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无聊极了,一个人拿着电视摇控器,乱翻着频道,突然翻到中央六台电影频道,正在放<<黄金时代>>这部电影,已经放影了一段时间,也不知<<黄金时代>>讲的是什么故事,反正无所事事,就看了。
看着,看着,一个女人,一个东北女人,一个身怀六甲的东北女人,很无助地被一个叫王恩甲的萎颓男人,无情抛弃在哈尔滨一个阴湿的,叫东兴顺的旅馆里,她是那么孤独与无助。
这是萧红!这个镜头一下就吸引了我,哈尔滨,东兴顺旅馆,王恩甲,好很熟悉。
记得十年前下岗后,我在广东广宁,一个叫顺兴的加油站,用钻机打机井时,我曾半夜挑灯夜读过<<四大才女>>的散文,萧红快临盆分婏时,就是在哈尔滨一个叫东兴顺的旅馆,被一个叫王恩甲的同居男人给抛弃了。
我不知道编剧、导演怎么把萧红的故事给定为<<黄金时代>>,为什么萧红这样悲惨流浪的生活,会称为黄金时代?
记得2002年3月27日,我在广东广宁记的打工笔记如下:
摸了摸下巴,胡子拉碴又长了,正如人的愁绪,天天见长。这次从家出来,快半个月了,很顺利,很成功地,打了二口水井,老谭,阿龙,他们二人很高兴,老是嚷嚷要我这个机长请客。
我答应他们,过几天三人一起去广宁县城,去找一饭馆好好嗟一顿。
本来是兴高采烈的事,我却突然间,定定高兴不起来。也许是我多愁善感,也许我就是个情绪变化无常的人吧!白天还好好的,心情也很愉悦。可是萧红的散文<<飞雪>>,那淡淡的忧伤,那种悲哀无助的流浪生活,一下把我从这阳光和煦的春天,一下就给拽进了那饥寒交迫的冬天。
房东太太让我们一人二十元一天的伙食费,在餐餐几毛钱,苦麻菜的日子里,给打了水漂。房东太太就这样折腾着,我们三个人的胃,我们的生活一下倒退到了解放前。
今天这二口水井,我们成功了,可是明天呢?后天呢?下一个工地又会在哪里?好好的我们,被集体下了岗,真不知明天,好彩还能光顾我吗?
萧红的艰苦岁月,让我突然想起,那傍着房东的厕所,住着鸡舍,艰辛的钻井生涯。尘封的笔记,十几年的沉淀,开始泛黄,生锈。再艰苦我们也熬过来了。今晚中央六台<<黄金时代>>,萧红的故事。让我一下想起,那年那夜那段打工生涯,那些时日,我一个人半夜看四大才女的散文,尤其是萧红的<<商市街>><<桥>>,二大文化名人,萧红、萧军同居的那段苦得没法再苦的日子。
萧红是有幸的,被王恩甲抛弃后,如同草芥无助的时候,当快被因王恩甲赊欠六百块旅食费,被旅馆老板逼债,险些给卖去妓院时,她试着写信给一家报社。
而萧军恰好看到了萧红的求助,他说:“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她!拯救这个美丽的灵魂!”于是萧军在旅馆阁楼,找到了萧红,并救出了她。
然而自古文人都寒酸,身无分文的他俩,真不能把爱情当饭吃。萧红和萧军当时吃饭,穿衣,住宿,都成问题,在东北的日子,她俩同居的日子,那真是那艰苦得不能再艰苦了,正如她自己所写:“一根鞋带也要分成两段,两个人束着一条鞋带”,因租不起五角钱的一床铺盖棉被,她和萧军只能抱身取暖。
萧红心爱的三郎,从昨夜饿到中午,喝口冷水,还得出去找家教,还得饿着给人当武术教练。
萧红在<<饿>>这篇文章中写道:“从昨夜饿到中午,四肢软弱一点,肚子好像被踢打放了气的皮球。…窗子一关起来,立满生了霜,过一刻玻璃片就流着眼泪了。起初是一条一条的,后来就大哭了!满脸是泪,好像在行人道上讨饭的母亲的脸。我坐在小屋,饿在笼中的鸡一般,只想合着眼睛来静着,默着,但又不是睡。”萧红和她的郎君:郎华,三郎,萧军,几乎是在饥饿中度过东北的严寒。
今晚,韶关受强台风外围环流的影响,淅淅沥沥下着大雨,阳台上的玻璃,雾茫茫,也似乎“满脸是泪”。看完中央六台<<黄金时代>>,我靠倚床头,用手机码着这碎碎小念,忆萧红。
<<饿>>这样的文字,没有经历过那饥寒交迫的人是写不出来。我认识萧红,第一次读到萧红的散文,就是2002年经历下岗,在清明前后,那段打工日子里。
也许三更半夜读书,最不容易忘,尤其是萧红的<<饿>><<飞雪>><<回忆鲁迅先生>>,我当时读过好几遍。
萧红又是万幸的,她和三郎萧军,认识了当时的文坛泰斗鲁迅,并且有幸深交,得到过鲁迅、许广平的赞许和资助,鲁迅的家,一度也是萧红的家。
我最记得的是,她在<<呼兰河传>>的描述: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来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谁家来的,又飞到了谁家去了,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顽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睡着了。
萧红饱尝了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还能写出如此清新自然平实的文字,她的顽强,阳光,不畏艰苦,积极对生命的不懈追求,真的很不容易,真的很了不起。听说这文字不入当时主流文坛,被退了稿,当时全国正抗战,所有的文人都在写抗日题材来激励国民,她的<<呼兰河传>>不被当时的战争年代所看好,而今天和平年代,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受到了严重污染,人们非常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于是萧红这样平实的文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自然而然流行了。
而我是在这个新世纪初,下岗后,一度对生活的不知所措,无法平静时,看到了萧红的散文。一方面她的商市街,忧郁几乎悲催的情结感染了我,一方面她对田园自然风光,如此清新平实的白描,让人有一种向往的心动。
后来萧红和萧军分手,又与端木结婚,她说“一个人筋骨要是痛苦了,皮肤上流点血,那就麻木了!”,一个人的伤感,一个人的伤痛,其实是心痛。也许应了她那句:有各式各样的作者,就应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各式各样的故事。
临终前她写道:“半生尽遭白眼冷遭……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在那个战争年代,经历了太多的饥饿、寒冷、痛苦与创伤,是我们今天和平年代里的人,所无法感受的。
她在<<失眠之夜中>>写道:“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确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谎。”
上个月,一位大二,十九岁的女学生,从楼上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给她爸妈和亲友同学们的,只有无穷的伤痛。她临走前发给我儿子的微信:“不怕死!但怕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她连死都不怕,为什么还要怕人呢?
这点萧红是坚强的,饥寒交迫时她都从没放弃过手中的笔。她写过<<生死场>><<后花园>><<马伯乐>>等名作,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人看。”她真的做到了。
无数次居无定所,无数个黑夜她被饿醒冻醒,到最后疾病缠身,不得不挺在床上。生活如此坎坷,她都咬牙坚挺到生命的最后,在弥留之际她的喉管被庸医误诊,已被切开,萧红还抓住端木和朋友的手说:“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们。”再苦她也坚强熬到生命最后一刻。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怎么啦,独生子女一代,受不了一丁点儿委屈。年轻的生命,却“不怕死,怕人。”怕人就可以不负责任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吗?
现在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萧红,但当别人说起家来的时候,她就心慌呢?也许萧红为了逃婚,选择过离家出走,后来又被家人簇人所抛弃,先被她所谓初恋李生所欺骗,自幼孤独的她,又被父亲和继母给逐出家门,从此没有了家。
她太渴望有个家,为了有个家,她又去找他当初逃婚的对象,王恩甲,并未婚同居,怀了她的孩子,结果又被王恩甲狠狠抛弃。
后来爱上萧军,她和萧军的矛盾,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爱萧军,但作为萧军的妻子太痛苦了,于是她俩最终分手。在怀了萧军的孩子四个月时,在武汉,萧红嫁给了端木,在婚礼上她说:她需要过一种平凡平淡的普通人的夫妻生活,而不是所谓的文化名人。而这一切似乎是端木能给的。
她渴望有个完整的家,她也一度真把鲁迅的家当成家。
萧红是不幸的!她的第一个孩子是王恩甲的,一生下就被人给抱走了。她的第二个孩子是萧军的,才生下来第三天就抽风死了,后来萧红又犯上了肺结核,又被医生误诊,给切开了喉管。失去了孩子对萧红这个可怜的女人,可想而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萧红是不幸的!她想有个家,却终究无家而终!正如她在<<初冬>>里写道: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个极端的父亲的豢养…弟弟留给我的是深黑色的眼睛,这在我散漫与孤独人的心板上,怎能不微温了一个时刻?
今夜中央六台<<黄金时代>>这部影片,微温了我散漫的心坎,突忆萧红!
2015.10.5深夜草
上一篇: 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