度劳累,杨艳萍的身体不是太好。患上了冠心病、胆囊炎、皮肤过敏症,每次犯了都是去药店买点药。2009年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整理资料期间,正是杨院长腰椎间盘突出病情加重的时候,她强忍压迫腿部神经的疼痛,白天工作在办公室,晚上住在办公室,周六周日更是连轴转,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今年国庆节后,因皮肤过敏,自己跑到小诊所里打了一夜吊瓶,第二天又照样上班。此前,她胃病犯了,没法吃饭,又急着出差,她让办公室的贾夙跑到食堂买了几根黄瓜,洗洗带上就走了!“她就是这样风风火火、克己奉公的一个人,心里除了工作就是职工,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

  2009年春节前夕,国家测绘局闵宜仁副局长代表国家局党组到山东慰问测绘职工,听说了杨艳萍的感人事迹后,专门到测区给杨艳萍献花表示慰问。当闵副局长问道,作为一个女同志,你怎么领导的外业队伍这么好时,杨艳萍说了句“女人领导男人好领导啊,男人世界无小事!”

  杨艳萍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她乐于助人,但自己却最怕因私事给别人添麻烦。对上级的慰问、领导和周围同事们的关心,她心中充满感激。她说自己一辈子只干了测绘这一件事,领导和同志们就对自己这么好,干不好工作心不甘呀。“我现在把院里的年轻人都当成自己孩子,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中严要求,就希望他们好好成长,盼着通过他们的努力赶快把这个院发展壮大。我更不希望我退休后听到有人说这里不好,毕竟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我拿这个单位就像自己的家一个样!”杨艳萍对测绘这个行业有难以割舍的眷恋,对这份事业有浓得化不开的情结。这正像大院副院长孔兆慧所说:杨艳萍身上集中体现了“忠诚、责任”四个字。

“她是个女儿身,但具有男爷们的气质”

  “当时,一院是个烂摊子,没有活干、发不出工资,上访的、告状的、喝酒骂街的,连男同志都不愿意去,人家杨艳萍接过来、扛起来,领导的这么好,甚至家里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还一直在顶着,要我早跳楼了……”一位快言快语的女职工这样说。

  谈起当年让杨艳萍担任一院院长的初衷,曾任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人事处处长、后奉命改组并担任省国土测绘院院长11年的董同玉这样说:“那时的第一测绘院,应该是整个国土测绘院中最难的一个单位,也是我心头最沉重的一个包袱。首先是人心比较散。经济效益低下,职工正常的收入得不到保证,没有凝聚力,一部分外业职工特别是骨干分子,不安心这种艰苦的环境更不甘心这样付出,跳槽的跳槽,调走的调走。我们亟需有这么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把职工的心收起来。再就是管理很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上的随意性、无序性,整个队伍的战斗力也不高,在测绘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很低。竞争力小知名度就低,拿到项目的机会就少,好几百口子的队伍怎么生存?要从众多的现任处级干部当中找这个‘领头羊’,确实费尽心机,作为决策者,我经常彻夜难眠……” 

  “像他们这样困难的单位,按常理应该挑一个年富力强的男同志过去,便于到野外摸爬滚打。但要带一支几乎散掉的队伍,把干部职工的认识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领军人物还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和牺牲自我的精神。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在群众中竖起主心骨。再说,大家都知道这个担子有好多风险。去了工资也不多拿,搞不好还会丢面子。有这种思想包袱的人,患得患失、顾虑重重,是不会自觉应承这个担子的。就是勉强挑起这个担子,也不会全身心投入,这样势必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因为这支队伍搞不好,整个国土测绘院就搞不好,要想打开全省的测绘新局面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在当时众多的处级干部中,反复比较,认定只有杨艳萍具备这种品质。她把地位和金钱看得很淡,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牺牲个人的利益、顾全大局。就算矬子里拔将军,也非她莫属。虽然当时有点不得已而为之,回过头来看,我们是选对了。”

  “的确,当时他丈夫刚刚去世,她还笼罩在丧夫之痛中。有的人就讲,老董啊,让杨艳萍那么一个女同志去带这样一支队伍,你们也有点太残忍了吧?说的有道理。当时我也感觉于心不忍,但在事业面前别无选择。后来和班子里的同志反复沟通,大家的心情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在最后决策上,四个党委成员看法十分一致。后来给厅党组汇报,厅领导非常支持院党委的决定,下文任命杨艳萍为第一测绘院院长。”

  “杨艳萍一个女同志,她是一个女儿身,但具有男爷们的气质!”董同玉院长回忆了任命她一院院长之前的两件小事:

    一是,2001年正月十五那天,时任省厅人事处处长的董同玉接到电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领导班子要来反映问题,预约在下午。当时处里的人都早早回家过节了。他们班子的五个处级干部都来了,中心议题是说省编办下文把测绘档案统统合并到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管理非常不妥,并提出了“严正抗议”。“说话最多的,言辞犀利的就是杨艳萍!当时她任信息中心的副主任,听说要把自己管理的测绘资料一下子全收走,就像抱走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听了他们的质询,发现确实存在着问题。后来汇报到厅里,领导意识到了,也就暂时不动了。

  “那个时候她不是一把手,但唱起了主角,并且和一把手配合的非常默契,为了保留对测绘资料的保管权,直言不讳,甚至使用了一把手不能使用的一些过于激动的语言。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若当初不是我懂点业务,还真有点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现在想想,这种风格恰恰表现了他们在非常时期对这个行业特殊的感情,也是从工作实际出发,一切为了事业,敢于直言,表现了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    (下转四版)

 

(上接二版) 二是,2002年后,杨艳萍被任命为第二测绘院党支部书记。那个时候,省国土测绘院还只是个“空架子”。干部是厅里管,资金由上级直接拨到各院的账户上去。大院当初四五个人,来了客人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杨艳萍在二院当书记,只要院党委布置的任务,她都非常认真地执行。在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也不像某些干部一样斤斤计较,只要是需要她配合的事,表态非常明确。感觉到这个人干事认真、比较大气,同时非常勤快,包括打扫卫生这些小事,她都跑到前面。

    如今,8年过去了。杨艳萍领导的第一测绘院完成了从单一测绘到综合性服务的转型;生产经营实现了由传统的外业向内外业并举、数据加工和开发相结合的转变;产值从当初的不足1000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4400万元。8年之前,由于依赖上级拨款,“等米下锅”,年底总结时“收支相抵,略有结余”成了固定的口头语,人均收入平均3万元。8年之后,已达8万多。

    八年来,随着一院的跨跃式发展,杨艳萍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厅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优秀是一种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杨艳萍成为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不是近几年的事情,她的奉献精神也不仅仅表现在走上领导岗位以后。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杨艳萍的许多先进事迹正慢慢浮出水面,让我们了解到“杨门女将”的成长经历及工作之外的一些“秘密”。

    杨艳萍高中毕业时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热潮,作为长女可以不下乡或晚一年下乡,但为了给当时担任供销社领导的父亲起到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她自己拿着户口本偷偷报了名,分到了胶县(现胶州市)张应公社洋河崖大队。在那个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乡村,她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主动为孤寡老人担水、送粮、打扫卫生等。因此,在下乡时就入了党。1975年,山东省测绘局从胶东招工100人,她是其中唯一的女党员。

    杨艳萍说:“这一生有两件事情对我至关重要。一是下乡,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半,但从农民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是知青的那种战天斗地、大有作为的精神支撑着我走到今天。再是到测绘局工作。测绘人天天在外面跑,早晚不见太阳,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我。一个人,只要是干过外业测绘工作,这辈子就没有吃不了的苦。”

    曾经三年多的外业测绘生活,使她与外业测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杨艳萍说,前些年,每每在路上看到站标、三脚架,都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

    大院党群部主任刘京科介绍,当年测绘局有三个女子外业测量组,一个小组七八个人,杨艳萍是其中的一员。当时都住在测区的农村里,需要自己动手做饭,那时年青的谁都不愿做,都愿出去干业务,她就主动要求当“火头军”。后来她进了机关,也是哪里缺人往哪里顶,总是随叫随走。

    会计唐素萍说,印象比较深的是,20多年前的一天,女厕所的地面上有一汪水,这个来了,噌——,蹦过去;那个来了,噌——,蹦过去。人家杨艳萍来了,二话没说就给扫了!她平时加班加点,有的人爱说风凉话,说“挣金子啊还是挣银子?”讽刺她,她总是一笑了之。杨艳萍是一个很大方的人,很大气的人,看到你有困难,会无私的帮助。有一位同事家里出了事,好像是有病人要上医院,她马上掏出一把钱塞给人家,我说,你不数数吗,主任?她也只是笑了笑。

    1992年正月十五晚10点,时任外业队办公室主任的侯世文因为有几个文件急需查询,他无奈敲开了在测绘局办公室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杨艳萍的家门,杨艳萍二话没说就来到档案室,一直帮忙查到12点多。当时没有暖气,她衣服穿得也不多,冻得瑟瑟发抖,但没有一句怨言。

    大院办公室李青介绍,早些年,邻居李永生的家属没工作,在楼下炸油条,每次上下班路过,在省局机关工作的杨艳萍都会停下来帮人家续把火。

   唐素萍还说,今年8月30日,她受杨艳萍委托将5000元钱汇给了临邑一个女孩,而且当时还很急。第二天杨艳萍就把钱和50元汇费捎给了她,并嘱咐她说是自己的事,不报销,把单据撕了就行。

    经记者再三追问杨艳萍才知道,这是她捐助的第二个大学生。2009年,杨艳萍从《齐鲁晚报》上看到平阴县一个高中生考上了大学,因为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面临着无法上学的困境。她马上捐助了5000元钱,并给孩子买了新衣服,还请他吃了顿饭。那孩子上大学后很努力,在业余时间做家教、打工。知道杨艳萍不容易,善意地拒绝了她的后续资助。只是逢年过节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来问候,杨艳萍也总是发去短信进行鼓励。今年她又捐助了临邑的这位在中华女子学院读书的大学生,一年5000元。杨艳萍说,这5000块钱,能帮助一个学生成才,发挥出的作用是多个5000元所买不到的。其实,杨艳萍也不富裕,据说还欠着外债。

  杨艳萍不仅朴实善良、乐于助人,而且还多才多艺。当知青时,她创作并参演的节目在当地文艺汇演时获过奖。她还常常创作诗歌抒发感情,鼓舞士气。早在2005年初,就写过一首散文诗《赞美你,测绘人》,刊登在省国土测绘院的院报上:“高山上我见过你,峻岭中我见过你,沟壑边我见过你;花前月下我见不到你,父母膝前我见不到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别年迈父母去实现你的梦想,无尽的思念,无尽的挂牵,是你爱岗敬业的力量之源;曲线里我看到你的憨厚朴实,地物上我看到你的青春奉献,坐标上我知道了你的人生追求,地图上我知道有这样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小伙靓妹……光荣啊!测绘人。我们赞美你,测绘人。”

    今年夏天,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征集院歌,她又写了一首歌词交上:是谁栉风沐雨测海量天,用忠贞丈量祖国河山/是谁经天纬地航天遥感,把大地绘于方寸之间/我们是光荣的测绘队员,民族复兴责任在肩/服务社会方便民生,实现愿景体现尊严//传承齐鲁文化崇德尚贤/陶冶情操要如泰山伟岸/修养情怀胜似海纳百川/坚持测绘行业优良传统,建设国内一流测绘强院/励精图治持续开拓/优质服务抢占高点/高扬旗帜永远向前!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