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两篇
作者:剑熔
《让诗意征服阅读者》
一一读白公智诗歌
我与白公智是在网上相识的,没见过面但心有灵犀。所以,我要说白公智是诗意的。
我读过他大量的诗歌。仅仅二0一七年,仅《西安晚报》就五次发表了他的组诗,这一年二十家报刊刊载了他一百余首诗歌,这是其一。其二呢?就是诗意的他,用智慧和灵感写就了许多好诗。其三,安康有李小洛等著名诗人,而诗意的汉江养育了姜华、鲁绪刚,包括他在内,人称旬阳诗坛的三驾马车。
从白公智来看,诗歌与事业伴他左右。左手是事业,轰轰烈烈,他正在陕南打造万亩中药材园区,其中重点打造一家三十华里芍药谷景区,前景是很不错的。右手是诗歌,近几年他身处秦岭以南,汉江岸边,吸纳汉江水的灵气,秦岭山脉的大气,巴山山脉的秀气,伴着星星闪烁的微笑,泉水叮咚的声音写出一行行灵动的诗句。诗歌上了《诗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星星诗刊》、《河南诗人》、《诗潮》、《都市》、《躬耕》、《绿风诗刊》、《诗歌月刊》等刊物及网络平台。
读白公智的诗,我认为他的诗篇空灵、鲜活、大气。可以这样认为:从生活中悟出来的诗,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诗。
空灵是对诗的最基夲的要求。白公智的诗往往从生活中来,且在空灵上有了自己的特点,接近生活,是他诗歌创作的基础。比如他的《满岁》就是直白叙述中的好诗,诗句虽然直白但从另一个侧面透出潜在的灵动。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给孩子过满岁的习惯,就像诗中写到的买来葱、算盘、笔、种子、人民币等物品,放在一堆里打乱,让满岁的孩子去抓,抓住什么就说明孩子长大要干什么。这仅仅特别是过去农村人的一个习惯。作者在短短的几行诗里,而且是用直白的语言来展示满月的过程,这个过程生动且引发人们的思考。这首诗他用第一人称更具吸引力。又臂如他的《简单就好》一诗,对人从落草到漫长的生活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之味提出了自己的感悟。我想每个人都有一生,或短或长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所思所想,都是一部无字的书,让人们阅读和感悟,道出评判。白公智的诗开头就抓住了人“赤条条的降临尘世,够简单了吧”,简单到人一丝不挂来到这个世界。随之又写到“人一辈子,却总是越活越复杂”,提出了问题:加饭量,加衣服,加力气,敛聚财物,占据地盘,掠夺资源等等。提出了“很多人,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我以为这首诗平白中给人讲出了道理,提出了思考人生的问题,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鲜活给诗注入生命力的血液。人都是有故乡的,也成为诗人诗写的话题,我也多次写过,没有白公智的《想起故乡的地名》写得好。依然是朴素的诗句,却能让灵动的诗句抓住人的双眼,个别的诗句加上思考可以说成为过目不忘。“喊得多了,就有一座山一条条河一个个村庄/从四面八方围过来,把我捧在手心/一直送到,远方以远”、“小时候,这些地名都在我前方/我像认亲一样,认一个,喊一个/一路走过来,我的爱情线,命运线/山路一样弯弯曲曲,拐进岁月深处……”这些出奇致胜,新颖厚重,视野宽阔,意象饱满,情感热烈,包含着诗人心血的诗句,让情感“入木三分”。可以说,这首写故乡的诗与安康是紧紧的融合在一起,让阅读者进入无限的遐想。另如《我看到了娘的痛》中写到:“我小胳膊小腿儿,胖乎乎/娘说,多像藕啊//我不说话不走路,耍赖/在娘的怀里,吸娘的血”多么的形象啊。小时候我们的形象活生生成为诗人笔下生动的句子。“还来不及剔骨还血,就被风火轮砸了/一下子,砸出去四十年∥娘说儿啊,人一辈子/像藕,要一节一节的过”这里的一个“剔骨还血”,让诗句从平铺中一下子升华,笔者还认为这里包含着报恩两个字。最后的一节“想起回头,我才从一劫一劫的/伤疤,看到了娘的痛”,母亲的一生是抚养我们的一生,是把爱给了我们的一生,其经受的摔打可想而知。
大气让诗有强壮有力的体魂。诗的语言决定了它的生命力的强与弱,诗句大气,如宽阔的胸怀可以容纳许多,诗句弱则生命力弱,走不出自我,没有一席之地。白公智的诗往往从朴素平实的诗句中走出通往大气的路子,且赋予诗歌的意象,成为不可多得的才子。在陕西,黄河是母亲河,秦岭是父亲山。对文人来讲,笔触秦岭的太多太多,而白公智对秦岭的理解有他的独特之处。《秦岭》写道:“以霸气著称。面北而卧/怀里抱住的王朝,都很强大,很久远”,不是么,秦岭脚下的西安城,十三朝古都,故事太多太多。而诗人让秦岭抱住这座古都,便抱住它们的故事。又如“翻阅秦岭/其实就是在宿命里,找一条出路/它卧倒了,也是中国大山的标高/头枕昆仑,脚蹬黄河/分出了祖国南北”,秦岭横卧东西,蜿蜒美丽,险俊高寒,诗人把它的性格、面貌、位置诗意的表达出来,特别是“其实就是在宿命里,找一条出路”引入反思。他不仅仅写秦岭,也写秦岭脚下的水,《把汉江放在一张纸上》,仅题目就诗意成可以回味的一首诗。“把汉江放在一张纸上,用双手/勾画江山。秦岭巴山用来镶边/再细笔素描河流的形状,留白处成了/大块肥美田地,正好安放一个朝代”,一条汉江绝美的在纸上流淌。诗人的思唯是开放的,诗人的观察是细致的,诗人的书写是独特的。“一滴墨成秦风的样子,一口气往开了吹/汉水就歪歪扭扭九曲十八弯/每一个弯儿,都留下一处险滩”,这是诗人丰富的智慧,这是诗人意象的精华,这是诗人的精明之处。“儿子,以笔为篙,只需轻轻一点/明晨我们就可以升起风帆,直下汉口”,正像诗人刘彦林点评的:以丰沛的历史人文意蕴呈示地域的绝美,视角独特,韵味深幽,情愫在舒缓的叙述中直抵思想的内核。
阅读白公智的诗,总的一点,那就是用生活,朴素,透出灵动诗意的诗句抓人眼目,出人致胜。可以这样说,《想起故乡的地名》,《满月》是好诗,《把汉水放在一张纸上》是代表作,至于不足,我想读者在阅读中会体误出来的。
《渭北飞翔的诗鹰》
一一党剑诗歌印象
在渭北,党剑如同一只诗意的鹰衔着诗的灵动在飞翔。
当今诗坛,真正的诗人不会投机取巧,只是默默地创作自己喜爱的诗歌,人称诗意地生活着。党剑作为诗人,作为一位编辑,在铜川这座城市里,像掘煤者一样,默默的坚守诗的阵地,创作的诗歌如乌金一样,走遍全国各地,闪烁诗的灵光。
近日,在飘雪的夜晚读《党剑的诗》,犹如守着火炉一样,身体暖烘烘的。《党剑的诗》收入各个时期,每个刊物仅选一首的百首诗歌,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些诗没有分辑,形成了自然的风格。
读《党剑的诗》,犹如从生活中极力闯出一条通往朦胧诗的路子。笔者以为,将党剑的诗划入朦胧诗还是太早了,他的朦胧诗其实并不晦涩,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朦胧诗极力融合。他的诗可以说是具有生活经验的。他在《希望的低语》一诗中写道“穿越生活,来到身边/就像洇湿泥土的第一场春雨/落入干涸的心底,荡人魂魄的美丽”诗句从生活体悟中来,朦胧的感觉,且赋予诗意的翅膀,诗便活了。“当晚空沉寂,人间睡去/你的名字,一遍一遍,寂寥的心底缓缓升起/犹如花蕾,延伸寂寞的花枝”,在朦胧中念你的名字,春天的花草蓬勃而发,努力向上展示自已的美丽。又如《梦想拔节的声音喀咯作响》:“梦想有多长,苦难就有多长/像春天里小小的草,正用力拱破板结的冻土/自已的漂泊,万世的寒霜/只有你知道/为什么会流浪,为什么会悲伤”,好一个“梦想有多长,苦难就有多长”,于是穿越现实的通道,依然写下感恩铸就的诗行。
读《党剑的诗》,犹如生活在诗意的场景里享受并且快乐幸福着。读党剑的诗,笔者以为是一种享受,在这种享受里有一种快乐悄悄向你靠近。在日常的生活里,这一诗意的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尽情在人间播洒着文明、和谐、安康的种子。诗人的《曙光》有这样的句子:“当我沉睡的时候,你在我起伏的鼾声里/当我苏醒的时候,你在第一眼的晨光里”,“没有人感应。我写下的文字迸发火星,守望黎明/当我借助微弱的光线写下:曙光,我知道这个词汇里有最美的彩虹隐藏……”,这是诗人的所思所想,群山沉默着礼赞,而诗人却说出:曙光,曙光。随之在这座城市的脚手架也开始变得善良。因此,诗意的曙光,诗意的生活,在诗意的铜川呈现。《我在长虹北路的人流中沉浮》是诗人在铜川生活姿影的写照。“我在长虹北路的人流中沉浮/道路漫漫,楼群重重/心中装满万千新愁与旧恨/这样的一个周末,适宜放下思念和寂寞/不断地卷起沙尘的风,吹动我内心万千的纷乱”,以及“市声喧哗的城市,其实没有/烛影摇红,果实丰盈/只有满身的伤痛支撑起一生风景/车灯正以隐隐的光明,投射背影/目睹我在长虹北路的人流中沉浮”。无论春夏秋冬,诗人都在这条路上走着,熟悉的高楼从身旁而过,人流中沉浮的诗人可以说是这条路上的常客,行走中迸发诗歌的灵光。
读《党剑的诗》,犹如在冬天里独饮浓烈的白酒暖暖的感觉很好。党剑的诗就像一缸优质的老白干,喜欢读诗的那些饮“酒”者,会聚在一起谈古论今,说东道西,既是在寒冷的冬季,身上也是热乎乎的。他在《一场先于清明而来的雨》中这样写到:“细雨里的春柳/悬挂对母亲的思念”这是写怀念母亲的诗,真情、动人。一场先于清明而来的雨,柳枝挂着对母亲的思念,读起来有一丝痛。诗人没有直接写清明,而是通过春色且赋予她缅怀的内容,这首诗是沉重的,诗人用诗意的文字寄托自己的哀思。《将故乡只能安放在一张纸上》一诗是诗人的乡愁之笔。他写到:“这么多年/我只能在一张窄窄的A4纸上/书写故乡,泥土的清香,人事的苍茫/安放乡愁,心底的疼痛,却无法飞返”。家乡端坐在这一张纸上,让故乡事浮于脑海,田地、庄稼随季节替换,河流诗意着,鸟儿歌唱着,老屋沧桑着,故事延续着,诗歌进行着。
党剑的诗,经过多年的锤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已走向了全国,被《诗潮》、《山东文学》、《含笑花》、《诗选刊》、《草原》、《骏马》、《北方作家》、《厦门文学》《雪莲》、《鹿鸣》、《绿风》、《天津文学》、《星星诗刊》、《北方文学》、《延河》、《诗歌月刊》、《中国诗人》等刊物上,出版了《深渊里的歌声》、《丛林里的微光》、《纸上的道路》,获得过陕西作协首届年度文学奖。但有的句子还需需要加工提炼,有的句子还显得繁长。相信党剑在文学的道路上会如诗鹰,用心反复雕凿出的诗会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真心的祝福。
作者简介:剑熔,男,原名李建荣,待退前系矿井党委副书记,60年代出生在陕西富平,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铜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西散文诗》杂志副主编。出版有诗文集《山野风铃》,诗集《风牵着的手》、《家园书》、《矿脉》,长篇小说《凤凰岭》。在《人民日报》、《诗刊》、《中国铁路文艺》、《阳光》、《海外文摘》《天津文学》、《边疆文学》、《延河》、《飞天》、《山东文学》、《青海湖》、《黄河文学》、《西北军事文学》、《椰城》、《雪莲》、《上海诗人》、《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林》、《诗江南》、《诗歌月刊》、《绿风诗刊》、《散文诗》、《诗选刊》、《中国散文诗》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字。
通联;727000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铜川矿业公司通风部 杨宝锋 转李建荣 收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