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困惑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4-09-17热度:0次
我们青岛的100多位已经在企业退休的业余作家组成了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文联批准,民政局注册,在齐鲁网、半岛网、青岛新闻网都建立了协会的论坛、版块。由于作品比较多,现在的官方文学杂志没有相当的关系、会员进入发表比较难,就想创办我们协会的会刊,青岛当代文学。听说出版刊物需要文新广局批准,我和戴会长就开始操作批准手续。
市政府办公大厅设在繁华的香港中路,文新广局的窗口值班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同志,当他看到我拿的介绍信和申请手续,青岛文联的批准文书,他连仔细看都不看,就给我扔了回来:“我们这里不批准文学的印刷”。我问:“文学在哪里批?青岛文联已经同意了。”
“再告诉你一遍:我们只批准文史,批准资料,不批准文学!”他有些不耐烦地说。
听到他说批准文史,批准资料,不批准文学,我不由的笑了,文史、顾名思义就是文学历史,何况我们这些业余作家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青岛史志办,青岛档案局,青岛各个区政府挖掘历史,写民间故事,散文等文章,政府应该扶持啊!我耐心地说:“文史包括文学和历史,这些老同志都已经6、70岁了,应该支持他们。”
那位窗口的官员却毫不客气地说:“这里我负责,我说不行就不行,不需要解释!”
看到他的傲慢,我确实感到无奈,在我们协会,有局长、处长级别退休的好多人,其中级别最高的李治亭将军也是认真的写每一篇战争回忆录。邢少卿老将军的回忆录小说《我的戎马生涯》都是在退休后认真地写成,我们大家投稿为市北区政府写下《记忆中的市北》1、2、3、4、5集,《行进在市北》1、2集,《走四方》《民俗馆的故事》半岛网出版的《影象青岛》崂山区出版的《崂山风》都凝聚了这些业余作家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一本自己协会的杂志,不需要政府拨款,我们自己集资,出版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内部杂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知道:现在办什么事情都需要请客,送礼,送钱,找关系。可是我们的业余作家大部分都是企业退休,其中老知青占我们会员的百分之五十。我们对这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难道我们就让这位趾高气扬的官员阻挡在门外吗?我放弃了与他在办事大厅里争吵——
在我们的努力下,青岛当代文学终于批准出版了,虽然是我们费了许多周折,虽然是内部书号,不能上市买卖,但是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去买卖,只是想发展、交流和推广文学,把我们的作品,免费赠送给爱好文学的会员和朋友,宣传社会的正能量。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