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谈生活与健康长寿

来源:作者:温治中时间:2017-07-24热度:0

   生活与健康长寿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切的话题。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都有一本厚厚的书,书的内容只有自己能读懂。生活与健康好不好,有的好,有的差。好不好是相辅相成,紧密不可分的,两者犹如蜜蜂采花、酿蜜,人的生活好比采花,健康长寿则是酿蜜。                 

  一个人生下来,生命已经不单但是属于自己的,而是为生成而生活,无须赘言,生活是即为重要的,凡是健康长寿者,没有一个不是注重生活质量。正健康是福,是缔造幸福生活的基础。不从生活吸取前人的经验,又不从实践中求得真知,难道有健康的好成果吗?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说:“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充满痛苦和压抑,没有它,快乐、智慧、知识与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乌有。”他热爱生命,给后人留下来一条闪光的“足迹”。我国古代《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0世纪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起步阶段,21世纪则是高峰期。1999年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岁已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0%,现代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家是领先的,但由于21世纪收入分配不平衡,在所难免,对老年人服务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每个人的心态、习惯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普遍现象,贪图好吃,忽略健康;人长期生活在忧然苦闷,担惊受怕的心情下,免疫功能下降,就会衰老很快,生活质量差,健康就存问题,当今社会存在四个提前:生病提前、肥胖提前、衰老提前、死亡提前。                                          

  党的18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我们应怎样生活与健康长寿呢?                                                               

  常言道:“生活中无所不有,人们绝不会放弃生活”。蜜蜂爱花,要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偿若不叮花或只叮在一处,所得的佳蜜就非常有限。对生活与健康长寿许多新理念,要“好学”。老中医赵建成说:“健康不等于长寿,健康只能说明他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健康的持久性和延续性。健康的人生活质量较好,而长寿的人生命力较旺盛。”俩者相辅相成紧密不可分。院士钟南山指出:“生活中要像婴儿一样呼吸,如今空气污染与呼吸健康等话题,早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健康是一种信仰,是需要一生去争取的事业,没病不等于健康,长寿未必健康!健康是与生俱来的一笔财富。所以,好学是必不可少的。                                                        

  “好思”可从蜜蜂酿蜜中得到启迪,若要酿得质纯味美的上品,非得经得提纯、发酵、烘干……等极繁杂的工序,生活与健康长寿何尝不是如此?掌握生活与健康长寿科学知识,只要做到“学思透彻,用的切实。”体现健康长寿之足迹,才算得法。管仲:“凡人生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受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日本女摄影师恒子,96岁失恋,100岁获奖,她说:要有好奇心……哪怕一点不知道的事情都要搞清楚。时尚不是钱,而是得用头脑。”可见年长者要有探索精神对长寿是非常宝贵的。                               

   我们注重“好学”,但更关键的要“好思”。微信、微博有许多长寿的文博:虚云大师活了120岁,他进了宫门,除却了烦闹事;国学大师文怀沙,吃东西随意,高盐、高脂不论,103岁红光满面,精力充沛;99岁的曙坪联合村老人于方银,每月喝20多斤烧酒;生物学家大偶良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生命不止,玩笑不断。”在得知诺奖后,他引用了获奖那个专有名词“细胞的自食作用。”                                             

  “好学而约取,善学善思“,对待生活与健康的正确态度,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时代、环境与本人的实际状况,以辩证的观点,学会生活的基础,有一个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即生活有规律(与无规律经常相碰),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环境卫生,名言道:“勤奋是健康的灵丹,快乐是长寿的妙药,运动是健康的投资,饮食是健康的保障,长寿是健康的馈赠!祝愿大家成为健康长寿之蜜的酿造者。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