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钻塔上燃烧
来源:作者:夏林旺时间:2012-04-26热度:0次
参加工作27年,就在钻塔上守了27年。从普通钻工到专啃硬骨头的机长;从不认识钻机的新手到“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刚走出校园的壮小伙到女儿高考、儿子中考的学生家长。与今年47岁的队“劳动模范”孙俊林闲聊时,我发现,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只是用湿漉漉的双眼紧盯着天花板,随着思绪的流动喃喃自语着27年来的艰苦与辛酸;就在这时,孙俊林的手机响了,是妻子从老家打来的。于是我进一步知道,参加工作27年来,作为一个儿子他没能尽多少孝,如今,照料70多岁的父母的重任就交给了妻子;作为一个父亲,他没能给过孩子们多少关怀,如今,孩子们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依然只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些许心灵的慰藉;作为一个丈夫,他只是把一个花似玉的少女交给了三尺讲台,多少年来任由粉笔沫漂白了她美丽的青春。而此刻的孙俊林却是作为连续三年队“劳动模范”、2011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局闻名的“钻塔守护神”在接受我的采访。于是,暗夜里,我仿佛看到在山东、在甘肃、在内蒙、在新疆、在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的灵丘腰站工地上,那高耸入云的钻塔之巅,一团熊熊燃烧的青春之火正划破暗夜的寒冷照亮每一个地质工作者内心的迷惑,温暖每一个地质人对地质工作的信心;钻塔下一个逐日夸父般信念执着的小伙子正随着岁月的流逝发渐白、脸更黑却风采依旧,雄心不老。汗水用27年的时间在他的额头上冲出一道道沟壑,而他顺手把这些五线谱勾勒成了生命中壮丽的乐章。
2010年,面对新购进的价值200多万元的全液压钻机,很多人犯怵,但孙俊林只是认认真真地看了看之后对领导说:有难度,不是太大。于是,队领导选中了孙俊林这个朴实的北方汉子。原因很简单: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他随着钻机的搬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却就是没有离开过钻机,不仅吃苦耐劳,善于团结同志,更重要的是对工作认真,是连续十多年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就这样,“青年文明号”全液压钻机机长的重担历史性地压在了孙俊林肩上来面对一千七百六十米的海拨高度、七十二度的孔斜和破碎的地层。这之前,一家又一家施工单位满怀信心而来,留下一片遗憾而去,队领导才痛下决心增添了YDX-1800全液压钻机,打算自己啃下这块硬骨头。孙俊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领着一个全体机组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肩负起全队职工沉甸甸的希望向着腰站这个高地出发了。
项目刚上马时,正赶上下大雪,车上不去。孙俊林和他的伙伴们顶风冒雪,人拉肩扛,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家”安了下来。可是到了半夜,刚搭好的帐篷就被大风卷跑了,过了一回天当被,地当床的生活。在钻孔施工的二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孙俊林从来没有在凌晨两点以前合过眼,他说,深夜里更能听清楚钻机的语言。有好几回钻机声音异常,不等工人们回来叫,他已经出现在钻机跟前了。在腰站工地近7个月的时间里,孙俊林同志只是因为母亲生病离开过两天。从灵丘县城坐车只要4块半的路费,半个来小时就到了。但为了保证钻孔的顺利施工,为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他默默地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一年,他用坚强不屈的意志带领一班年轻人打造了感人至深的“腰站精神”。
2011年4月7日上午,我来到大同北郊石墨矿钻探施工现场。这里是山西局两权价款项目施工工地。3月18日同时入场开工的钻探单位有四家,孙俊林他们是其中之一。 设计孔深500米,钻斜75°,共18个孔,能者多劳。到4月7日上午为止,YDX-1800机组的弟兄们在机长孙俊林的带领下已经完成了一个孔的工作任务,只等地质人员一到就可以终孔了。单独看这个结果,也许你没有什么感叹,再看看同时开机的另外三台钻机的进尺分别是:32米、130米、170米,加起来是332米,你就会明白217队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激流勇进的奥妙所在! 对此,我只想套用一句很流行的歌词说出它的意义:你打或者不打,钻孔就在那放着,我的钻机不停不歇。市场竞争中凭什么胜出?质量与效率缺一不可!这一年,孙俊林带领他的机组人员以月台效超过900米的施工记录为217队经济发展再立新功,他的机台被授予先进和谐文明机台、局设备管理先进机台、他个人再一次被评为劳动模范,接过了山西省直工委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2011年6月23日晚8点30分,217队二楼会议室灯火通明。队长、党委书记熊忠召集所有在队队领导、地勘公司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紧急召开关于灵丘腰站铁矿普查项目的实施动员会。熊忠队长简要介绍了6月15日向大同市市长耿彦波汇报工作的结果并指出该项目是大同市的招商引资项目,项目的实施对大同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经济意义。铁矿的储量不仅影响着全国四大钢铁基地之一的太钢的重要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十二五”规划再建一个新山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鉴于其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省、厅、局各级领导责成相关专家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对我队2010年年底提交的报告的审批,将原定2012年开工的腰站铁矿普查项目提前了一年。上级领导强调,本次工作务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影响远,要求高,要全力以赴确保完成任务。217队又一次肩负起了重要使命。8月14日孙俊林撤出工作效率突飞猛进的北郊施工工地负重再一次向腰站冲锋。
这一次,孙俊林不再是孤军奋战了。因为工程的重要性,同时开进腰站工地的施工单位有六家,工作上有了学习榜样也有了比较对象。一家号称施工技工技术一流的钻机分别在钻到50米和70米时报废了两个孔以后不得不对孙俊林发出由衷的赞叹。设计孔深1300米,孔斜75 度。5名正式职工、3名刚报到的委培生、再加上当地的11名民工,这就是孙俊林的作战队伍和啃硬骨头的本钱。去年腊月,当别的钻机已经实在坚持不下去而放假回家了以后,孙俊林和他的伙伴们仍然坚持比别人家多干了一星期,直到狂风再一次把帐蓬吹倒,十几个人挤在仅剩的一顶帐蓬中坐到天明才踏上了收队的路,而这时他们的孔已经打到了900多米。
今年3月初,当塞北的寒风稍有点减弱的迹象,大地仍然是一片白茫茫不分东西南北的时候孙俊林就和他的战友们再一次踏上了征途,而这以后的两个来月对孙俊林来说真的是心力憔悴,神形俱疲。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绳索取芯技术为钻探工作者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YDX-1800钻机在更换钻头时仍然得提钻,而钻深超过1000米以后对钻头的磨损也明显增加。一般情况,如果钻孔不存在漏水问题的话当班班长可以从钻孔口四溢的水花来判断水泵的供水情况。而孙俊林他们施工的这个钻孔是标准的“顶露钻孔”,意思就是从钻孔平台上看不到从钻孔里返出来的水。这样一来,水泵是否在工作全靠班长的工作经验,而只要水泵停止供水用不了一分钟,在一千多米深的地底下高速运转的钻具很快就会报废而成为严重的孔内事故。庆幸的是他们顺利地打到了1300米。孙俊林见人就夸他的班长们尽职尽责,而班长们则深深感谢他们的孙机长在技术上毫无保留地倾心传授,更感激他身先士卒、宽厚待人的长者风格。二班长小刘说,有一次夜班他正有点犯困了,却见孙机长急冲冲从帐蓬里来到了机台上,说是他听到了钻机 的声音不正常所以就过来了;而猛然清醒过来的小刘在孙机长的协助下处理完情况以后满以为会挨一顿骂的,但孙机长却一句也没提这事儿而是耐心地讲解着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后果;小刘似乎有点不大相信,但孙机长只是宽厚地笑着对他说,这是某年某月在某个工地上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小刘信了,所以进步的很快;而当小刘从技术资料案例中验证了孙机长的话没错以后,发自内心地对同事们说,孙机长真是咱们的“钻机守护神”。
说到这个美称时,孙俊林古铜色的脸上突然泛起红晕,在酒精的映衬下益发显出这个北方汉子的拙朴。“你别听他们瞎说,在钻机上我确实操心多,这是我作为一个机长应尽的职责,否则就对不起领导们对我的信任和给我的那么多的荣誉。但我真的很累,老话说‘行百里者九十半’,越到快终孔时越怕出问题。而我们打的这个孔在打到1200米时真的就差点捅下天大的娄子”。于是我睁大了眼睛细心聆听孙劳模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慢慢地讲来:“每米钻杆7公斤左右,1000米就是7吨左右,打到1200多米更换钻具以后下钻时,每加一根钻杆,都是在卷扬机的作用下往钻孔底部送去,眼看着快要下到底了,卷扬机承受不了钻杆的自重失控了。刹那间,7吨重的钻具向着还有200米深的孔底坠了下去,用来控制钻杆的液压卡钎瞬间被轻描淡写地抹去并向四处飞溅;钢丝绳急速下滑;卷扬机的离合器和电机在不到一分钟之内全部报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这次事故让我饱受身心与灵魂的煎熬,因为就在此时,妻子打来电话说父亲的老毛病犯了,得赶快住院。而此时此刻进退两难欲哭无泪的我才真感到‘忠孝两难全”的感叹并非古人空穴来风。好在父亲是个地质人、老机长,对我这样一个“不孝”儿子的所作为总是能够表现出最大的宽容和理解,但作为儿子,我真的是愧疚在心啊”。就在孙俊林仰天长叹以手摭面的那一瞬间,我装作有事起身出了门,因为我实在抑制不住自己脆弱的感情。“这以后,我们就改成了用动力头下钻”孙俊林接着说,“卷扬机下钻每小时可以下三十来根钻杆,而动力头下钻却只能下到十来根。这样一来,提一回钻,下一回钻差不多要整整一个班的时间。好在1300米的钻孔我们总算完成任务了。出来两个月了,明天想回家看看。父亲早就出院了,说是盼望我回去;女儿高考,儿子中考都要考虑志愿问题了,也想听听我的意见;老婆多年来当班主任,家里家外全是她一个人操心,身体也不是太好。而下一个钻孔比这一个还难打,在离这个钻孔二十里外的‘孤山’。开钻通知书一下达,马上就得出发”。
时针快要指向夜里十一点的时候,应约而来的孙俊林离开我的办公室走了。而打开电脑想要写点啥的我却迟迟开不了头,因为脑海里一直晃动着一个高高的钻塔,钻塔下一个年轻的毛头小伙子正在学着用卡钳拧钻杆,那环境好像是河东煤田大会战的风云,又像是义兴寨金矿的辉煌;忽然间,那个小伙子就长大了甚至变老了,在钻塔前指挥着一如当年的他一样的毛头小伙子们提钻、下钻,那环境既象是大同机车厂甘甜的水井旁,又象是引黄工程总指挥部大楼的桩基工地上;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因为当我听说孙俊林的名字时,他和他的队伍所打造的“腰站精神”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拔海1760米的高度,而当我真的能够与这位传说中的劳模零距离接触时,我发现他把所有的青春都燃烧成了钻塔顶上那一盏耀眼的明灯。
2012-4-26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