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老三”的地质之恋

来源:作者:李家庭时间:2012-08-08热度:0


                                   李家庭 刘建华 晏丽

    自张艺谋电影版的《山楂树之恋》播出后,电视版的《山楂树之恋》又在江苏卫视热播。在广大观众见证了“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同时,也被剧中男主角——勘探队员“老三”执着的地质事业追求所打动。由于《山楂树之恋》的故事发生在宜昌,“老三”所在的地质队属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一些“山楂迷”和热心观众便情不自禁地把关切的目光投向湖北地质人,期望了解更多湖北地质“老三”艰苦而豪迈的故事。近日我们一行受命前往“老三”原型的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追寻着当年“老三”和当今“老三”闪光的足迹。
                                    “老三”和他的原型
    “‘老三’不仅他那美好的爱情故事感人,而且他的地质事业之恋也十分感人。他是一名优秀的地质队员,是我们湖北地质人的骄傲。”来到宜昌地质勘探大队,党委书记宋银桥动情地对我们说。
    影视剧中的“老三”,名叫孙建新。而现实中的“老三”是山东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地质地理系,长得蛮高蛮帅,温文尔雅,多才多艺。当年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作为全省青年后备骨干队伍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分配到第九地质大队(现为湖北省宜昌勘探大队)四分队工作。他同老地质一起晓出暮归,爬山涉水,餐风宿露,很能吃苦。他们在大山里,身背近百斤矿样,常常一天行走50余里,一走就是好几天,一跑就是一个月以上。以至熊音(剧中的静秋),看到“老三”如此废寝忘食地工作,感到好心疼,觉得他太辛苦。
    当年与“老三”一起朝夕相处的队友李福喜,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老人激动不已。他说,当时他与“老三”在一个分队工作。在他的心目中,“老三”的确是个非常不错的小伙子,很敬业,踏实肯干。故事发生在1972~1973年间,当时地质队接到在小溪塔南村坪夏坪找煤的钻探任务,“老三”是项目负责人,李福喜是项目总工。当年他们一共在夏坪布设了五个钻孔,打到第三个仍没有见矿,“老三”没有灰心丧气,主动找他一起研究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征询他的意见,直到达到地质要求为止。
    “老三”很爱学习,追求上进。每天从山野回来后,虽然身体很疲惫,他总在煤油灯下查看资料,“啃”着砖块厚的书本,睡得很晚。尽管当时批判“专家治厂”,反对走“白专道路”,钻研业务会被人说闲话,但“老三”仍然结合着地质找矿的实践,孜孜不倦地钻研着专业技术。
     那时地质队员吃居在老乡家,“老三”很注意与村民搞好关系。《山楂树之恋》中大婶的人物原型余大妈回忆说,“老三”很有文化,很懂礼貌,常常帮我们挑水劈柴,洗菜做饭,见事抢着做,看见老乡生活困难,就常常送去馒头和饼干,有时干脆悄悄留下粮票之类,村民都很喜欢他……
    后来,“老三”因工作需要调离了地质队。26岁那年,因白血病告别了他美好的人生。一些老地质感慨地说:“只有荒寂的山野,没有荒寂的人生。‘老三’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在我们心中,他永远都是我队的在编队员!”
                                       “老三”和他的地质队
    《山楂树之恋》播出后,“老三”所在的地质队也引起了“山楂迷”们的关注。
    “老三”当年工作的地质队叫湖北省第九地质大队,始建于1957年。上个世纪50年代,湖北省内的地质队均用数字代号来命名地质队,仅宜昌设置了七、九、十地质队。后经过两次机构改革,现名为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有职工1500余人。
    该队大队长程文自豪地告诉我们,“老三”在队上工作的日子,该队的工作范围是整个宜昌地区,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国家找煤、找铁、找金。那时,队上活跃着一个朝气蓬勃的“老三”群体。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在那个时期,他们在宜昌地区先后发现了宜昌特大型磷矿、鄂西“宁乡式”铁矿、白果园银钒矿、天柱山汞矿、兴山滩淤河铅锌矿、长阳古城锰矿、钟祥累托石等一大批大型矿床,其中钟祥累托石大型矿床的发现及矿石开发应用研究,于1992年5月在美国匹兹堡世界博览会上获银质奖和大会特别奖。
    其后的6年间,该队又先后发现了兴山水月寺灌湾金矿、板仓河金矿、马法沟金矿、荆门石膏矿、江陵八宝山彭润土矿等一系列国家急需的矿床。
    1989年,该队被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有重大贡献地质队”。
    1994年,该队又被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功勋单位”的荣誉称号。
    看到该队为祖国找矿和经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可以告慰“老三”: “老三”,你可以安息了。你曾经工作过的地质队,以无私的奉献,帮你实现了希望与梦想!
                                        “老三”和他的队友们
    在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沉浸在一种无形的“地质感动”之中。要说影视剧中“老三”这样优秀的地质队员,在他们地质队中比比皆是,可以说那个时期“老三”的队友们个个都可以称得上是“老三”。
    在大队老同志座谈会上,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告诉记者: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却闪耀着理想光芒的年代。地质队员生活貌似浪漫,实际非常艰苦,“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讨饭的,细看是找矿的。”就是那种清贫生活的生动写照。但地质人为了祖国找矿,长期在荒山僻岭奔波,以地为床、天为被,吃尽各种苦头,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们爱祖国爱事业爱山野,也爱家庭爱亲人,却为了大爱把小爱埋藏在心底。
    该队地质老专家、共产党员李福喜同志,1954年毕业于西南地质学校大专班。他献身地质事业40多个春秋,从风华正茂到满头银发,他都一心扑在找矿事业上,先后参加主持宜昌磷矿近十多个大中型矿床的勘探和报告编写,发表学术著作和论文三十余篇,多次获得地矿部“地质找矿成果奖”、湖北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先进工作生产者”和“优秀劳模”等光荣称号。退休后舍弃外单位高薪聘请,仍然为地勘队奉献余热。他说:“如果人真有来生,我还干地质!”
    自喻为“地质郎”的老专家谢发鹏,一辈子飘泊在旷野之间,足迹踏遍了新疆、内蒙、湖北的山山水水,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始终不渝地追求他的“青山恋”。谢工年轻时结婚,妻子在家乡,长期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工资收入几乎换成了来往的火车票。那时探亲假一年12天,往往是回家刚刚同孩子搞熟,与妻子的知心话才开头,就要含泪告别亲人,走向山野。妻子有时“抱怨”地说:“这个家成了你的旅店!”一想起这些,谢工愧疚地说:“自己常年在外,父母、家庭,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妻子料理。做个地质队员,亏欠家庭实在太多了。”
    在该队,江涛和华媚春地质伉俪的爱情故事,堪称现代版的“地质之恋”。江涛是泰国归侨,华媚春则是上海姑娘,都是长春地质学院的高材生。1957年,他俩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同妻子华媚春毅然决然来到宜昌这片热土,探矿在神农架原始森林,寻宝在鄂西崇山峻岭。就在他崭露头角的豆蔻年华,灾难无情地降临了。他因“极右”的罪名,被判刑,监外执行。在那逆境的日子里,夫妻俩忍辱负重,坚忠不弃,患难与共,他们把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化着对地质找矿事业的坚守。虽经坎坷路,不易赤子心。当他们人生第二个春天降临时,这一对在事业上比翼双飞的伴侣,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华媚春复任鄂西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先后勘探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处;评价详查基地15处,发现新矿床5处。江涛任命为生产技术科科长,他更是因为地质找矿成果累累,曾先后荣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一次,找矿四等奖一次,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重大贡献三等奖一次;1985年荣获地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荣获全国归侨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宜昌地质人还永远记得那个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是1984年,一个叫二郎庙的地方山洪爆发,溪水猛涨,浪涛汹涌,险情不断。地质技术员刘水文、邓建民当时巳安全逃到河对岸,可后来发现千辛万苦得来的1:5万的地质报告资料没带过来。地质资料就是地质人的命根子!于是邓建民勇敢地迎着山洪闯过河,拿回了资料,但回来时一个巨浪打来,不幸卷走了他。刘水文为了救他,奋不顾身冲向河心。由于山洪太急,两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都被洪水卷走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青山垂泪悼英魂,溪流悲咽思战友。宜昌地质人以隆重的仪式安葬了这两位英雄,湖北省政府追认他俩为烈士。
    这就是“老三”的队友们!青山可以作证,为了祖国的地质事业,他们不仅献出了自己青春、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半个世纪的默默奉献诠释着地勘人的“三光荣”精神,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采访期间,当我们穿行于大厦林立、公路如织、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宜昌街道时,当我们驻足于钻机欢歌、卡车穿梭、厂房矗立、华灯闪烁的磷矿区时,当我徜徉在山民漂亮显眼、整齐宽敞、造型新颖、明窗向阳的小洋楼面前时…… 这里面都倾注着几代“老三”对地质事业的劳动和奉献,凝聚着他们的光荣和梦想。
    告别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时,我的耳畔回响起前苏联民歌《山楂树》那动人的歌声:“哦,最勇敢最可爱呀到底是哪一个?哦,我亲爱的山楂树请你告诉我……”这里,我要告诉因《山楂树之恋》而关注湖北地质人的朋友们:昔日“老三”踏遍青山抒豪情,今日“老三”开拓奋进谱新章,他们对地质事业的热恋,象开花的山楂树一样火红火红!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