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山丘区找水打井图——国土资源部门支援山东抗旱找水纪实

来源:作者:逄春阶卞文超时间:2012-05-08热度:0

辛卯山丘区找水打井图——国土资源部门支援山东抗旱找水纪实
逄春阶 卞文超


编者按
去年春天,山东省遭遇罕见旱灾。国土资源部紧急部署,从四川、河北、广西等调集抗旱打井队伍,千里迢迢驰援山东,同当地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和旱区干部群众肩并肩,心连心,以最快的速度让旱区人民摆脱了旱魔的侵扰。
齐鲁大地上活跃的众多打井队伍中,来自天府之国的打井队格外引人注目:四川地矿局403地质队、四川煤田地质局135打井队、四川抗旱打井青年突击队、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3大队……他们都以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感恩之情汶川大地震后,“山东捐了我们一座城,我们只是打了一口井”。
一年后,山东《大众日报》记者重访旱区,自2月23日起,历时月余,行程4000多公里,深入临沂、泰安、潍坊、济宁、莱芜、枣庄六市十二县(市、区)的27个偏远山村采访,真实记录了喝上甘泉水的农民讲述的一个个抗旱打井故事。
目前,山东省山丘区找水打井工作还在进行,我们期待着“打井图”这轴长卷,更加精彩地舒展在齐鲁大地上。
“钻塔生长的地方,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诗情画意,但迸出的带着泥沙的浆液,可以洗涤我的灵魂!”

引 子
2011年2月,山东大旱。受旱麦田面积达3400多万亩,有5000多个村庄164万人饮水告急!
2011年2月2日至3日,农历腊月三十到大年初一,温家宝总理到山东查看旱情。他说:“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有降雨尚难预料,我们要作最坏的打算……”
辛卯春节,山东省主要领导是在抗旱部署会和现场调研中度过的。
正月初三上午,山东省抗旱二级响应启动。
正月初七,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等在年后首个工作日即召开联席会议,发出找水打井令。
正月初九,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亲赴山东,参加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支援旱区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启动仪式。同日,四川省、中国地质调查局找水打井队紧急驰援山东。
正月十九,解放军两大给水团奉命开赴沂蒙山区。
一年后,记者们追踪采访,展现在面前的这轴激动人心的“辛卯找水打井图”长卷,依然清晰如昨。

第24眼井
走进朝阳庄,正逢霏霏春雨,细密的雨脚,打湿了村碑上的字:“明朝初期,孙田两姓来此建村,因位于北大山之阳,故命名为朝阳庄。”小村现属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青石砌就的石屋与袅袅炊烟,鸡鸣狗吠,蜿蜒胡同,衬出山村的幽静。
73岁的牛开瑞,挓挲着白胡子,扒着门框往外瞧。他不戴苇笠,皱纹纵横的额头让雨洗得发亮;62岁的王秀芹站在胡同口,也没打伞,齐耳短发淋在雨中,已开始滴水。这是多年的习惯:让雨淋淋……
“往年一下雨就打开水窖接水。”水窖里都养条小鱼,鱼活着,说明水能喝。如果鱼肚子漂上来,水就洗衣裳用。牛开瑞抹一把脸,拧开水龙头,哗哗之声,惊着了弯腰的老伴。老伴站在屋门口,正要跳脚骂,瞥见了我们,转怒为笑,示意老头快关了。“缺水,缺怕了。”
王秀芹现在有时做梦,还经常梦着去外村挑水吃。担着两个桶,天不亮,就去排队,石板路上,“吱沟吱沟”的水桶和扁担钩子摩擦的声音,从三更起就此起彼伏。
朝阳庄村有句谚语:大姑娘糊墙上,也不嫁到朝阳庄。“俺嫁过来,就盼井,一盼盼了40多年。”
朝阳庄没闲着,一直在打井。60年打了20眼,全是干眼儿。我们在村里溜达,打出的岩心随处可见,有的拿来垒猪圈,有的当碌碡压场。村北头,垒有一个小场院,83节光滑的岩心,一节挨着一节,排成长长的“一”字。这沉重的石头锁链,锁住了朝阳庄。有上百村民不堪忍受无水之伤,远走他乡……
刺眼的岩心,是朝阳庄沉重的“村志”。
去年正月十三(2月15日),四川煤田地质局135打井队副队长李年芳领着队员来到朝阳庄,看到的也是这些岩心。和打井队一起来到朝阳庄的,还有山东省物化勘查院等地勘单位的专家。三天里,专家查勘地形,确定了几个备选井位。
朝阳庄第21眼井要开钻了。
说来好笑,打井打怕了的朝阳庄人,竟然到了迷信的程度。要先在井位处给龙王爷上供、发喜钱,打井开始,村里的所有妇女都回避,说是怕惊了龙王。王秀芹她们这些挑水挑肿了膀子的女人们,都在家里虔诚地烧香、磕头……
钻机钻到120米,钻头突然死死卡在了井下的岩层里。这眼井失败了。
朝阳庄第22眼井开钻时,刚刚下了一场薄雪,天气异常寒冷。钻机溅出的泥水洒在打井队员身上,都结成了冰。
钻井深度220米,又是一个干眼井!
3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强蹲在雪地上,手抓着腮帮子,哭了。
连钻两眼井,已经超出了打井队的计划。是放弃还是继续?面对村民们渴望的眼神,泰安市、东平县国土资源系统的负责人最后决定,再打!
第23眼井,打到230米。见水了!消息迅速传遍了全村,大家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但是,只过了不到一天,人们的心情又结了冰。原来,虽然见水了,但水流量却如天女散花,星星点点。
第23眼井仍是眼废井……
听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景倩还没走,李强小跑着凑上去,还没到局长跟前,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就冒出了泪。刘景倩,名字女性化,却是个七尺男儿。他给李强递上纸巾:第三眼井水量虽小,但证明地下有水。咱再试试。
机缘巧合,广西桂林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任唐建生和工程师梁永平来了,两位都是全国知名找水专家。他们踏遍全村的沟沟坎坎,徒步十几公里,查看地理地貌、岩层走向,还对一些断裂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地下有水。过去一左一右都打过井,但井眼位置不准确。为慎重起见,他们又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泰安地质勘查院和山东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调来先进仪器勘测论证,最终确定了井位。
打井队再次进驻朝阳庄。
当第24眼井钻探到90米时,奇迹终于出现了,随着钻杆的转动,地下水喷涌而出;当钻到180米时,水量进一步增大;当钻探到210米时,每小时上水量达到30立方米。
朝阳庄打出井水的喜讯,瞬间传遍大街小巷。被“囚禁”在家里的妇女们,第一拨跑到井边上,用手去接那甘甜的水喝。而53岁的李广良点上了鞭炮,一声声炸响,在北大山周围回荡……
李强代表村民给打井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流下了晶莹的泪滴。李强的泪水,这次不带苦味……
我们站在第24眼井前面,边上是村里新立的“民心井”碑,碑上一字一句详细记录着打井过程。
朝阳庄春雨泡过的黏土,缠住了我们的脚,也缠住了我们的思绪。抬头处,满坡的返青麦苗,正憋足了劲旺长,一派丰收好年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山东省新泰市禹村镇东沈东村,有座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在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数度重修。寺内古碑,密密麻麻记录着慈善捐款名单,字迹已经模糊。
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缺水村。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个并不富裕的小村,500多户村民一上午就自发捐款11万元。
辛卯年春,东沈东村大旱,人畜吃水困难。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3大队奉命来山东打井,他们第一站就到了东沈东村,当听说这个村村民踊跃为灾区捐款的事儿,现场指挥陈运伟激动地蹦出一句:“什么都别说了,钻吧!”
正月十七(2月19日),完成定井,正月十八开钻,昼 夜不停,“他们饭顾不得吃,水顾不得喝,满身泥浆给俺打井,俺睡不着。”村民马洪军白天黑夜靠在工地上,义务为队员做饭。
正月二十日(2月22日)凌晨1:40,东沈东村钻井出水,打井深度154米。
正月二十三(2月25日),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技术指导组对这口井进行验收,专家打分平均值达到90分,为优质工程。这也是山东打井行动验收的第一口井。
验收完的那天下午,200多名村民自发来到清真寺,35岁的阿訇依布拉欣·马洪平领诵,村民们虔诚地为这口井举行了《古兰经》首章诵经仪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好像是套话,但在俺村,竟成了真的。井水,不就是涌泉嘛。”56岁的马文岭说,为汶川灾区捐款,他捐了200元钱。
感慨的岂止是马文岭!
四川地矿局403地质队,奉命到苍山打井。听说苍山村民自发凑大蒜支援四川灾区,队员大为感动。正赶上雨雪天,队员都感冒了,喝碗姜汤接着干;钻具冻住了,就用开水浇,用铁锤砸。地质队建设工程经理王锐说:“能争一秒,是一秒……”
对于在北川亲历过灾后重建的马建忠来说,来支援山东更有一层深意。汶川特大地震后,马建忠从四川省冶金地勘局来到北川县国土资源局挂职任副局长。他亲眼目睹三万山东援建大军来到北川,800多个日夜建起北川新城。这次来山东济宁担任抗旱找水打井前线指挥长,马建忠说:“山东捐了我们一座城,我们只是打了一口井。”
元宵节(2月17日)那天,四川抗旱打井青年突击队在沂水县崔家峪镇对荆峪村打井,刚扎下营,就从村民口里听来一个“一担水挑两年”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村里一户人家除夕夜吃饺子等水下锅,男人到8里外的山泉挑水。过了12时还不见回,女人迎到半路上,见男人正守着瓦罐片子哭。原来,男人赶路时摔倒,水罐子摔碎了。这挑了两年的水,洒在了路上。夫妻俩垂头丧气回到家,把一盖垫饺子烧着吃了……
听着辛酸的故事,看着脚下干巴巴的点火就着的麦苗,血气方刚的四川小伙子们,激情被点燃了。钻机长李军不适应气候,晚上睡不着,要求上夜班,但连续3天夜班操作机器,手脚被冻伤,值完夜班休息时疼痛难忍,于是连轴转又干起了白班。
钻井钻得不顺利。由于岩石坚硬,地质复杂,已造成5个钻头损坏,2个井眼报废。
村民端来热腾腾的元宵,提来串串红辣椒,他们吃不下。机长罗为民说,当时大家都急疯了,请求空运钻头。18日晚,从成都空运来了专门对付“铁质岩石”的大型钻头。到达济南机场后,队员们取上货,马不停蹄赶到工地。深夜11时,钻机再次启动。当钻机突破了36米处坚硬岩层的时候,大家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深度打到78米,井眼中喷出的水花夹杂着石末汹涌而出,罗为民在提起钻杆的时候,没来得及躲闪,被喷出水溅了一身。
一年后的3月25日,站在碧绿的麦田里,对荆峪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德东对记者说:“现在,家家吃上了深井水。人家四川人,这么远来给咱打井,图啥?想想汶川地震那会儿,俺捐的款太少。”
不少,只要捐了,就不少;只要伸出援手,温暖就多一些。爱心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爱的能量是不断被激发出来的。

上稍村轶事
山路崎岖,越野车晃得头晕。过了腰庄,才到上稍村。腰庄居山之腰,上梢居山之“梢”(后改为“稍”)。这个藏于深山的小村,隶属于青州市王坟镇,有700多口人,30年出了100多个大学生。家长用“水”教育孩子,考上大学,能喝够水,还能洗澡。
嫁到上稍村20多年的谭兴会,直到现在还埋怨当年的媒婆,她娘家在山南边临朐县的傅家峪。“俺从记事起,就是到三里外抢水,想着找个不缺水的婆家。谁想,媒人介绍到上稍村,比俺娘家还缺水。当新媳妇,洗脸,量了两茶碗水,算是撩了撩指头……”她的丈夫冯云朴说,刚安上自来水,媳妇黑夜爬起来,端详着水龙头,发呆。
上稍村村民凑钱先后打过五次井,都不出水。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的专家来了,勘察了整整两天。听说打井,57岁的张俊亮直摇头他不相信能出水。
去年正月二十四(2月26日),开始钻井,一钻就钻了半个月。青州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科长王志强说,青州地处山地和平原的交界处,地下多是玄武岩。之所以钻这么长时间,因为上来先用的磨盘钻,后来换了潜孔锤。青州是第四系井,上面是土,下面是岩石,所以中途要换钻头,成本高,费时费力。
二月初九(3月13日)晚上八时多,打井成功。最终井深238米,出水量每天240立方米。
井水出来了,水花溅起五米多高,如放大了的礼花。村民围着欣赏,而精明的焦发强则开始琢磨村前的那座山。
他要在山上建个山鸡养鸡场,把水引过去。
半山腰上,简易的白房子,格外醒目,山谷间回荡着嘹亮的鸡鸣。记者爬上去,用了一刻钟,累得气喘吁吁。张俊亮说,过去挑水,有时就要翻山。
焦发强不善言辞,一脸憨厚的笑。问他什么,他就讲什么,声调很高很高,像是在喊,这是常年喊山喊出来的秉性。他说,去年养了2500只鸡,其中山鸡卖了1000只,一只平均85元。卖山鸡蛋1000多斤,每斤15元。一算就是10万元。我的鸡和蛋都好卖。鸡喝的是矿泉水,散养在山上。
有了井,山坡也生金。
上稍村盛产柿子、山楂。有了水,林果大丰收,村里的林果加工厂也跟着红火起来。
山顶上的秧歌
辛卯年二月初九(3月13日),傍晌天时,马兴志家的天井里,支了一口大锅。干柴锅底下噼噼啪啪响,滚沸的热气向上飘着、飘着,然后偏向南,跟山顶井架上的红旗飘的是一个方向。站在东山顶的打井队员都能看到。
马兴乾、马兴春两人忙活着杀羊。两只羊,一只一千块钱。准备慰劳打井队员。马兴春一边抓着羊肉往锅里放,一边笑着嘟囔:“马凯家山顶上的那片地,咱都不要。嫌浇不上水,看看,偏偏就在他地里打出了水。真叫风水轮流转啊。”
一年后的3月7日上午,在临朐县龙岗镇马家辛兴村打出的水井旁,40岁的马凯家戴着绒线帽,在搂麦苗。他说,原来山顶上的这片地,没人要。我要了,也发愁,种花生,浇地得从山底下往上拉水,上来下去五里路。现在打上井了,我准备种樱桃。按现在的行情,四年后,一亩樱桃,能赚小20万元。
5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兴军说,我们这里祖祖辈辈就是靠天吃饭。去年干旱得厉害。正月十四,从保定来的打井队来找水。找来找去,说在山顶上打。我说,山顶上怎么会有水?如果山顶上打出水,周围3000亩地都能自流灌溉。探井找了11个点,最后,还真是定在了山顶。真神了,竟然打出来了。
钻机往山上运,碰上雨夹雪,路上打滑。几十个村民,就把自家大棚上的草苫子拿下来,铺在路上。从山下铺到山顶,100多米。
来自河北保定,中国地调局水环地调中心的运输车,一点点地往前爬,看着老百姓铺在路上的草苫子,看着站在寒风中、夹道欢迎的村民,水环地调中心副主任邢卫国和队员们激动地弃车步行。
仔细端详王强,胖乎乎的,头发戗着,两只眼眨巴着,怎么看都像个粗心汉,可是这个临朐国土资源局的局长,在去年3月8日一大早,就跟同事来到打井工地联欢。跟谁联欢?水环中心有两名女高工,一名叫李巨芬,一名叫朱庆俊。给她俩过三八节。“你们都是高工,但到了俺临朐,就成了高级农民……”王强的主持词话音未落,两个女高工眼里已经有了泪花。男队员也抹起了眼泪。水环中心党委书记甘行平说:“给美女过节,男爷们儿怎么也抹泪了?”其实老甘的眼窝也是湿的。
钻机旁,围满了村民。在机声轰鸣中,村民张德臣产生了个想法,急匆匆下山,回村,找出已经落满灰尘的锣鼓家什,擦吧擦吧,“当”地敲一声脆锣,成!他满街里招呼,程秀娟、赵元华、张玉秀等妇女赶紧找红绸子,井快出水了,咱到山顶上扭秧歌去。
真快,临时秧歌队排得还不熟练,节目的台词还没凑全,水就涌上来了。他们什么也顾不得了,披红戴绿,赶紧往山上一路小跑,在寒风中,八个人哈出的热气,在山间飘散。
大红绸子舞起来,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鞭炮响起来。
时至正午,马兴乾、马兴春也忙活完了,滚烫的羊肉汤端上来……端出的是滚烫的情感。
打井队悄悄撤离,马家辛兴村的村民听说后,提着花生、山鸡蛋、栗子,追到20公里之外的县城。
据说,临朐解放那年,军队从山上走,当时的村民,也是这样,扭秧歌、送羊汤,敲锣打鼓谢亲人。
满头白发、61岁的马兴升趴到水管上就喝,褂子裤子帽子上都溅上了水。这个镜头被摄影师拍了下来。他说:“上级给打的是救命水,是致富水。不下雨,俺一亩麦子打百十斤;去年有了井,一亩打了1200斤。”
辛卯年七月初一(7月31日)傍晚,饱含着临朐人民一片心意的两吨多新磨好的面粉和麦仁,千里迢迢运至河北保定的中国地调局水环地调中心大院。
“送去的这些面粉及麦仁,就是用马家辛兴村丰收的麦子加工而成的。”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树亮说。

流泪的找水专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找水专家都特别沉着、淡定、专注。他们给人的印象,乍看上去有点儿“冷”。
但是这次集中打井行动,找水专家殚精竭虑、千方百计。
为什么那么投入?因为有个“情”字牵着,专家动情了!
中国地调局找水专家和山东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的水文地质专家在二起楼村找水,转悠了两天,找不到,他们锁紧了眉头,想退。
这时,他们看到一个放羊老汉,用脚踢山路上的石子儿,把石子儿踢到沟里,踢了一块,又一块。皱纹满脸的放羊老汉说,听说打井队要来俺村了,要过车……
找水专家的眼睛湿润了。
回头继续找,终于在山顶上定了井位。
姚春梅,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说话慢条斯理,但在抗旱找水定井的现场,她却是敢打硬仗的“铁娘子”。
蒙阴县汇泉峪,祖祖辈辈没水吃,当地调查的水文资料显示,地下基本没水。
姚春梅一行来到汇泉峪那天,天刚下了雪,山高坡陡,路滑泥泞。村庄在小山窝里,被小雪覆盖。雪覆盖了地表构造,勘察也因此受到阻碍。专家组登上山头又绕到沟里,围着村子转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断裂带的痕迹。
“当我们从村里转出来的时候,村民们还在街上站着等消息。他们那充满期盼的眼神,让我心里感觉酸酸的,很是对不住。车子都要走出去了,村党支部书记又把车拦下:能不能求你们,再来看一次?”
姚春梅走下车,握着书记粗糙的手,眼泪在眶子里转:“那,我们再试试。”
第二天,雪刚刚开始融化。雪一化,路更滑,正是薄雪寒天。村民们一大早就缩着脖子在村头等,看到姚春梅远远的身影,竟然欢呼起来。姚春梅咬嘴唇:找不出水,不走了!
物探定井要在地表布线,定一眼井,物探人员要徒步走上20公里。这一次,在汇泉峪布的线更密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断裂露头。姚春梅不顾踩了一脚的泥,在村东南角下面的沟里,拨开一堆玉米秸,发现了一个断裂露头。一行人欣喜若狂。
辛卯年正月二十二(2月24日),汇泉峪村结束了无水井的历史。看着村民用手捧着刚打出的水喝,姚春梅的眼泪滚到了面颊上。
王友芳,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找水专家,他一人在东平就定了35眼井。东平县老湖镇周林村,靠天吃水多年,自筹资金打了四眼井,都是“干眼”,有的专家看了,判定这里是无水区。
2011年元宵节那天,梁副县长找到王友芳:“我代表乡亲们,求求您,无论如何,去看看周林村,你们要是再判了"死刑",老百姓也就"死心"了。”
有人提醒,周林村不在咱物化探勘查院的找水范围内。王友芳说,什么范围不范围,没有水的地方,都是我们的范围!
他立即组织人员仪器进驻施工,做了几条电法剖面,还真找到了富水点。后经钻探施工,打到225米,日出水量达到1000多立方米。周林村党支部书记王先生感动地说:俺几辈人都感谢王工,王友芳,真是找水有方啊!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找水专家逯光明,最见不得老百姓的热情,老百姓提着水壶、带着茶碗跟着他找水,他真有点受不了。
在苍山县大仲村镇良屯村,他找到一个易出水点,但最后,放弃了,又加班加点重新勘探,选择了一个打水困难点。老逯说:“放弃的那个点虽然容易出水,但与地表水相连,为了防止日后受污染,我们选择了另一处在岩层以下出水的点。宁愿打深一点,多打几次,也要为群众找到优质水源!”
山东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张春池,在号称龙城的诸城找井。白垩纪地层里虽然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这种红色泥浆及粉砂质泥岩含水层不发育,断层构造不发育,找水非常困难。找了一天的张春池睡不着,深夜给负责统计数据的李春兰QQ上留言:“看到老乡没水喝,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次要找不出水来,我们就是失职,有愧于这个职业,有愧于老百姓……”
其实,找水专家是行动最早的。在辛卯年的正月初六(2月8日)下午,大家还在休年假,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就集中起来,连夜编制出1∶50万的《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图》和1∶50万的《山东水资源成井条件图》。院长王来明、副院长李壮拿着这两张图,参加了全省抗旱找水打井联席会。这两张图,为找水定了方向。

迷人的打井图
1492眼井,每口井都有一个故事。打井感动了方方面面,幸福了方方面面。
这是在特殊时间、特殊环境、特定需求下的紧急行动,受到了老百姓的特殊欢迎,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耐人寻味。
去年,在沂水县崔家峪镇的永兴饭馆里,20多个小伙子进来吃饭,老板听口音不对,一问,是四川来山东打井的,老板说啥也不肯收钱;在泰安市高家庄,钻机因为雨雪路滑运不上去,村民们说:走,我们抬上去;在蒙阴县岱崮镇东上峪村,找水专家确定的井位在一片树林中,树的主人公茂祥二话不说,毫不犹豫砍掉挡路的几棵杨树。
过去的牢骚没有了,扯皮没有了,埋怨没有了。他们寻到了“根”,摸到了“本”,理解了感恩。
记者的脑海里还装着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快出水吧!快出水吧!你再不争气,就对不起共产党!”这是在泰安市道朗镇的高家庄,当钻机打到150米进尺时,来自四川的中国地调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一个打井队员忍不住,冲着钻机的大吼。
“宁可自己流血流汗,不让农民兄弟庄稼受旱!”这是山东省地矿五院的口号。
“大灾面前有大爱,大难面前有亮剑!”这是山东煤田地质局的口号,他们第一年归属省国土资源厅业务管理,全局上下展开的是“亮剑行动”。
……
记者的脑海里,抹不去的是找水专家们的科学精神:
专家们像找矿一样找水。水,在他们眼里是液体的矿!
淄博地质勘探院的武法伟说,印象深刻的是,时间过去了一年,到打井的地方去,看到打的井已经起作用,我们高兴;老百姓还记得我们,还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打井的场面,给我们讲述自来水接到什么程度,对我们技术人员表达敬意,我们也高兴。
山东省地矿五院院长赵长河说:“通过这次打井,我们在总结,怎么来服务地方?不光是水量缺,还有水质性缺水。有些地方水质比较差,好多村水质有污染,气味口感上都有污染。在服务方向上,应该从量上往质上转。”
而姚春梅说,每一眼井,可以写一篇论文,蹲在办公室里构思,闭门造车,不如迈开大步走田野。
……
记者的脑海里,抹不去的还有那种协作精神: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王光信说,保障无缝隙,打井牵扯方方面面,比如省国土资源厅协调交通厅,对外省施工单位车辆发放通行证,免收高速公路费。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队长张绍鹏说,四川兄弟上来了,他们不熟悉地形地貌,我们就把勘探好的井位,先让给四川,满足外省的要求。
临沂、潍坊、泰安、济宁、淄博、枣庄……全部都动起来了,模糊了局长、副局长,科长、副科长,主任、副主任的界限,甚至模糊了年龄界限、资历界限,隔阂没有了,摩擦没有了,他们都成了协调员、保障员、服务员。为民服务的能量瞬间被激发出来。
一个细节,就能说明一切。中国水环中心打井队伍去年正月初七抵达,来时严寒,衣服带的不足,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给打井队员买衣服和鞋,每个人穿多大号鞋,衣服领口、袖口多大,都一一统计,比照着。温暖的细节,温暖着每一个打井人。
萦绕在记者心头的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缺水那么多年的村庄,一直找不到水,辛卯年一找,就找到了?
很关键的一点是,强大的技术支撑,顶尖级的专家都上了一线,还有先进的“武器”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在平邑县打井,配备的是从美国引进的T685和从意大利引进的RD20型国际最先进的空压式车载钻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四队在郯城一线找水,采用的是世界先进的加拿大多功能V8电法仪……
一年后,徐景颜在接受采访时说:找水,找出了真情,找到了位置;打井,打出了形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精神,打出了气魄。打井打的是“民心桩”!怎么才能惠民到位?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在哪里?这些很值得我们思考。
其实,良好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形成的,风气不是别的,关乎你我,是你我的点滴所凝。找水打井,打出了好风气!
还是钻井工老高的诗好:“钻塔生长的地方,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诗情画意,但迸出的带着泥沙的浆液,可以洗涤我的灵魂!”
因为找水打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了审美价值。
世界原来如此美好。我们所做的一切,原来如此美好。
(转自4月18日《大众日报》,本报有删节。)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