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勘四院女职工家书征文评析

来源:作者:宋宏建时间:2016-07-06热度:0

关于地勘四院女职工家书征文评析

     纵观全部(22篇)征文,经过评委们的认真阅读分析,我认为基本上可概括如下:以现代女性靓丽的视角表达主题,以现代媒体多彩的笔触直抒胸臆,或大刀阔斧一气呵成,或精雕细琢一咏三叹,然长辈与晚辈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夫妻、婆媳之间的浓浓真情,均似潺潺流水润物无声。遗憾之处,不见了柴扉掩映的人面桃花,失落了惊鸿一瞥羞涩的回眸。细节不细,或者说缺乏经典细节。

     下面,结合这次征文情况和主办方普及文化素养的要求,我讲几个具体问题,仅供参考。

一、书信体的写作格式

     书信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的书指函札,信指使人。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唐李白诗中“桃竹书筒绮秀文”的“书筒”,与宋赵蕃诗中“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一样,都是书信的代称。当然还有函、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尺牍(即书简)、尺索(即绢书)以至于鲤鱼、鸿雁,等等。

     由于现代信息工具的飞速发展,书信作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将会渐行渐远,然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或者传情达意的桥梁纽带,还是有必要普及一下有关的知识。即书信的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是对收信人的称呼,在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1)给近亲长辈的信只写称谓,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写关系称谓,如“舅父姑妈”等;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王阿姨黄叔叔”等;平辈、夫妻或恋爱关系的信,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亲爱的、Mydarling”等;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或加上辈分称谓;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上述五种场合还可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2.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一种礼节,常见的是“您好!近好!新年好!”等等。问候语后常有几句简洁的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之类。接下来是正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这一部分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一事一段条理清楚,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正文写完要有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习惯写法有两种:一是正文后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二是不写“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等词,也可以另起一行写“祝颂”词语。书信的末行是署名和日期。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要把姓名写全,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严格来说,这次征文中有三分之一人格式有误,请作者各自对号入座。

二、关于细节描写

    我在地勘一院女职工母亲节征文评选时讲过,所谓细节,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细腻的描写。或者说,细节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和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细节的作用,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细节一要艺术真实,二要去粗取精,三要新颖别致。

     具体到这次征文的主题,无非一个“情”字。我想经典的细节就是一根能够拨动人心最柔软那一处琴弦的羽毛——当你紧紧握住爷爷、奶奶那从细腻、白皙、如今已变得粗糙皴裂的手时;当你轻轻抚摸爸爸、妈妈那从光滑、舒展、如今已变得皱巴干瘪的脚时;当你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到儿子来到世间那一声嘹亮的啼哭,听到女儿牙牙学语那第一声笨拙的妈妈,当你的冤家第一次牵住你的手、第一次吻住你的颊、第一次灵与肉的交融……你是否曾怦然心动,感到一种喉头哽噎的震撼,感觉一缕滚烫的波澜在心湖泛滥?如果有,这就是情和爱的力量!如果没有,要么是你的人生尚不完整,要么是你的情感寡淡无味,要么是你的文字缺乏厚重,大抵如此。

     我在地勘一院还讲过一例:尼泊尔的大地震中,挖出一对母子。母亲奄奄一息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再喂孩子一口奶”。当营救人员协助孩子的小口擒住***奶头时,母亲一脸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从一段简单的新闻中,我们不知道在地震的那一瞬间,母亲是怎样保护孩子的情景,可一个镜头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震撼心灵的想象空间。

      经典细节,无需太多,一两个就能惊心动魄。再举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与妻书》中的一段: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回忆里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他们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一个农历十五前后,夫妻二人卿卿我我的场景,亦梦亦幻,如泣如诉……

     三、获奖例文评析

     选择以下五篇简要分析一下。这些文章除了共同的真情实感外,分别在细节、选材、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提炼方面有独到之处。

     22号《给婆婆的一封信》:征文中唯一写婆媳关系的书信,也是征文中最富于感染力的家书之一。词前因居住相离甚远,接触甚少,沟通为零。对媳妇来说婆婆仅是个称呼而已。婚前看着别人婆家按照惯例为娶儿媳大肆出钱出物,而家居偏远贫困农村抚养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您,我连见一面都难于上青天,更别谈什么财物。面对结婚时仅仅寄来的二床被子,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吧,各走各的阳关道。”由于生育宝宝,婆婆“从老家急匆匆赶来,手提一老式行李箱,里面塞满了春夏秋冬的衣服,足有五六十斤重;肩背一麻袋从老家带来的鸡鸭农产品。进屋那一刻您脸色苍白,坐在沙发上久久喘不过来气,我才知道您有晕车的老毛病,轻易不出家门坐车。看着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上气不接下气,为了孩子不得不忍辱负重,我不禁心疼的说:“妈,你辛苦了。”您淡淡的说:“这是应该的。”那几个字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没有做作,没有掩饰,没有抱怨,平静而笃定,祥和而坚毅,先前对您的不满顿时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了。婆婆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天雷打不动的六遍向上帝祈祷宝宝平安健康,尽管我知道向上帝保佑平安只是一种精神寄托,但是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份渗透在骨子里的真切情谊。一年半的时光让媳妇对婆婆由陌生转为熟悉,由客气转为敬重。有多少次我都想拿起笔,记录下您的点点滴滴,然而不知该如何下笔:婆婆的操劳、付出、善良、热情与宽容……又如何能用一支笔来书写的尽呢?我只想说“妈妈,您养我小,我养您老。”

      回到开头:您回老家已经半个多月了,公公的去世让步入古稀之年且原本瘦弱的您更显憔悴枯槁,作为儿媳的我不知道怎样来安慰您,唯有默默的祝愿……

      17号《致父亲》:第一次感觉到父亲您老了,是女儿出嫁的那天。红毯之上,追光灯下,您牵引着女儿的手,徐徐前行。短短十几米的路,仿佛重走了前半生。我偷偷瞄了您一眼,鬓边白发已隐隐可见,您虽神色镇定,但却眼含泪花。身边是我敬爱的父亲,前边是我深爱的男人,我紧握着您的手,都能感觉到微微颤抖。当您把我的手交递出的那一刻,我已泪流满面,仿佛看到有一个很重的东西,从您的身体中剥离了出来,白色灯光下您的轮廓好像缩小了许多,那个我眼中一直伟岸深沉的父亲,一下变成了一个瘦弱需要人去保护的小老头。几天后省亲,母亲告诉我,这段时间您还会自个儿偷偷抹眼泪,我听了之后,是觉得既好笑又心酸,这是女儿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您流泪。典型场景,温婉细腻,撼人情愫,于无声处听惊雷。

      15号《写给妈妈》:从小到大,三句话写尽母爱。第一句:妈,我爱您!第二句:妈,我回来了!第三句:妈,我爱吃您做的饭!最后的结论是:有一种爱,如山似水;有一种爱,血浓于水;有一种爱,刻骨铭心;有一种爱,净化灵魂……就是这样一种爱,绵延千年,亘古不变;就是这样一种爱,需要女儿一生的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再过两天就是您的生日了,我为您在《老洛阳》订了一桌生日宴,到那天,您的子孙齐聚三门峡共同举杯为您庆祝……

7号《写给老公》:三个镜头分为校园回忆——在那个青春萌动的时光里,我们牵手走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经营生活——7个年头的爱情长跑,女孩、男孩慢慢成熟,把青春给予对方,彼此付出;孩子出生——因长期出野外,不能照顾家里,妻子的体谅和包容。但因有你、有宝宝,我很幸福。但从总体上看,厚重感不够。

     20号《写给儿子》:关于读书的对话,不居高临下,平平实实,娓娓道来,潜移默化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道理。爱的质感淳朴而舒服,不足之处,是不能令人眼前一亮或耳目一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