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石》悲剧的主体形象分析
来源:作者:谈玉鹏时间:2014-11-28热度:0次
鱼化石
卞之琳
我要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由诗题提示诗人观照的客体是“鱼化石”。纵观全诗内容,是对鱼生命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人生命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着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在此不仅能看到诗人观照的“鱼化石”,也能看到观照客体的诗人,于是,主客体完美地融合。“鱼化石”便成为了诗人的载体。
全诗很简短,却由于不明确的指涉显得多义而朦胧。开头便是诗人以并未化身“化石”的游鱼身份表达出他的追求——“我要你的怀抱的形状”。这可以理解为对于爱情或理想的追求:追求一份完美温馨的爱情,追求理想的实现。可是“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一句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样的追求不能实现,即便如此心中却设想着理想像镜子一样。有多少的追求与努力就有多少回应与回报(因为现实中在镜子面前做什么,就会有什么影子)。可最终“你我”远离,变成了“鱼化石”。
由于全诗含蓄跳跃并有“陌生化”方式的运用给人以很大的想象与阐释空间。读者禁不住想为什么“我”的追求“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而无果。“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结果还是变成了“鱼化石”。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找不到答案,其实这种结果在诗题中诗人已经预设了,不管你多么努力,如何追求结果总是所追求的“往往”无果,而生命中终究会结束。不管原因为何,这种结局都是“先在的宿命”,然而诗人却并不放弃追求,大胆而执着地呼求“我要你的怀抱的形状”,追求失败后也不放弃,执着地遐想着理想实现的可能。可最终生命结束,一切归于空幻。那么诗人的追求则带有了一种强烈的悲剧色彩。一开始就注定的失败,但自始至终都坚守着追求,这就是“鱼”,这就是人生。这是鱼的生命历程,也是人的生命历程。全诗整体凸显了人们的不断追求与这种追求往往不能实现的矛盾。所以诗人追求的无论是理想还是爱情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不懈的坚持,执着的追求。抛开具体的指涉这首诗也同样具有更深远更高一层次的意义。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