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土地资源,保护地球生命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5-10-14热度:0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人类为了生存、寻找文明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历史的沧桑,而土地承载了这历史的厚重。在世界上,我国是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土地总面积虽然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还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沙漠总面积约71.29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9个省区,面对历史上人类不断地开发,伐木,破坏森林资源,开矿,占用土地建设住宅,使原本缺乏的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很感谢中国国土资源作协组织这次征文,由于本人多年参入从事房地产策划、销售工作,因此对当前国土资源需要保护写下如下文字。

  房地产开发;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覆盖全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是从内蒙的呼和浩特还是海边青岛,到处是新建设的项目,城市的扩大、开发区的建设,老村庄的消失改造,到处是新建小区高楼矗立,改善解决了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地方的财政收入。但是、由于过度开发,也闲置了大量的房屋和土地。在温州、在杭州、在包头,在呼和浩特,在沈阳,在天津、在济南、青岛、烟台、莱西、海阳、乳山、威海到处都有大量的闲置未售出的楼房,仅从青岛房地产业人士透漏的数字,青岛目前闲置房就高达二十万套,这个数字没有包括各地业主已经购买但是闲置多年的房屋。

  看那大片的新盖的楼房、就是已经卖出部分,前来居住的业主也非常少,有的地方晚上全楼没有灯光,很少有业主前来小住,就是个别来住,那孤独地灯光也是那样的凄凉,在这种情况下,楼内的暖气、煤气等配套项目也难以上马。今年五一我在北京出差,通州遇到几个文友,他们都在山东威海购买了房屋。房子购买的价格比较便宜,我问:“你们能去住吗?”他们说:“现在不可能去住,那里还没有暖气,医院,超市都比较远,配套不行!”可见,他们的购买不是为了现在居住,只是为了人民币保值,他们和我认真地说“北京市政府要迁通州,这里房子现在10000元,购买正是时机,买一套保值吧。”我当时考虑年龄已经到了老年,不能奔波了,就不想考虑购买了,谁知,现在的价格真的翻番了。

  每一个城市都在规划,拆迁、改造、搞建设,楼越盖越多,价格越来越高。我最近到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办事处的几个村庄去,那里的几千亩肥沃土地已经全部规划到城区的建设等待开发,村民每户都可以得到几套房子,未来、已经购买的房屋的闲置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在莱西市,大沽河畔的上千亩良田正在招商引资,建设别墅,湿地公园和居民区,我与当地的一位街道办事处管招商引资的领导交谈,在他们区一般的基层领导中,有4套、5套、房子那是太普遍了。

  在莱西开发区上海路附近,全部是新盖的大楼,但是,许多楼座晚上没有灯光,路上没有人影,因为房屋大部分闲置。

  目前,随着拆迁改造旧村庄,企业破产改造商品房,开发新区建设新项目,闲置的房屋还会继续增加。

  山东的诸城、高密、烟台等等许多城市都是如此,全国的闲置房屋到底有多少?根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我国的闲置商品房竟然能为全世界的人口提供房子,这个数字可谓惊心动魄!

  我国目前耕地面积约18.26亿亩 ,由于近年来的开发,已减少1亿多亩,据新华社报道,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被看做值得自豪的成就。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审议中清醒地指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个数字还在减少。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过度开发造成房屋的闲置风险也将会加速步伐到来。而我们的肥沃土地失去却再也不会归来。

  城市规划加快了楼市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但也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使用。沿着铁路线往两侧看,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的荒地长满了篙草,许多村庄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存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流向了城市,从事建筑,装潢、采矿等行业,有的村子里成了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的天下,造成土地荒芜,没有劳动力耕种!

许多农民算了这样一个帐,在城市装潢建筑业当小工,一天也得给300元工资,在农村种地忙活1年,收的庄稼也卖不了当时钱,还得搭上种子和时间。

  我经常自己反问自己:“十年后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农业现代化靠谁实现?难道是依靠留在农村的老弱病残劳动力吗?”楼市的发展能增加地方政府的收益,但是房屋的闲置和土地的荒芜却是不可忽视的资源浪费,破坏土地资源将会影响子孙后代生存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千古罪人。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的排放是造成土地污染的最直接祸源,工业产生污水、废气、辐射的企业必须采用科学手段治理。从90年代起,城市的污染企业按照环保的要求采取关,停、转的方式并予以迁出城镇。象化工厂,农药厂,蓄电池厂,电镀厂,化肥厂都陆续从市区迁出。但是,迁到农村去后它们排放的污水、废气是否治理?

  我们家附近的青岛蓄电池厂迁到了马山,青岛农药厂迁到了哪里?青岛电镀厂,青岛自行车厂早已经破产,那青岛工具厂,锯条厂、水箱厂,内燃机厂,染料厂迁到哪里了?原来他们都是污染大户,现在迁到农村后把污染的水排放到哪里去了?

我们在新闻报道上不断看到农村水源和土地被污染的事实。也看到农村有的地方出现了癌症村,毒水河的事实,怎样才能避免呢?

记得60年代,我在潍坊农村插队,那时侯、生产队的农民没有钱去购买化肥,每天去潍坊打扫粪尿回来加土发酵当作肥料,农民家中家家养猪,户户积肥。施肥到地里。那地里的庄稼就是靠这种土家肥长的旺盛。小麦长到齐胸高,玉米,谷子的产量年年高产。自从公社推广,种田开始用了化肥,抛弃了农家肥,肥沃的土地对化肥产生了依赖性,土壤的有机结构受到了破坏,我们的土地种植的赖以生存的粮食也受到了污染。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农作物吸收了土壤中的某些无机和有机肥料,得不到新是补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用化肥,有机得不到补充,造成土壤品质严重恶化。

迁移到农村的企业排出的工业废物直接污染土地,工业灰尘等的沉降、废气交换、废水排放、废渣堆放等,污染到了土壤。使耕地质量退化,也严重地破坏了土地结构。

  剧毒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土地,使我们的土地种植的农作物也含有危害人类健康的毒素,据科学家推算,现在停止使用剧毒农药,也得数十年土壤中的毒素才能消除。

  无计划的开矿、挖煤、矿石堆放,淘金、金属治炼对我国农村土地的污染占用日益严重,我们的土地在哭泣!

  我认为:开矿、挖煤、矿石堆放,淘金、金属治炼必须纳入国家管理计划,谁污染,谁治理,达不到排放指标就不能生产,任何人不能边占用农耕用地。

  目前、珍惜土地,保护耕地刻不容缓。我想:如果人类还要长久地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就应该保护这土地!既然要建设工厂,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排放,因为伤害土地就是伤害我们人类自己。

  植树造林:我国自古就有植树造林的光荣传统。因为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记得我刚插队农村,我们知青分给原来村里的小学校当作宿舍,我看到很大的校园空荡荡的,便把身上仅有的人民币全部二十元买了40棵梧桐树苗栽种在院子里,仅仅4年,树苗都长成了碗口粗细的大树,在梧桐花开的时候,满院子梧桐花香,那快乐心情至今难忘。

  记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湖堤上种树,因而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著名景观。柳宗元的诗歌:“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的幕僚杨昌俊以诗歌颂左宗棠种树的事迹:“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走遍天下,所有的名胜古迹,都有先人们留下的绿荫。在黄帝陵,传说是黄帝亲手栽种的柏树(称“黄帝手植柏”),郁郁葱葱,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师手植柏”。泰山岱庙也有“汉武帝手植柏”。这些千年古树现如今都成了重点保护文物。“中庭树老阅人多”,炎黄子孙树下瞻仰时,自然会生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崇敬之情。

每年公历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起初,植树节是个农历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重视植树,把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行者,就将孙中山逝世的公历日期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树木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利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是人类密切的“朋友”。根据科学家计算:树木可以产生氧气,一亩树林每天释放的氧气足够65个成年人呼吸。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树木能粘合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尘埃20~60吨。在人口越来越密集的现代化城市,随着车辆不断增多,灰尘也越来越大,雾霾日也越来越多,多植树是净化空气的有效途径。

植树造林还可以防病治病,树木能释放出大量有益气体,能治疗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如杨树就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等病原菌。植树造林还可以美化城镇,降低噪音,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环境。

  既然植树造林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们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种树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是要把它提升到民生工程的高度上来,审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植树造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当前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绿化荒山荒坡,开展植树造林,这是保护土地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做为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不能滥砍伐树木。不能对农作物使用强力杀虫农药,不允许任何人往我们的江河湖海排放有毒污水,让我们为大地穿上绿衣,种植森林。保护我们的每一寸土地,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的是蓝天、白云,纯净的江河湖海水,让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花更艳。使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美好地生活在祖国的神州大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