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真情润人心
来源:作者:乡乐土时间:2014-11-13热度:0次
——读秦锦丽《月满乡心》有感
秦锦丽路经西安与文朋小聚,我便得到了她的新著《月满乡心》。但等她离去后,我才恍然醒悟没让她留下个签名作纪念,真是棒槌。之所以木头了脑袋,是因为我其时正在包袱中。
也正因如此,她的散文集《月满乡心》和随后得到的郭友钊的《阿钊行记》,便只作了案头的厚度。一切包袱只有放下了才会轻松,骑驴背矿更是没有必要的啊,进入九月后,也就开读了。我是真正的读。每天上班早到几分钟,或朗诵或低吟,读上那么一两篇,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有时放不下还要带回家去,于是一段时间里,上下班我的胳肢窝里便多了一本书或肩上多了一个挎包。看书时,多会把茶冲上置于下巴下,我喜欢嗅那飘上来的清气和茶香。鼻子让肺腑受着了滋润,眼睛却让神思跟随作者到了东北、湘西,到了厦门、北京、呜沙山、峨眉,似乎也被作者带进那里的景致了,但更多的则是作者对天、地、人的感悟把我也给感染了。而最多到的是陕北——这是沟壑纵横、出产小米大枣、生养了作者的地方,随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母亲、三姑、二丑叔等她生命中缘近缘深的人们……作者是在用真情书写记忆,用善美表达真情,用经历刻画善美啊。如果说书中的“山海行吟”部分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的话,那么“黄水歌谣”部分则是对乡情亲情等的真诚诉说,而“花开无期”部分更是灵魂的触动之笔,长拜、朝拜,失态、哭泣,情怯、忏悔,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出作者的一腔大爱。阅读下来,跟着作者不但到了许多的地方,还到了作者的感情里、思想里,从中体会到了生于陕北农村、养于教师家庭、成于地质事业的秦锦丽,有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情的无限悲悯,叫人感动又敬佩。
朴素自然,是我对秦锦丽叙事风格的最大感受。语言朴素真实,不华丽不造作,但叙述清晰舒畅,如心声自然地在流露着。其次的特点大约是注重结构罢,让文章有章法有层次,短而有重点,长而有主次,读来一点都不费劲,读完一点都不费解。能做到这一点已相当不易,更可贵的是不乏动人之笔,尤其是对于人间真情的描写,几次动了我的容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双手捂面从上往下让中指从眼角湿湿地抹过就不下五次罢。我在想,打动了我的东西,也一定是先把作者打动了的东西,更是无管乎于那位作家而早就发生在人世间的东西。
初识秦锦丽是在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在陕西汉中召开的作家网管理交流会议。她留给我的印象是——淑女,似大姐一般亲和。但我知道最多的不是秦锦丽而是牧子,从报纸,从网站。让我疑惑的是,别人的作者简介里是笔名后备注真名,她倒好,真名后备注笔名。一路追求文学的她,到而今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做人比作文更为重要。我想,应该是的。
月满乡心,品从人性。如此我便明白了。
2014年11月7日于实验研究所办公楼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