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读完贾志红的散文《歌谣》,回荡在耳鼓的还是那贯穿全篇的吱吱声,作者家乡的那条美丽如画的小河上,人走在通向贾家老屋的小木桥上,小木桥发出的动听的吱吱声。
贾志红的散文写法很独特,她始终把自己放在文中,仿佛就随着你的脚步,你的眼睛,你的手指,在陪着你一起走过很多个让人难忘的日子,那些日子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平淡无奇的,但一到了作者的笔下,从她淡淡的叙述中,分明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大爱,深深的人间真情。
《歌谣》是从一场飘着月桂淡淡芳香的秋雨启开情感大幕的,她采用通感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江南山水画,那是她的故乡——湖北咸宁泉塘,也是她的散文中将要次第出场的祖母、祖父、萍表姑、兰姑姑、兰姑姑的娘、四叔叔等人生活的地方,一个既让她感到亲切,又让她感到陌生的地方。
《歌谣》通篇围绕着作者的祖母展开,祖母很小的时候以童养媳的身份从小河这边的刘家老屋垮过小木桥嫁给了贾家老屋的祖父,祖父新婚燕尔就参加了抗日战争,一直在远离家乡的江西打仗,八年杳无音信。在那漫长的八年里,祖母带着两个儿子在家乡艰难的生活着,有一年冬天,日本的飞机到处狂轰乱炸,作者的小叔叔不幸被落地的炮弹击中,死在了家乡老屋的旁边。心碎欲绝的祖母亲手埋葬了小叔叔,翘首盼望着祖父有一天胜利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共度美好时光。终于有一天,祖父真的胜利归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可祖父以为祖母已经死了,又带回来一个女人——兰姑姑的娘。
小山村平静的生活,祖母的内心世界,因为兰姑姑的娘的出现被无情的打破了,生性要强而倔强的祖母接受不了这样一个让人心碎的现实,拉着大儿子的手离开了喧闹的贾家老屋,离开了她充满希望的家乡,去了陌生的大城市——武汉,靠自己辛勤的双手供养自己的大儿子考上了大学。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从事的是地质工作,分配去了遥远的北方,后来又因工作需要远赴异国他乡。就这样,原本不愿意离开家乡的祖母,为了她的精神寄托——作者的父亲,一次次追赶着大儿子的脚步,一次次奔波在生活的路上。遗憾的是,苦命的祖母一直没有能够追赶上自己的儿子。有一天,她心爱的大儿子回来了,作者的父亲却因为疾病与祖母短暂的团聚后英年早逝,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他非常留恋的世界,把人世间最难以接受的伤痛留给了年近古稀的祖母。
因为作者父亲突然离世,阴阳隔绝,一生颠沛流离的祖母难掩心头无尽的哀伤,曾经发誓再不回家乡的她改变了初衷,她委托作者清明的时候回家乡为逝去的父亲扫墓,让作者把她亲手织好的黑毛衣送给兰姑姑的娘,还让作者告诉祖父,她愿意去世以后回去睡祖父做的棺材。饱受委屈的祖母,维护自尊的祖母,用这种平静的方式维护了家族的和谐,找回了久违的亲情,原谅了在感情上亏欠她一生的祖父,原谅了她以前无法面对的兰姑姑的娘。
《歌谣》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桂树,祖母生活的地方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桂香,从某种意义上讲,桂树已经成了祖母的象征。不管祖母到哪里生活,就呵护照顾桂树到哪里,同样的,她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有桂树的身影和芳香。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祖母站在桂树下,静静地向远方眺望。我能理解作者的用意,通过描写祖母饱含深情的眺望,反映出祖母内心对爱情的极度渴盼,对亲情的百般呵护。她盼望出现的身影里,有作者的祖父,有作者的父亲,有作者的小叔叔,而当这些亲人们一个个从祖母眼里逝去时,祖母的内心似乎变得更加坚强,没有了挂在脸上的哀伤。生活苦难的考验,感情恩怨的磨砺,让祖母变得豁达,让祖母变得随和,一生感情坎坷的祖母从内心里接纳了故乡的一切,叶落归根是她无声的要求,她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同作者说话,又让我们看到了祖母内心的脆弱,这种脆弱同样需要安抚,而这种特别的安抚就是睡在作者已经逝去的祖父、父亲、小叔叔的身旁,那散落在作者肩头的桂花应该分外的芳香。
祖母静静的走了,在她疼爱的作者亲手呵护下,终于在她的家乡走完了凄美的一生,祖母是伟大的,祖母又是微小的。伟大之处在于她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老一辈的人对待爱情、亲情的态度。微小之处在于她像绣在作者胸前的好看的黄蝴蝶一样轻盈的飞走了,没有惊扰到任何人,她溶入了家乡那幅美丽的水墨画中,尽管那里的村民很多已经不在那里坚守,吱吱作响的小木桥也被现代化的水泥桥替代,但从作者描摹的画中,我们仍看到,那里有寂静的小山村,那里有哗哗流淌的小河,那里有大片的竹林,那里有小块的稻田,那里有茵茵的秧苗,那里有慢条斯理的老水牛,那里有吱吱作响的小木桥,那里永远都有祖母经常唱起的好听的悠长的动听的歌谣。
上一篇: 老阿出书——赏《古韵闽西》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