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代的颜色记忆
——《李岩短篇小说作品集》序
苗长水
我和李岩的友谊,既来自部队战友情感,也渊源自父辈厚交。他的父亲李治亭将军,曾担任26军副政委、青岛警备区政委(正军级)、济南军区调研员。而在荣任将军之前,曾是济南军区《前卫报》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编辑、社长。他于1940年14岁时就参加了八路军,由鲁中泰山区4支队后方宣传队的一名小队员,成长为一名“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战地记者,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军队建设的历练,从炮火硝烟到和平建设年代,戎马60春秋,从事部队新闻工作28年。而我父亲苗得雨在战争时期是山东解放区的“孩子诗人”、区通讯站长、鲁中南报社记者,建国后在山东省文联工作,与李治亭将军很熟悉。得益于这些感情因素,1979年初,军区《前卫报》李治亭社长最终拍板,把我从基层部队新闻报道和文艺创作岗位调到《前卫报》社任文艺副刊编辑。有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关爱和严格要求,有改革开放大时代的好机遇,我们那批调到《前卫报》的年轻编辑都比较有出息,我们都深深铭记着这些培养恩情。
刚到报社工作的年代,李治亭社长在我们眼睛中是凛然的社领导,且他参加军区党委工作比较多,平常与我们这些年轻编辑交谈的机会很少。我印象中,李社长对他的几个孩子要求也很严。李岩是三兄弟中的老大,年龄比我小1岁。我知道他15岁就入伍,在部队训练队学习外语,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在军区某局工作。我们到社长家去,李岩如果在家也只是匆匆而又客气地打个招呼,然后就不见了。偶尔看到李岩有稿子发给我们,都是能发则发,不能发也绝不打扰。所以那时我和李岩交往并不多,只听说在部队期间,他一直是单位的兼职新闻报道员,连年被评为优秀报道员。我当副刊编辑期间,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他写的诗歌《焊花》,曾在《前卫报》副刊发表,之后他又写了《哨所的小窗》在《前卫文艺》发表。许多文学作品发表在《山东青年》等刊物上。
李治亭将军对我们这些他培养起来的人每每如数家珍,谁的成绩他都一清二楚,但对自己孩子的事却只是偶尔谈及。直到今天,我读到李岩这么多的小说、散文作品,才猛然省悟,原来李岩是受他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最深刻的一个孩子。他的军旅生涯有20年,亦是很喜欢写作20的多年。李岩的所在部队战友们曾经驻守在江苏省境内花果山上,李岩本人也在山东省境内麦黄山下工作生活了近10个年头,这从他的小说《花果山上的哨兵》《雪漫麦黄山》和《深山里的雪花飘舞》里也能看出端倪。《花果山上的哨兵》写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细致描写了男女小兵们从小接过父辈的枪,穿上绿色的军装,战斗成长在解放军这所淬钢煅火的大熔炉里,他们有自己的爱情,有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甘愿把自己的青春“埋没”在山头,奉献给国防事业。
在《深山里的雪花飘舞》中,主人公万木从小当兵,扎根山沟干革命,献了青春献子孙。这在当时的部队里决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或豪言壮语,一些老一辈的军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默默无闻一辈子,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万木爱人霜天想动员他尽快转业回地方工作,离开这个艰苦偏僻的山沟沟,去过舒服惬意的城市生活,但万木牢记军人的职责,没有这样做。小说中故事情节并不曲折,甚至有些平铺直叙,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个革命军人对一身绿色军装的热爱,对军旅生涯的敬仰和珍视。
当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的思想扭曲,文化生活贫乏,部队内有些人受“自由思潮”的影响,做出了一些荒唐事,并受到了“惩罚”,这也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至于自从有了风靡世界的网络之后,军内有个别人迷失自我,走进歧途,一“网”情深,这也是很难避免的现象。这些事作为过来人也许了解一些,但现今的80后、90后们就一无所知了。我认为,李岩能如实地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小说《出走》《那些年的荒唐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确是那个时代一段不可忘却的“荒诞”历史。
李岩从部队转业后在山东省进出口有限公司工作。从一个军人到一个商人的转变的确很难,但也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从《亨利之死》《暗算》《陷阱》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商战的惨烈。那是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人们勾心斗角,斗智斗勇,手段无所不用。从李岩所写的内容来看,他显然已经进入角色,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转变,他把一个个商人、总经理描写得惟妙惟肖、如在目前。他们在暗斗中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以至于两败俱伤。我翻阅过李岩的长篇小说《外销员手记》,正如著名作家、《当代小说》杂志主编刘照如在序言中所说:“文学总是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关照着现实生活,并努力发现生活真相。当市场经济变身社会主角、商场成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整个社会因为市场经济改革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文学便对此经进了积极的回应。李岩的长篇小说《外销员手记》正是在这种大语境下将视角转向了经济改革背景下商界的‘明争暗斗’,独特新颖的题材为李岩的讲述展开了一个广阔的叙述空间。”
总之,纵观李岩的小说,虽然没有什么宏大的题材,也没有多少华丽的辞采,但从这些平实朴素的叙述中,我们读到了生活的真实,读到了一个曾经的军人的情怀。李岩崇尚并尊重军人崇高的理想与责任,不屑于商场上所谓“精英”们的尔虞我诈,希望在当今社会树立起一个个雍容大气、坦荡君子的形象,渴望国民都有一种较高的素质修养,向往明媚的阳光,向往美好的梦想!作为一个业余作家,能在小说中表现出这种思想境界,是值得称赞的!
李岩的父亲李治亭将军在战火中的新闻工作之余,也曾创作了大量战地散文、速写、随笔一类的革命文艺作品,有许多作品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人物故事,完全可以进入经典。和平年代,“儒将夕阳更辉煌”,1987年离休后,笔耕不辍。十多年来,在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余万字。他的个人专著《烽火人生》,洋洋洒洒四章66篇55万多字,收录了他半个多世纪来的作品精华。李岩与他的儒将父亲都在文学道路上开拓着新的天地,我当然会更加关注李岩的作品,衷心祝愿他在今后的攀登中稳步前行,取得更加令人欣喜的成绩!
(苗长水,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济南军区创作室主任)
(编辑:作家网)上一篇: 孙少平我们那个时代的骄傲与遗憾
下一篇: 手握诗歌的火炬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