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庙岭采风文学作品简评
来源:作者:赵福海时间:2014-08-12热度:0次
小庙岭采风文学作品简评
□赵福海
7月27日,栾川县作家协会15名会员应邀到龙宇钼业小庙岭选矿公司采风,并积极创作,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创作任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采用不同题材,以自己最美的文字,最饱满的激情,最冷静的心态,站在时代的前沿,讴歌出了龙宇钼业——小庙岭选矿公司的企业精神风貌。创作出文学作品,纪实文学1篇,小说4篇,散文5篇,诗歌6篇。经8月2日县作协主席团和《永煤钼业》报编辑部审定,由我简评如下:
一、关于小说
在四篇小说中,以赵为民的小小说《爱情的味道》最为优美。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方法进入小说,写了“强”扎根深山,现身矿区事业,虽然向往“爱情”,但由于地处偏僻深山,又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了事业上,无暇顾及“爱情”。厂嫂——领导的爱人,主动出击,帮助厂里这些年轻人牵线搭桥的故事。既写出了年轻人的爱岗敬业精神,又写出了厂领导对员工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其特点:
一是语言朴实生动。如:“山顶的最后一抹晚霞”,“光秃秃的山崖”,“灰不拉几的石头”,“疲倦的铲车挖机”,“鸟不拉屎的地方”,“黝黑憨厚的脸上”,“山旮旯里…那踽踽的身影”,“风过树梢,月上山岚”,等等,这些语言运用得都非常准确优美。小小说家张国平在他的评论文章《让文字跳跃起来》中说“文字没有生命,只有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文字才能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才会走进读者的心灵,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当然需要技巧,没有技巧的文字只能是蹩脚的演奏者制造出的刺耳的怪音,那样就不会有人去理会。写出有张力、韵味和乐感的文字来,让叙述像山涧流淌的小溪,如林中清脆的鸟鸣,让文字如跳跃的音符一样跳跃在我们面前,给人以阅读的快感,一直是我的追求。”我想,这句话,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散文、纪实文学、自由诗中,都非常实用。
二是情节巧妙有趣。如:开头的一段话就是设置“埋伏”,即悬念。“晚饭后,我和强迎着山顶的最后一抹晚霞,走到光秃秃的山崖上,看着大露天矿区那躺着的一堆堆灰不拉几的石头,一台台疲倦的铲车挖机,还有山脚下那一缕缕淡淡的炊烟,我有些搞不明白,一个堂堂大学生,那么多的机会可以在城市里发展,为什么却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与冰冷的机器为伴。”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也就是说,想要赞美,先说环境的恶劣和“我”都想不通。再如:“不相信啊,呵呵,来,你看看这。”他掏出手机,翻开图片文件夹,一张清秀而率真的女孩照片映入眼帘。“这是谁啊?谈的女朋友吗?”我小心的问道。“这是我们领导的爱人发给我的,”强腻腻歪歪的说到。“你们领导的爱人?你怎么,怎么跟领导的爱人?…”后面的话我没敢说出口,我不想相信,一个勤奋善良的大学生会跟领导的爱人发生什么事。“她好看吗?”强用甜蜜的话语问着我,“嗯,好看”,我随口应道,强不是因为在矿区太寂寞而喜欢上了领导的爱人吧?我觉得我不该想的这么龌龊。“你喜欢上了她?”我想证实我的想法。“唉!是啊,就是不知道人家会不会喜欢我?”“你应该好好谈个女朋友的,别搞那不三不四的事。”我提醒他。“什么不三不四的,她人不错的,听领导的爱人说,她是镇上小学的教师,家是本地的,人好着哩。”强争辩着。
这段文字叙述的情节,是作者故意打了“语言口误”的擦边球,从“这是我们领导的爱人发给我的,”引发,然后在“我”与“强”的对话中,“说者无意,听者有音”,是整个小小说因此而流光溢彩,生动有趣。人物活了,故事活了,小说活了。同时,还有一个引申的意思——领导艺术,领导关心员工,但给员工找对象,领导总不能直接出头吧,暗含领导做通爱人的工作,给年轻的员工牵线搭桥解决生活问题的意思。小说家宗仁发评论集《追求有趣的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说有趣与否,实际上从小说家这方面看是个技术性问题。面临小说的技术性挑战,小说家可能沿着平常的路径穿针引线,也可能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巧设机关。设置疑问然后在预计的答案中再消解疑问,消解前一个疑问的同时又设置新的疑问。”从作者赵为民的《爱情的味道》中,我感觉到了作者小说创作手法的娴熟。
三是叙述平实自然。整个小说一千六百一十三字,叙述上没有泛滥和廉价的抒情,没有张牙舞爪的句式,没有矫揉造作的语言,没有花样翻新迷宫样的结构,就是顺其自然,采用大众化的真实语言和真实叙事,把小说立了起来。小说家宗仁发在他的小说理论文章《平实,当代小说的一种新趋向》中说:“小说是经过选择的人类情感经验的原型载体,它应该拒绝与哲学的结盟和联姻,它应该反对抽象化和哲理化,它应该排斥泛滥和廉价的抒情化,它应该摒弃语言的矫揉造作和句式的张牙舞爪,它应该不崇尚和依赖形式的花样翻新,它应该不陷于结构的迷宫,它应该返璞归真——走向平实。平实,不是平淡平庸,不是平常普通,不是简单省事,而是要把最长复杂隐秘的情感世界用最直接简洁的方式传达出来,还是不失恢弘和深刻。因而平实不是对小说的最低要求,恰恰是最高标准。”读赵为民的这篇小小说,就感到它是走向了平实。
当然,崔永照的短篇小说《跋涉》也很美。其实它是一个纪实小说。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我”和真人真事真地址,以总述语言为线,以几个典型细节为珍珠,把看是平淡实际是平实的大学生扎根深山矿区谋事业的故事,描写的淋漓尽致,讴歌了新一代80后、90后年轻人的风采。杨书敏的闪小说《“二指捻”李妍》也比较美。从“大山钼选公司的浮选工李妍工作六年时间,练就了手捻钼精矿判断品位的技能,判断结果与化验室化验出的数字几乎一致”的小说故事和情节及人物塑造,赞美了一线员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职业美德。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塑造都恰到好处。史莲叶的短篇小说《山坳里的那颗星》比较粗糙,尚需进一步加工才行。一是故事设置和情节安排过于平淡;二是语言运用尚需要进一步锤炼;三是某些文字和标点符号运用不够准确。
用小小说家蔡楠在他的小说理论文章《小小说的绽放形式》中一句话,结束小说简评:“创作一篇小小说的过程就是寻找一朵花独有的绽放形式的过程。而形式又藏身于花的开放之中,正如小小说的形式藏身于语言之中,藏身于作者的心中一样。但从小小说的意义来讲,一篇真正完美的小小说又应该溢出语言本身和形式本身,通过最佳结构或形式,超越这“一朵花”,开放出鲜活的文字之花,美妙的思想之花,瑰奇的生命之花,从而幻化出“众花”之美。”愿我们栾川县的小说创作,经过会员们的刻苦努力,达到“众花”之美。
二、关于散文
在五篇散文中,以王明亮的散文《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写得最好。
首先是它的借题命题好。无论是写小说、写散文,还是写诗、写报告文学等,我一直认为,标题是第一关紧的。因为,标题是一切文章的眼睛。一双灵泛、会说话的眼睛,是走进读者心灵的钥匙。独具特色,超凡脱俗而出的标题,是打开读者心灵之门的钥匙。王明亮可能十分懂得这一点,因此,他独具匠心的以上世纪广为流传的一首歌的名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作为他的这篇散文的标题,并且这首歌的内容与“精美的石头”有关。我们到选矿公司去采风去搞文学创作,其内容不就是与“精美的石头”有关吗?这是一种有机的结合。看到这个标题,你就会多看一眼这篇文章,你就会走进这篇文章。他创作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其次是它的借物寓意好。到矿山选矿区去采风,未走进目的地,就能想象到那里一定是尘土飞扬、铺天盖地,环境非常恶劣。加上这赤日炎炎的中伏天气,臭汗一身,尘灰一身,恶心死了,哪还有心情去采风?不过你会想到,如此恶劣的环境,员工们是怎么工作、学习、生活的呢?处于一种责任和好奇,才会走进选矿区。但作者给我们描写的环境是怎么样一种环境呢?真实存在的好得不得了的环境。但他没直写直说环境多么好,而是采用借物寓意的手法去描写矿区环境的优美,让你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实事的存在,真实地感受到矿区环境的优美。一是植物。“首站是碎矿车间。”“车间门口,雪松树、洋槐树,站成一排排,守护着矿山。小草在山风中摇曳,红的、白的、黄的相互在风中嬉戏,为矿山的美景增色不少。”“探秘至检测中心。蒲公英绽放在厂房前如毯的菜地里,一身洁白。红色的月季花怒放在检测中心门口。”“远处有颗玉兰树,一人高,矗立在职工食堂门口。”二是动物。“从西门离开时,一只可爱的小蝙蝠飞进轰隆隆的车间,与机器、工人生命共舞成一道不舍的风景。”“一条黑色的小狗憨态可掬,卧在墙角,打量着过往行人。”三是动物与植物的有机结合。“一个琥珀色的蜻蜓乍然而至,驻留在检测中心草丛中的荆棘上,振翅欲飞。”“一只五彩的蝴蝶栖息在栾树枝头,上演蝶恋花。风吹叶响,栾树影婆娑成满地。”植物和动物,在大千世界都是有灵性的,他们的灵性优势超越人类。他们之所以扎根与此,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美。
作者的这篇散文好就好在,他不仅仅是只描述这里的自然环境好,还隐含着高超智慧的高层管理者所给员工们创作的管理环境好。作者同样是采用了借物寓意的手法。一是企业文化环境。“岁月如梭扎根矿山人企合一,矿石入流转换粗细品位提升。”车间的巨幅标语,用文化和工艺一道诠释了碎矿车间使命,使人印象深刻。二是工作安全环境。“来到磨浮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交通信号:绿色的旋梯,黄色的护栏,红色的安全帽,时刻提醒你注意安全。”三是舒适工作环境。“车间里,镂空钢丝织成地板,地板漆成绿色,橡胶铺就地毯。走上去脚底软软的,如踏云彩。”四是争先创优环境。“看板上精气神十足的每日之星、月度明星员工笑容可掬,彰显了员工风采。”“美丽的化验女工,一袭白衣,日夜穿梭其中,定格成矿山的白衣天使。她们用爱心、温柔、虔诚呵护着钼精矿的千斤之体,用她们的美丽验证着精美的石头。”五是高薪待遇环境。“临近中午时分,……14辆轿车整齐划一排列在停车场,煞是壮观。企业发展,员工富裕。”
高层管理者为员工们创造了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称心的管理环境,那些大学生、研究生,那些年轻的有志者,不在1600米海拔高度的偏远深山,扎根矿区、现身矿区,在矿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乎,“900名龙宇人8年来默默无闻驻扎矿山,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日夜搬运加工矿石万吨。钼矿石,汲取亿万年天地精华孕育而成,这些铅金色的精美的石头,给这些勤劳、智慧的矿山人丰富的回报。矿山人和钼矿石在这1600米的海拔上日夜耳鬓厮磨,共同谱写一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其三是它的修辞手法好。第一是拟人手法生动。“一个个浮选柱在跳舞。”“坚硬的矿石,至此幻化成流水,身材曼妙,终年在车间起舞弄清影。”第二是比喻手法精美。“矿浆流淌在溢流堰组成的美丽花瓣中,铅灰色的身影上下起伏。”第三是词语运用准确。“用各自的文字去丈量1600米的矿山海拔”——“丈量”;“天空上镶满了朵朵云花”——“镶满”“云花”;“1700米的碎矿走廊,一段“埋伏”在地下,一段突起在空中,恰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埋伏”“突起”“柳暗花明又一村”;“磨浮车间是公司的技术核心部门,各种先进的设备奏响了生产集结号”——“核心”“奏响”“集结号”,等等。
作者如此精心地打造着篇散文,这篇散文,不精美就对不起作者了。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知识溶于智慧的真正散文写作操刀手。现代散文家枯荷有这样一句话:“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体验与普众的生命结合起来,达到美的共鸣。”我想,作者王明亮在这篇散文中做到了。
当然,李慧青的散文《深山处,那朵奇葩》写得也很到位。她采用的是传统散文写法:按照时间顺序和参观路线去写。这种写法,驾驭不好容易流入平淡平庸。但作者以自己优美的语言,独到的眼光,别样的思想,终于锻造出一篇“奇葩”样的散文,让人读后,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再就是张鹏涛的散文《走进小庙岭》,以优美的语言,画笔一样的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乐不思蜀。王红晓的散文《栾川龙宇人》,以细节说话,展示了新一代大学生扎根深山,现身矿区,敢于创新,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彭保建的散文《风景这边独好》还需要进一步修改。一是语言过于空泛,有无病呻吟之嫌;二是细节上不够细而准,缺乏说服力。
用中国作家网上赵春华《关于散文写作》的三句话,结束散文简评。那就是:“写散文容易,写好散文不容易,写出好散文更不容易。这需要生活的历练,需要散文写作的历练,非一日之功啊!”“散文写作可不是写一般的文章,不能把写散文与写文章等同,它们不完全是一码子事。特别是文学散文,那不是一般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写的,那不是单纯的写作,而是文学创作。”“散文是最能够反映作者生活、最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最能够折射出作者思想和灵魂的。我们能够从作者的文字里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品格,他的为人处事。一句话,从作者的文字里我们那个看到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作者。这是其他文学体裁所做不到的。”愿我们栾川县的散文创作,经过会员们的刻苦历练,达到“好散文”标准。
三、关于诗歌
六首自由诗,写的基本都不错,但都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段新强的诗《面对一座山》(外一首),诗的语言非常优美、凝练、精致,给人的意境令人深思回味。但它脱离了这次采风创作的用意。我们的“创作要求”是“歌颂栾川龙宇人扎根1600米海拔大山,搞建设、抓生产、谋发展的感人事迹和发展变化等。”(见《采风活动通知》)但我们从诗中感受到的“压抑”、“难受”和“不安”,好像诗没有写完整,写出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新一代大学生扎根深山、现身矿区的思想风貌。因此,无论这两首诗多么美,无法采用。
张秋菊的诗《追求者之歌》和张景的诗《年轻的脊梁》写出了年青一代“龙宇人”的精神风貌,语言激昂向上,非常振奋人心,称得上好诗,但不是上上好诗。因为它缺乏新强诗中那个现代的细腻、柔润的像玉如画的意境美。也许他们俩的诗是传统美的风格吧,而新强的诗是现代美(新流派)的风格吧。两首诗是好诗,又符合“创作要求”,当然要采用了。
侯金峰的诗《七月,小庙岭随感》和张玉贞的诗《龙宇钼业——一个响亮的名字》,都能围绕主题写,语言也很优美,诗的意境让人回味,但总觉得不够凝练,又觉得不是十分到位,没有那种让人淋漓尽致的感动情澜。如果,把这次诗歌创作采用“不及格、基本及格、及格、优秀、佳作”五个标准来划分,他们俩的属于“及格”之作,也是要采用的。
用我国“360百科网站”上《诗歌创作》中的一句话,结束诗歌简评:“诗歌创作,要求形象生动传神,创造优美意境,思想内容深刻,语句高度凝炼集中,概括性强,优美形象生动,韵律节奏鲜明块,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愿我们栾川县的诗歌创作,经过会员们的刻苦钻研,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
四、关于纪实文学
纪实文学就一篇,是我创作的《坚守》。《坚守》虽然有一定的文学性,但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文学语言的运用上,人物特征的表现上,所要表达的思想性上,仍没有达到完美的纪实文学创作效果,我感到,作品中“通讯”的味道浓了一些。这是我从对纪实文学(即报告文学)作品的创作体会中,来认识判断的结果。
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品,纪实文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也是一种艺术品。艺术品的创造是来源于生活的主观世界的间接反映,而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生活的照搬照抄的直接反映。否则就不能成为艺术品。虚构是所有艺术品的基本要求,纪实文学也需要虚构。真实是一切艺术品的“经济基础”,是客观世界的东西;虚构是一切艺术品的“上层建筑”,是主观世界的东西。只有真实与虚构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因此,只有纪实文学中真实的东西与虚构的东西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纪实文学作品。
一切艺术品的虚构都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是艺术品创造的源泉。但创造的艺术品并不是生活的真实,是高于生活的真实,是升华了的真实,让人们读了后感觉比真实更加真实才行。小说如此,诗歌如此,散文如此,纪实文学也应该是如此。只是,小说、诗歌虚构的,即意识形态的更多一些,而散文、纪实文学更贴近生活的多一些,即现实存在的多一些,尤其是纪实文学作品。从目前我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态势来看,我把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的创作成分,即取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成十分,小说虚构的占六分,真实占四分;诗歌虚构占七分,真实占三分;散文虚构占四分,真实占六分;报告文学虚构占三分,真实占七分。
综上所述,用我国国土资源西域作家窦贤的一句话,结束此次采风文学创作的简评:“一个人的生存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写作为我们提供了拓宽这一空间的可能。一位真正的写作者只为理想而写作,只有理想才使写作变得幸福而神圣,才使叙述变得旋律优美激情澎湃,才使思想上的力量跃然纸上。”愿我们栾川县的文学创作,经过会员们的积极创作、刻苦历练,达到文学作品“旋律优美激情澎湃,思想上的力量跃然纸上”,紧扣读者的眼睛,走进社会,走入民心。(约6896字)
2014年8月4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