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牢——读梭罗《瓦尔登湖》有感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技术部 王童
初次阅读瓦尔登湖实在大学时候,按照英美文学教授要求写一篇读后感,书从图书馆借来。书不厚,300多页,初读几页,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本很无聊的书,虽然用词考究,言语惊艳,但是内容枯燥乏味,无非叙述自己在湖边生活琐事以及思考所得罢了。“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是宏伟的,不常去玩的人,不住在它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但是这样一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称,值得给予突出的描写。这是一个明亮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周围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约61英亩半。”书中的语句仿佛夏日里林中的蝉鸣,初时感觉宁静致远,但是听多了愈发觉得不耐烦,仿佛耳边唐僧般的聒噪,又好像是一个放着你不喜欢的音乐的CD播放器,还是单曲循环不得不听那种。我承认,那时的瓦尔登湖远不如一本侦探小说能够吸引我读下去。
时光变迁,毕业了,工作了,那本《瓦尔登湖》也早已经被我还回了图书馆,今天不知道是哪个师弟师妹在读,或者和我遇到它时一样留在书架上蒙尘,对它的印象除了很无聊三个字之外都懒得用别的词形容它,对它的印象也几乎从记忆当中消失不见,淹没在了毕业、找工作、各种聚会、人情世故的滚滚红尘之中。
再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身处在一个自然公园之中,没有网络,没有信号,与现代社会基本隔绝,与我为伴的是一只又一只在动物世界当中才会出现的野生动物,孤独和寂寞充斥了整个生活,在外出采购补给的时候又看到了它——《瓦尔登湖》。晚上就着那盏借助柴油发电机才能发出微弱灯光的昏黄灯泡,伴随着耳边仿佛在耳膜上打鼓的发动机巨大声响,在无聊寂寞的驱使之下,我再一次的翻开了它。这一次,没有觉得它无聊乏味,也没有觉得梭罗在无病呻吟,只是觉得之前被空虚和平淡几乎吞噬的窒息感消失了,围绕在自己附近的绝望如发绿的死水却代之以潺潺的清泉。在聆听着梭罗讲述在瓦尔登湖的一点一滴琐事之时,甚至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
后来,在中译本的序言之中,译者徐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是的,心中的宁静才是瓦尔登湖的灵魂的所在,也即世间大美之所系,它如风,这风属于天堂,来自神灵,吹散世俗的喧嚣,吹走繁杂的欲望,吹干悲伤的眼泪和失败的苦楚。它如水,这水属于九地之下,可以犹如涓涓细流浇灌饱受世俗烦扰的荒芜心田。
梭罗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告诫我们,一亿人当中才能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读过《瓦尔登湖》才懂得何谓深邃纯净无杂质,领略智慧之美。梭罗心中充满理想与激情,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信念,相信人的天性纯洁,人可以返璞归真,达到完美境界,坚信只有在简朴的生活中才能感觉上帝的存在,投身平静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浮躁,让一切都变得匆忙?你我总是疲于奔命,似乎总是要赶哪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上的所有风景点,急匆匆的照相,急匆匆的行走,然后带回可以炫示于人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我们时刻都仿佛在一个巨大的迪斯科舞场之中,响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周围弥布着滚滚的红尘和喧嚣,疯狂的扭动自己,仿佛一尾尾离了水的鱼,时刻不停,扭动着为利,扭动着为权,扭动着为名,每个人在狂舞的同时无意之间给自己戴上了厚重而华丽的枷锁,沉重而滑稽可笑。我们有时真的该走的慢些,走的轻松些,去看看路途当中的风景,拷问自己的内心。心境如潮,一念升起,如风吹水纹,波波相继。我们的一生,从出生的一刻开始,就马不停蹄的朝前奔忙。人若要有所得,就必定有所付出,关键在于你想得到的是什么?因为想得到的实在太多了,不想放弃的同样太多,于是只能忙个不停。没有人想到这样询问一下我们自己∶“有必要做这样一件事吗?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就像二战时英国为节约能源而在火车站设置的宣传牌∶“你有必要做这一次旅行吗?”
《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农夫武吉失手错杀一人,姜子牙看到之后随手一画,武吉便在圈中囚禁,形似监牢。小时候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只是感叹法术的神奇,但是现在想来,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在一个个给自己所画的圈中困守,我们一生,都是在给自己建造一个监狱,看不见的监狱,没有冰冷的高墙,没有绝望的铁丝网,也没有虎视眈眈的看守,但这个监狱囚禁也是看不见的、我们自己的灵魂。又有几人真正选择宁静、自然、寻找自己的本真所在,寻找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最后还是让我们在仔细的聆听那发自梭罗心中的呼喊吧:
“我引以为荣的是,有一来客用黄色胡桃叶当作名片,并在上面写下了几首斯宾塞的诗,我把它当作我的陋室铭:
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
不需要多余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