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实:野外营地纪事

来源:作者:黄世英时间:2012-06-13热度:0

刚出队时,拉木幅项目组的营地驻扎在一个无名的峡谷里,抬头可望见白雪皑皑金字塔状的珠峰,清凉凉的冰川小溪从帐篷边流过。在峡谷外有个藏族村落,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男女老少骑着马不时三五成群地来营地造访。有时上山放牧、挖虫草的男女青年也特意绕路从帐篷经过,给寂静的营地带来歌声和欢笑声。
  司机跟村民混得最热,村里有个挖药的女孩,一天挖到一个大个的虫草,显摆地拿出来给小司机看,小司机故意一把抢过去。挖药的小女孩急了,把手举到小司机面前,用蹩脚的汉语说:“虫草回来!”小司机故意逗她说:“虫草回不来了!”挖药的小女孩后来知道小司机是在逗她玩,每逢清晨上山挖药经过营地时,便恶作剧地跑到小司机住的帐篷门口,用汉语喊着:“起床了!起床了!太阳就要出来照屁股了!”藏族大女孩热情奔放,友善大方,而且很会开玩笑。有个民工老婆的妹妹,见跟她姐夫一起工作的队员不爱讲话,有点腼腆,她便故意地逗他说:“你长得呀咕都(好)!我爱你,把我带走吧!”这个队员顿时脸色绯红,想了半天答道:“我把你带到成都卖掉!”最能开玩笑的是那些结过婚的中年妇女,只要熟悉一点,她们什么都敢说,弄得你哭笑不得。
  营地里白天经常只剩下研究员老周和炊事员两个人。炊事员会说几句藏话,藏胞都很喜欢他。可老周一句藏话也不会,平时又十分严肃,总是坐在帐篷里画图、整理资料,很少跟藏族同胞接触。有一天,一群挖虫草的藏族妇女从山上下来,发现老周趴在简易桌上埋头画着,老周抬头发现帐篷外一群藏族妇女在窥视自己,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老周是个老爬山匠,懂得民族政策,便礼貌地微笑致意。
  围在窗前的妇女们被老周脸上堆起的不自然笑容逗得大笑起来。
  一位中年妇女恶作剧地朝他喊着:“打洽巴!打洽巴!”“打洽巴,是什么意思呢?她想要什么东西吗?”老周猜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这时窗外的妇女又朝他挥手喊起:“打洽巴!打洽巴!”老周望着她们不停地挥手,估计她们可能要回家了,“打洽巴”一定是再见的意思。于是他急忙抬起手来,连声说道:“打洽巴!打洽巴!”窗外的妇女闻声哄笑起来,纷纷逃离窗前。傍晚队员下山归来,他得意地告诉大家学会了一句藏话,当他一说出来,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周老师,您上当了!”小司机告诉他说:“打洽巴,是做爱的意思。”老周以为小司机在逗他,便认真地向藏族民工请教。
  “那不是再见,”民工告诉他:“肯定是那些挖虫草的阿佳啦(大姐),故意逗你的!”从此,这位老爬山匠再学习藏话时,变得十分小心谨慎。
  大人之间开玩笑,可一笑了之。孩子们闹的笑话,却令人惊讶不已。
  一天傍晚,大家从山上归来,惊愕地发现帐篷里的量筒、量杯和几十袋岩石标本都不翼而飞,急忙喊来炊事员,炊事员走进帐篷也惊呆了。
  大家左思右想,峡谷里荒无人迹,肯定是峡谷外的村里人干的!于是决定派几个人带着香烟、啤酒、罐头去拜访村长。村长会说汉话,热情好客。队员刚坐到卡垫上,他便吩咐妻子端来酥油茶和青稞酒。
  喝完三杯酒后,队员们说明来意,村长是个急性的人,刚听完便腾地从卡垫上跳起,要立即召开村民大会,“把偷东西的败类揪出来”。队员们拦住了村长,村长的妻子急忙上前用藏语与丈夫说了半天,村长又坐到卡垫上。村长的妻子是个贤惠而又聪明能干的女人,在村里很有威望,她说出的话,群众都言听计从。队员临走时,村长的妻子说:“你们先回去吧,三天后我保证把丢的东西送回去。”第三天,村长和妻子带着一群孩子来到营地,果然将量杯、量筒和一堆样品袋全部送了回来。老周望着空空的一堆样品袋,顿时急了:“村长,这些小布袋袋不十分重要,布袋里的标本是最重要的!”村长的妻子像审问似的问着那群孩子。村长用汉语和手势告诉老周:“石头还都在!孩子们喜欢布袋袋,把石头拿出来都埋在村头的大坑里。回去马上送来。”于是村长与妻子急急忙忙地带着孩子们离开营地。
  傍晚,村长和孩子们的家长带着孩子,牵着马将标本驮到营地。
  队员们按着标本上的编号将石头重新装进样品袋里,果真一块也不少。
  家长们操着生硬的汉语说:“孩子们不懂事,对不起!实在对不起!”队员们将家长和孩子们请到帐篷里,拿出香烟和糖果。从此后,营地里即使没人看守,任何东西都不会丢失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