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越来越觉得,老家关中话里有些词语真是精准。关中话把忘记某件事情叫做“忘悔”。有些事情,尤其是伤痛的记忆,你最初想方设法想忘记它,但是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直到记忆芯片在时间的发酵中结满尘垢,你突然之间就把一切都忘记了,没有人强迫你。然后,你又开始被悔过、遗憾这种新的伤痛继续折磨,你开始后悔了,后悔你把什么都忘记了。《吾血吾土》讲的就是遗忘与拒绝遗忘的故事,范稳老师以这部扛鼎之作为锤,再次唤醒我们的家国记忆。
1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直到“文革”结束的那段岁月里,基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从上一个政权过来的抗战军人都不得不做同一个动作,就是隐姓埋名。《吾血吾土》的主人公赵广陵则是个极端的例子。为了自保生存,他不得不用六个不同的名字:赵忠义、赵广陵、赵岑、廖志弘、龙忠义、赵迅,以此来掩饰、淡化过去的历史。忠义是他在龙陵家乡的名字,他本是龙陵赵姓忠字辈的子孙。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以广陵作名,大概是源自《广陵散》,赵籍贯滇西,远征军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家乡为日寇所盘踞,父亲与占据县城的日军同归于尽,家仇国恨萦绕,取此名应有复仇意味在里面。二次滇缅作战,滇西战事汹涌,在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赵投笔从戎,从边塞诗人岑参之处汲取精神激励,遂以赵岑为名投考黄埔军校,后赴抗战前线。大军收复滇西,在攻克松山的战壕里,他和挚友廖志弘穿错军服,廖在畹町芒撒山战死,赵在松山战场遭遇毁容,入驻美军医院后自己也变成了廖志弘,遂借此名缅怀同窗。龙忠义则是在中美合作所受训时起的化名。在脱离国军队伍后,面对迷乱的局势,他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隐匿市内没有归队,在昆明重拾话剧爱好,基于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钟爱而取名赵迅。每一段名字,就是一段刻骨记忆。为彻底洗脱旧日尘埃,他尽力漂白过去的经历。然而,事与愿违,在历次运动中,基于自保也罢,基于表达忠心也罢,基于对革命的崇拜也罢,告密之风盛行,赵广陵借来的所有名字都没有保住过往秘密,他不得不认真写下交代材料作为坦白。他遗忘过去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
迟暮之年,赵广陵终获特赦,于乡下修缮老屋,准备终老故乡龙陵。事过时移,当年赵广陵俘获的日本兵,松山守备队下士秋吉夫三重返故地,以日中友好的名义企图寻回联队军旗。逐渐泯灭的战时记忆,在老兵赵广陵的心里重新点燃。“善良的人都是被自己的对手点醒的”。当年幸存的日军从未忘记,滇西还有同僚的遗骨未收。日本兵又攻上来了。赵广陵要打一场新的松山保卫战。他断然决定常驻松山大垭口,他要守住当年夺回的高地。秋吉夫三则采取外围策略,在赵广陵住院期间,顺利地买通他的侄孙,将联队旗帜窃走。赵广陵意识到,再不能等了。在老兵志愿者们帮助下,他毅然跨过国境,赶赴缅甸芒撒山迎请挚友康志弘烈士遗骨。
芒撒山挖掘遗骨,是全书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吾血吾土》的精神内涵所在。在大青树下,廖志弘的墓碑上赫然写着“赵岑”二字!赵广陵失声叫道:“这是我的碑啊!”墓穴里埋葬的是他的挚友,也是赵广陵自己的前半生。对于一个战士,有什么比得上在异国的战场看到自己的坟墓更令人触目惊心呢?其赋予的深刻象征意义令人深思。老兵战死他乡,埋葬掉的是一场战争的记忆,发掘回来的却是一个大国的良心。山是异国的山,土是异国的土,他们多年被人遗忘。当年收复芒撒山的战斗死伤惨烈,这里阴风过重,当地的人、当地的牲畜都不愿意靠近。他们似乎被整个星球遗忘了。廖志弘当年是才情外露的诗人,在发掘现场,赵广陵特意为好友吟哦起《楚辞·招魂》:“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字字垂泪,闻者无不动容。然而老兵遗骨返乡之路并不顺畅。志愿者掘地数米,并不能见一丝遗留的骨骸。半个世纪的风雨侵蚀和虫蚁啃啮,英雄的骨骸已经完全灭失,与异国的土地融为一体了。发掘者只得将浸满英雄热血的红土成殓奉回。吾血吾土,魂归故里。这是一次失败的抢救发掘,但是这又是一次成功的发掘。负责组织发掘老兵遗骨的全国各路志愿者,迎送老兵重归故里的广大民众,让老兵赵广陵心安许多。“松山”终未失守。
2
青海地处内陆,是边地省份,和那场反侵略战争有没有瓜葛呢?大多数人都认为青海远离战区,似乎没有多大影响。实际上连我也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肯定了这个判断。但是查资料后,才知我们的记忆真的是出了问题。身居老西宁的人都不会忘记,1941年日机轰炸西宁的惨案。据原青海省社科院院长朱世奎回忆,1941年6月23日,西宁城警钟长鸣,自山西运城飞来的27架日军战机从城东南而来,一路俯冲投弹,造成70余人死伤、500多间房屋毁坏。时年九岁的朱先生和母亲出城避难,后才得知家中八间房屋被毁。朱家四周房屋皆中弹,其父躲在钻天杨后,险险避过灾难。
就在我读《吾血吾土》时,在网络上遇到了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团队。宁波志愿者岛主发来信息求助,东北老兵韩光武欲寻回云南老家的亲属。我当即想到云南文友叶浅韵女士,给她发去信息求助。叶是个能量超强的热心人,立刻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有志愿者,有乡亲们,有政府人员,大家一阵忙碌,当天就联系到了韩老云南老家的人。五月底的一个周末,韩光武老先生成功返回云南宣威,阔别七十多年的家里热闹异常,一次团圆饭看得人眼热。我将图片发给志愿者们,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叶浅韵晒出和当地志愿者及韩老英雄的家人合影,叫人羡慕。我对她说,韩老英雄寻亲返乡,你居功至伟、善莫大焉!叶回复说: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这么做的。几乎在同一时间,沿海某县志愿者铁头贴上一则信息,寻找客居青海格尔木的抗战老兵周振军,希望附近志愿者能去看望他。辗转多次,终于和周家人联系上了。经了解,周老先生1945年曾经参加沿海某岛屿的收复战。近几年,和周老一同参战的同乡在沿海老家均得到救助。家人想在老先生有生之年落实救助政策,多次去函去电,联系内地和沿海两地主管部门未果。前几日又接到周老家属的电话,开口就说“我到底该怎么办呢?”她几近绝望地哭诉,备述申告之艰辛,屡遭怠慢和漠视,一度哽咽。她说全家实在不想揭开这个“伤疤”,因内地和沿海落实政策的时间差,周老的申告转了一遭又回到原点。接待他们的办事人员回复说只救助共产党部队的抗战老兵。我们宁愿相信,办事人员只是未敢逾越政策规定,而不是缺失历史常识。我将两个关爱老兵的基金会联系方式发给她。走民间的路子会方便顺畅得多,期望她能获得些许安慰。
参与关爱抗战老兵,是读完《吾血吾土》的实践。感化于心,付诸实践,我想也是范稳先生的最终目的。我常在思索,对历史的选择性健忘之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危害,其后果到底有多大?历史就像不经晒的油墨,不用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终归会慢慢风化,直至消失。在《吾血吾土》中,赵广陵所著的《第八军松山荡寇志》被误解为八路军抗日故事,管教干部洪卫民丝毫不知还有美国飞虎队援助过抗日,滇西受过压迫的当地民众在恳谈会上面对日军幸存者,差点儿忘记了应有的自尊甚至仇恨。关爱抗战老兵组织——深圳龙越基金会在2014年发出致敬礼金后统计,能够接受礼金的抗战老兵不过2166名,其中有235人未等到抗战胜利70周年的到来就故去了。写此书时,范稳先生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在云贵川三省寻访抗战老兵20多人。书成之时,又有多位老兵溘然长逝。在关爱老兵网得知,距我仅20多公里的县城,有一位参战老兵芮先生。我立即向媒体告知消息,他们赶去做采访,记者甚至都起好了报道文章的题目,几日前得到消息,老英雄已在近期仙逝,众人皆跌足大叹。
麦克阿瑟将军在解职演说中深情地说道:Oldsoldiersneverdie,theyjustfadeaway(老兵不会死,只是慢慢凋谢)。花开花落总有时,但是目睹本该珍存的事物一点点地香消玉殒,未免残酷了些。
2013年,国家民政部发文,对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救助工作提出具体措施。2014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纪念日,习近平手挽老兵之手,同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国民党老战士林上元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共同敲响铭记历史的警世钟。一个国家的记忆之门终于全面打开。
上一篇: 读《狼图腾》
下一篇: 浅析张贤亮小说中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