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最可爱的人

来源:作者:王跃会时间:2012-05-12热度:0

   “五一”长假里,我挤空也要去拜访仰慕已久的一位抗美援朝老兵。 
    在老人的女婿陪同下,5月1日上午,怀着敬仰的心情我拜访了这位老兵。
    一进家门,在他女婿女儿的介绍下,见到沙发上坐着面带微笑的慈祥老人,我赶紧拥上前去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向他问好。看到老人精神气的样子,深感欣慰。等我说明来意后,老人微微点头应允,他也很高兴。首先我先打开我曾经写的那篇《我所了解的一个志愿军老战士》文帖,让老人看看是否认识。在这边他的女儿帮我拿来老人过去的照片,是一张四人合影的,都身穿军装,英气十足。老人说这是他从部队转业时和连里干部的合影照,是1958年拍的照片。随后又递过一张写着四人名字的字条,使我们能够一一对照,辨识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的老前辈老英雄们,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老人的名字叫张建中,生于1925年3月,祖籍山西省芮城县南卫乡东山底村。1947年7月解放入伍,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文书、助理员、副连长、指导员等职;1958年转业到地质队,曾任物探队人事科长、214队后勤副科长、财务副科长等职,1984年12月离休。
    老人很健谈,耳也不聋,眼神也可以。说起他当兵经历很像影视剧里的故事那样。
    他完小毕业后十六七岁,那是1943年冬天。他因无事可做,就在村里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员,直到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那年,也就是1945年,老百姓们都很高兴,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非常高兴,村里的人也常常在树下谈论着,也都想到城里看一看玩一玩。每当遇到有人从城里回来,都要打听情况。也就是这种好奇心使他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变化。
    阴历8月14那天,他决定到城里看看,再买点菜回来,走时只给他母亲说了一声,不料这一去就没能返回家中。他们一行人是从东关进城的,当时天气已到中午了,还未到城中十字路口,就看见前面有不少人,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继续往前走着。刚走到东街的时后就被几个带枪的人抓走了。原来是城内保安队正在抓壮丁,他们几个又都是青年人,就这样稀里糊涂被抓了起来。前边一个带队的,两边有拿枪的看着,中间他们青年人排成一队往前走,把他们送到西街一个大院里,又统统关到一个房子内。他们连饭也没吃上,一直被关到第二天中午。门开了,一个军人说都出来排好队,首长要给你们训话。对面一个大个子当官的,手里提着一把洋刀,腰里别着一把手枪,走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又来了一个穿着便衣的人,他一看认识,原来是他在太安上完小时的同学,叫陈阴斋,太安村人。这个同学一过来就坐在当官的侧面。哪个当官的姓赵,人都叫他赵大队长。开始训话了,姓赵的说:你们都很年轻,革命成功,日本鬼子走了,你们现在拿起枪来保卫家乡愿意吗?当时无人敢说话,他又问了一句,你们愿意吗!?这时侯有人说原意。随后就一个个登记,叫什么、家住哪里?在家干什么等等。当问到他时,他说在家里当教员,当再问他放下笔杆子,拿枪杆子干吗?他心里害怕,不敢说不愿意,一时又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好说愿意。这时他那个同学认出了他,就帮忙说六小队没文书,叫他去当文书吧。赵当官的就说可以吧。随后那个同学写了一张条子递给他,叫他找谁谁谁,就这样他被编在了一个姓熊的四川人的小队里,成为了县保安大队六小队文书。他在登记造册时发现该小队共三个排,只有50多人,一半都是近二三天里抓来的,什么都不懂。在这里他们一关就10多天,不能出大门。他心里很着急,家里人肯定不知道他被抓来当兵了,可有又什么办法呢,只有干着急。大约过了半个月之后,他们这个营要开拔到陌南镇去住,走出东关时恰巧碰见村里一个人,又不敢说话,村里人也看见了他,两人只好点了点头就过去了。可能村里人回去后也告诉了他家里人。那时被抓来的人管得很严,不能随便出去,要出去由老兵带着,他是文书情况要好些,但必须按时返回,不能开小差。那时开了小差,部队马上派人抓,抓不到本人,就抓父母来换人。抓回来的打得皮开肉绽受不了。要想走一个人,就得花钱给小队长和排长,这也是叫人受不了的。他的岳父和姐夫以及家兄到陌南来看他,也曾想花钱把他弄出来,可又没钱赎他,他也不想拖累家里人,也就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1946年6月他当时所在的旧军队改为运城216团六连,他继续担任文书。1947年1月至6月又改为72师216团六连,任文书、上士班长。
    1947年7月在孝义的一次战斗中,他们被八路军包围后战场投诚。当时他们营和团部都在孝义村驻扎,他们营部在村南住,团部在村中,八路军先袭击了团部,团部被攻下后,他们一看形势不对,一枪没放就缴了枪。随后被送到宁武县学习2个月后,也就是1947年7月4日他参加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中,从此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参加革命后他是在八路军九纵十四团六连当战士。第一仗是在陕西榆林那场攻打胡宗南邓宝山部队的战斗。当时革命口号是:“二打榆林活捉邓宝山”。由于我军战斗装备差,县城迟迟攻打不下来,北边进不去,南边又是沟。晚上挖战壕,到了白天战壕又塌了,再挖再塌,因为都是沙土,战地条件十分恶劣。敌人在城墙上喊话笑话八路军,还不停的打冷枪。二打榆林还没结束,他却不幸被冷枪打中负了伤。在送他去医院的时候,几个战士抬着他在沙漠里走了整整一夜和一早上,才走出了三里路,主要是黑夜在沙漠里辨别不了方向,地理也不熟,可想而知困难有多大。1948年打阜平时,120里路一天一夜急行军,潜伏在村中等待时机。有意思的是黑夜攻打时,部队用一个炸药包炸开城门后就攻进了城,那些守军竟浑然不知,还在那里看大戏呢。
    下面我们从老兵的简历中可看到他的军旅历程
    1947年7月在九纵14团6连战士
    1948年4月任九纵14团6连文书(在陕西合阳)
    1949年11月在26团任保卫干事(在酒泉)
    1951年2月在26团人事干事(在酒泉)
    1951年12月在九师炮兵团任政工助理员(在张掖)
    1952年12月在九师炮兵团任人事助理员(在张掖 )
    1953年1月七师炮兵团任人事助理员(在朝鲜)
    1954年在七师炮兵团任一连副连长(在朝鲜)
    1955年9月七师炮兵303团一连政治指导员(在朝鲜)
    1958年9月转业山西水文队做党务工作(太原市)
    从上述简历我们看到了老人所任职务多为文职,但初期革命斗争中,他同样是一个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战士。他先后负伤两次,第一次是二打榆林,第二次是1948年4月打落白公路,至今他的头部、腰部还残留着弹片。当讲到历次战斗故事时,他神采激扬,我佩服他的记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谈话中他找出来几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人生历程的点点滴滴,就仿佛是一场电影,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由于他从事文职工作多年,虽然亲历精彩战斗的故事较少,但是却经历了那场轰轰烈烈、撼天地泣鬼神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过程,在朝鲜他度过了六七春秋,把火热的青春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是最可爱的人,他和他的战友们是人民的功臣!我们一起为他祝福,向他们致敬!
    听他女儿说她母亲曾经一个人到朝鲜去看他父亲,顿时觉得有故事,问老人也真有此事。翻看着老人写的回忆记事,正好有此回忆,题为:《第六、入朝记》,在此简要叙述老兵生活中的趣事,以飨读者。
    那时他在志愿军某部303炮兵团一连当指导员。时间是1956年4月。有一天早饭后,通讯员叫他接团部电话,告诉他到团部来接他爱人,他感到很突然,对团里说已经给爱人写过信了,等完成任务后回家探亲,再说自己也没给她寄入朝证,怎能入朝?可能是同名同姓吧,也就没理会,放下电话就走了。当天下午他正在给连里上政治课呢,通讯员又叫他接团政处电话,催他到团部接爱人,看来是真的了。出了办公室碰见文书朱天文同志,朱文书问他干什么?他把事情说了一遍,并奇怪的说没入朝证怎么就入朝了呢?这时候朱文书告诉他说是他帮着办的入朝证并给寄去的,事先没有告诉他。之后朱文书和一个通讯员把他的爱人接了回来。下课后他回到家,爱人已经睡着了,他不愿意打搅她,就坐在床边端端的看着爱人。她还是那个样子,就是老多了,十多年了夫妻未曾见面,他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就那样细细看着妻子甜甜的睡着。等到通讯员送来饭时,妻子才醒来。
    到了晚上,妻子问他:你呀,给我寄入朝证也不写到什么地方下车,我到那里找你?!把我都急死啦!我急得都一直哭。他还逗她说:你是怎么哭的?
    妻子说:你真好意思,还问我?我到了安东志愿军招待所,同志们给我办理了入朝证,签了手续,送我们到车站上了车,直到朝鲜东海岸车站下车,一问那里的志愿军同志,看了入朝证说这个单位不知道,入朝证上没写下车地点,我心里一急,就哭起来了,一直哭个不停。同志们真好,帮我拿东西,找地方住,给端来大米饭,还有肉菜。我怎么能吃下饭去?他们劝我并保证联系,找到你们单位。第二天我又坐火车到了山登站,一打听又到了志愿军接待站招待所,看了入朝证,叫我排队上车,到了你单位电话联系你,你却说没给入朝证怎么可能入朝?不可能是!我一急真想哭!想起来为什么这样难!我病了十五年没死了,结果为了找爱人死到朝鲜,找你这个人真难呀!
    这时候他笑着说:你真能!不是找了见吗?妻子轻轻地打了他一下:你真狠!
    有天他妻子问他今年多大啦?他说32岁。妻子又问他我入朝来看你是为什么?他说他知道。妻子就说:我没有孩子我死也不回家!他说保证你的要求。一个月后,一天妻子告诉他有了,有了他的后代,妻子抱着他留下了眼泪,转眼又笑了。妻子说生下孩子再走吧?部队规定就三个月时间,最多也是四个月,他不同意妻子继续延长留下时间。这给妻子很大打击,妻子这些年痛苦太多了,终日说起来就是个哭,哭的团领导都知道了,政委、主任、团长都给他妻子谈过,鉴于实际情况,同意他妻子再住三个月,并在完成冬训任务后,和他一起返回老家探望父母。事后他才知道,营领导了解到他十多年没有回家探亲,妻子又来信叫他返家,所以就安排文书向团里打了个报告,批准让她的爱人入朝探亲,并申请了一个入朝证。文书当时说,因一时忙的忘了,没写下车地点,同时也没有告诉他,所以他也不知道情况,一切都是文书办的,是组织给他妻子办了入朝证,并寄给了他的爱人,使他有了这么一次难以忘怀的浪漫而又甜蜜的记忆。夫妻俩在朝鲜生活了半年后,32岁的妻子怀着第一个小宝宝和他荣归故里。
    这正是:夫妻朝鲜喜团聚,革命后代孕育生。战友情深党关怀,幸福不忘挖井人!多少年来他都心存感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一心为党,党为我。这就是他一个老兵的心声写照。
    交谈中老人不断留露出思念过去的老战友,好多年没有音信了,不知他们还健在不?过得好不好?在有生之年还能见着该多好啊!我说这个帖子发出后说不定会有音信,我们共同期待着好消息吧!老人欣慰的笑了。 
                                  2012-5-5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