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从心灵声音

来源:作者:陶复元时间:2014-07-30热度:0

                 
              

    如同往常,打开《散文选刊》,一行《苏沧桑散文专辑》首先跳入视线。读罢为家乡台州榴岛——玉环拥有如此才女骄傲,可以说苏沧桑散文,是我读过的最好散文。苏沧桑“散文中的天籁之音”之赞誉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宁静与秀美,空灵与隽永是苏沧桑散文的最大特点,今天有机会再拜读浙江文艺出版社苏沧桑所著《所有的安如磐石》,仍然心澎湃。为沧桑的文思才情所折服。
   《所有的安如磐石》全篇以“它”、“我”、“他们”、“眼前”、“远方”五个专辑铺开。
   苏沧桑是富有使命感,有责任的作家。通过对“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的描写,敢于直面当下现实社会问题,担当起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散文这片天地发出时代授于文学的开启民智,教化文明的使命。沧桑坚守文学理想,她赋以语言、画面以理性思辨的光芒,她的散文超越事物的表象,篇篇都有她独特的思想洞察。沧桑依然有梦想,常常被梦中的疼痛所惊醒:苏沧桑悲叹,“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人们似乎忘记像祖先那样依从心灵的声音休养生息。”正如苏沧桑在《所有的安如磐石》后记:种珊瑚,所载录的心声那样:夜深人静时,我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及和我一样匍匐在大地上的动物们、植物们、人们的生态堪忧——离最初的朴实、纯真、安宁、诗意越来越远,离一种安如磐石的幸福感越来越远。我也想做一个种珊瑚的人。可我没法种珊瑚,那么,就种文字吧。希望这些深浅不一的疼痛与忧伤的文字,能唤醒哪怕一座“珊瑚礁”。
    苏沧桑是一个行走在文学道路上的虔诚者,是一个追求、羡慕、心灵自由快乐的作家。
    不妨着重分析《所有的安如磐石》中所展现的一种从容不迫、安如磐石的幸福感。那就是“而在磐安乡下的清晨,所有的眼睛都如露珠一样清澈。到处都是初生般纯净的眼晴。这些眼睛的主人,都在晨光中自然醒来,给你一种不急,不躁,安常,处顺”,所有的这一切,正如苏沧桑说的:“都在磐安同一种亘古不变的舒缓节奏里,可以慢下来,停下来,一起做深呼吸”。此刻,“生态”在苏沧桑心中有了一层更深的内涵:人类一旦失去“生态”后,一定是“生计”之艰难,是贫穷,落后,还有沉重,伤感。苏沧桑的一句: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给大家引无穷的遐想与思考,是啊!来到世间,人到底追求什么?哈佛大学心理学大师TalBen-Shahar道出了真谛: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终极目标。而且还应当“任世界变幻,始终磐石一般,坚守着自己那份最深的“绿”,让无数颗心灵,安如磐石”。苏沧桑如是说。
  在《水知道》,一个宁静得天空一模一样的湖泊画面不由分说地早已飘然而至,还有那移云,翠林,枯枝,芦草,羊群,俯冲的水鸟,挑水的藏族小姑娘也已经油画般呈现在眼前,所有辽阔或幽暗,清澈或污浊,苦难或幸福都随着湖心的涟漪翻涌而变得无可奈何。廖廖几笔,一湖一世界似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得以简洁明了。是一种灵气的升华与浮现。
  书中弥漫的,苏沧桑擅长细腻的情感与知性视觉有机结合,有一种回味幽长的意境和美感,《树知道》给你忘却红尘烦杂的心怦然而动描写,就不仅仅是秀美,隽永能概括了。“在这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院子里那颗丹桂花开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在这里,苏沧桑显然是营造美学意境的高手,继而衬托出一幅和谐可亲的天伦之爱图,“普天之下,家和万事兴”这一古训再一次得到诠释与演绎。苏沧桑坚信虽然肉体受着种种羁绊,但是上苍给予的仁爱,给生灵不同的生存方式,让灵魂永远自由浩翔的哲理信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