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背上的民族风情

来源:作者:齐凤池时间:2014-04-30热度:0


  驴背上的民族风情
  -----评河北青年画家张晓波水墨画
  齐凤池
  中国传统水墨画家,在传承中国绘画精髓的同时,运用自己掌握的绘画技术和绘画语言不断丰满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羽毛,使画家的作品,呈现出水墨画深邃恬淡的意境。齐白石大师的虾灵动而娟秀,黄胄的驴善良而温顺,徐悲鸿的马奔腾而神韵,李苦禅的鹰苍劲而凶猛,范曾的人物栩栩如生。中国画家画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怎么画。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是在水中孕育,在墨中诞生。中国水墨画,水是什么?墨是什么?我作为一个外行认为:水是气,墨是韵。在中国画艺术中,有“用笔容易用墨难”,“用墨容易用水难”的说法。我认为,笔是骨骼,墨是韵。河北青年画家张晓波的水墨画,驴背上的民族风情系列,充分展现出画家不仅会用笔,会用墨,更会用水。他的每幅作品都彰显出深邃灵动的水墨语境。使画面空灵含蓄,给人予赏心悦目的快感和享受。
  中国写意画,笔未动,气已吞。中国画,不仅是文化和艺术,而是一种境界,是一门科学。李可染大师说过,每当他进入绘画的时候,就像进入枪林弹雨里。
  中国写意画,强调写生。写就是用真情写出物象,生就是灵魂和生命。中国画家很注重写生,每个画家对写生都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中国画以笔墨呈现气韵,画面生动、形象,才能呈现出画的意境。
  仔细欣赏了画家张晓波的驴背上的民族风情系列后,我感觉,他的作品完全是来源于写生和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扑捉。他的《赶集图》、《赶巴扎》、《牧驴图》、《牧归图》、《运粮图》、《江南春早》等等,都是通过水墨呈现的,他用简约的黑白灰色调,把驴的形态和神韵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从他的这些作品中,我感觉画家张晓波在驾驭水和把握墨的技术上是非常娴熟非常老道的。画面呈现出水涨墨脱,干湿飞白,完美再现了中国水墨画的博大的神韵。
  骑在驴背上姑娘的神态,不仅表现出地域文化,民俗、民风,同时还表现出了当代人文精神和面貌。张晓波的水墨人物画,非常注重人物的线条轮廓,以及人的眼神灵动活现的把握,他画中运用的少许色彩,只是画中的点缀和渲染。
  中国画分为四个档次,即:“神品、妙品、能品、逸品”。唐代画家张璪将画家又分为神、妙、能三品,每品分为三等。张璪的作品属于逸品,他作画常常不用颜色,甚至不用毛笔。张璪的作品在神、妙、能三品之外。他是自诩,还是自嘲?我不敢妄谈。张璪是唐代著名画家,他的山水画以墨为主,不贵五彩。荆浩在《笔法记》云“张藻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他的这种“不贵五彩”、“笔墨积微”水墨画法,在绘画技法上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张璪没有作品存世,他在理论上的贡献也很大,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成了画学的不朽名言。张晓波的长卷《牧驴图》和《江南春早》运用黑白灰最基本绘画元素将五十多头形态各异的驴和健壮肥硕的吃草的牛,运用皴、染、点、勾等娴熟技法呈现出来,给人感觉活灵活现,就像在眼前一样。
  画家张晓波的水墨画,很坚实的呈现出张璪以墨为主,不贵五彩的风格。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墨为主,色彩只是点缀或是神来之笔。
  认识画家张晓波是今年的事,在网上我经常欣赏他的作品,后来逐渐对画家有了些许的了解。张晓波河北省蠡县人,先后毕业于河北燕山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现为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田园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美协会员。专攻水墨人物。
  从事绘画艺术近二十年来,张晓波取得了很多令人称赞和羡慕的成绩。作品《水墨人物》参加民族情全国画展获一等奖;作品《牧归图》入编全国名家精品集;作品《版纳风情》被评为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大漠风情》参加了《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巴扎归来》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世界遗产在中国艺术展获二等奖,作品送澳大利亚、巴黎举行巡回展等等。
  近二十年来,张晓波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和许多显赫荣誉,但他的为人一直很低调,他在潜心作画的同时,一直在踏踏实实的做人。俗话说:画品就是人品。读张晓波的画就是品味他的人品。
  张晓波的水墨画,在传承古人技法的同时,不断摸索创新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绘画语境。他的驴背上的民族风情,既呈现出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大美,同时又彰显出中国当代水墨画的灵动和神韵。张晓波的水墨画,把山水和人物融合在一起,呈现出自然而和谐的美好愿景和绘画的境界。使山水画中的人物和人物画中的山水浑然一体。有人评价他的画是,山因人而添韵,人因山而增逸,人山合一,不可或离。张晓波画的人物,于古取张萱、周昉、顾闳中,于进则取任伯年、傅抱石。勾线偏于任,取韵偏于傅,以傅抱石的高古飘逸作为最核心的艺术追求。因而他的人物画耐看,经得住看,而且越看越有韵味。张晓波的山水画有古有今,但更接近今人的视觉。宋元院体和元明清以来的文人山水是与当时朝野的风尚相符的,今日的生活观念与古人情怀已相去甚远,因而晓波的山水,侧重借鉴吸收傅抱石、岭南画家离雄才、黄君壁松风涛韵的情致,还有古代青绿山水的雅韵,读之但觉和风拂面,神逸风爽,清雅可爱。
  张晓波的水墨语言,有一种韵律美。这种韵律美,有时缘自结构,有时缘自色彩,有时又说不清楚。他在结构的安排上可谓苦心孤诣。一幅图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其结构,而他作画向来是不勾草图的,他喜欢在顺随中让笔墨自己找到感觉。他的画节奏流畅,韵律优美,如叮咚的山泉,余音袅袅,意境空灵。这种韵律美似乎来自王维《鸟鸣涧》的空灵境界。
  他的《版纳集市图》,中的十二个人物,用正面和侧面勾勒出来,每个人物的形态各具特色。就像红楼里的十二钗。他的手法,还有西方印象派的光、点、线的娴熟的笔触。既具水墨韵味又有时代气息。
  张晓波的《牧归图》画面表现父女放牧归来,六头毛驴用黑白灰呈现出六头毛驴的神态和神韵,牧犬跑在前面的点缀,起到了引领作用,天空出现六只大雁飞翔的身影,使画面上方大面积的空白处得到了完美。
  在画家张晓波的艺术作品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对艺术依恋追求的激情,这些依恋追求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与投入,作品因而洋溢着一股性灵之气,空灵和禅意。在驴背上的风情系列中展示出清新的视觉美感与热爱自然而产生的动人气息。
  《赶集图》画中放意而行、笔势悠扬。《牧驴图》细观其作,整体的气势把握、局部的穿插组合、细节的生动刻画、技法的灵活运用,皆颇具文人风范和傲骨。他以独特的水墨语言和极致聪慧的绘画语境,从崭新的艺术视角,展示了水墨画的传统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以及深层的人文内涵,具有传统的也体现出现代的感觉。
  张晓波的《赶巴扎》中的维吾尔族老汉和两个美丽淳朴姑娘他用灵活多变水墨,注重浓、淡、干、湿的运用,以苍劲的枯笔重墨画出驴的头部和前半身,充沛的用水将老汉身穿的淡蓝的条衣巧妙厚重揉合沟通,成为智慧灵性的具体显现。在设色上,他挺入两个极端,一是多用纯色,虽强烈而不俗;二是驾驭浅墨淡色,轻松却不飘。在艺术处理上,从表象上呈现了他求雅求厚的艺术旨趣,从深层次上传递给观众的,使《赶巴扎》画面情绪饱满个性鲜明。
  张晓波的作品常用墨色深浅来处理画面,他创作时先用水将宣纸润透,然后用浅墨勾线,使画面呈现物态的朦胧美,《养鸡姑娘》就体现出这个特点。张晓波对墨色的驾驭娴熟到了干是干,湿是湿。在用色上他大胆老辣霸气大气,不拖泥带水。他的淡墨往往是一个灰调子,而勾画物象轮廓的骨线是浓墨,甚至焦墨,构图十分肯定有力。他的这种技法充分展现出他对中国水墨画的感悟和灵性。
  画家张晓波驴背上的情愫,来源于写生的结果和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扑捉。写生是每个画家创作的源泉。画家忻东旺说:“写生是我最过瘾的作画状态,因为总可以保持‘初恋’般的感觉,虽不知结果如何,但有着世界上最美好的向往。我不把写生当为习作看……”忻东旺认为,照相机增强了绘画的繁殖力,也退化了艺术生命的基因。“我以前曾依靠照片画画,但总觉得造作的成分比较多,凭经验画画必然会形成模式,便缺少了面对自然、面对生活的那分坦然。”“我喜欢写生的率真,我喜欢面对模特的创作。我不习惯画大画前先做小稿,我激情于情感与画布的直接‘交锋’,我兴奋于画笔和颜料对形象瞬间感受的表达。我知道现在很多的画家都不注重写生,而是利用照相机拍照,这种走捷径的做法我不认同。这样做不仅使画家养成懒惰的习惯,而且也削弱了画家笔下的功夫。”拉斐尔也曾经说过:“我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那最美的一个做为我的模特。”忻东旺说的非常精辟,我知道有些画家利用喷图画画,有的利用电脑制作,其实这是糊弄人的把戏,糊弄别人,其实等于糊弄自己。真正的艺术是糊弄不了人的。
  张晓波的《养鸡姑娘》在观物取象构图上,运用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光色、明暗理念和技法产生的效果。使画面呈现出法国印象派光、点的油画色彩境况。他的《养鸡姑娘》完全符合焦点透视的原理,高处的树枝由于天光的背景而呈现明媚亮丽的效果,树枝的色彩与姑娘淡红的面部表情相吻合,同时还有大公鸡红冠子的点缀,使画面的色彩和谐统一。干湿浓度的变化,画出了体态的阴阳向背。
  画家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远远高于现实生活。油画家杨飞云说:“每当我真诚地深入里面,用我的心灵与有限的智力去触碰那无限宽广的大智慧时,那让我着迷的恩赐就赐给了我,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一种解读绘画奥秘的幸福油然而生,研习的兴致倍增。那不是技巧样式的探访,而是对绘画本质规律的理解与触摸,对于大师高贵品质的体验与经历,我非常地感恩于此。”
  诗人艾略特说过:“如果你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你将会毁灭;如果你仅仅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你也将会毁灭。”其实,画家张晓波也是如此。画家张晓波面对熟悉的自然、面对熟知的朴素生活,使平淡乏味的生活提升到了崇高和神圣,在社会上产生了共鸣,这是画家张晓波内敛和功力的验证。
  梵高曾这样写到:“一个具有平凡轮廓的人,只要真切的痛苦抓住了他,也将会成为一个独具性格的戏剧性人物。我有时想到今天的社会——尽管它正在没落中,而当人们把它放到任何一种革新面前来观察时,它会突然升起成为一幅伟大的阴影。”
  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论《手艺》中说:“我知道维纳斯是手的产物,我是手艺人--------我懂手艺。”她说:“诗人从职业和手艺转向科学。从已知世界向尚待认知的世界。这样从海员、护林员、铁匠、钳工、炉匠、求教到向历史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学家和几何学家请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没有哪位诗人生来就懂得土壤层构造和历史年表。”我认为,观察生活是一个画家向世界敞开自我,体验则是画家把自己以感性的方式投入到所观察的事物中去。
  张晓波的水墨画,不仅具有“学院派”的扎实的写实功力,也有“新文人画”对笔情墨趣的追求,细观其画,用笔大胆、果敢、豪放、准确;用墨酣畅、泼辣、超凡脱俗。整个画面有神采、有韵味、有诗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欣赏了画家张晓波的画册,从他的画中,我看到了画家心中饱满的情愫,不仅洒在了驴背上,同时把满腔的激情挥毫在遥远而神圣的民俗、民风和地域文化上。那里可能就是画家最理想的境地。
  我认为,画家张晓波驴背上的民族风情,是用两种色彩凝成的。一种是血液,一种是泪水。泪水是画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血液总是流淌在离伤口最近的地方。
  齐凤池,男,河北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理事,专栏作家。河北河间人。现生活在唐山。国内外报刊开设美术评论,音乐随笔,旅游随笔和饮食文化随笔专栏。作品在《诗刊》、《诗林》、《星星诗刊》、《三联生活周刊》、《读者》、《阳光》杂志、《美术报》、《中国煤炭报》、《辽沈晚报》、《内蒙古晨报》、《河北青年报》、《周口晚报》、《唐山晚报》《音乐周报》、《华商报》。美国《品》杂志、《世界华人周刊》、《亚美时报》《华星报》、《明报》、《星岛日报》加拿大《大华商报》、《都市报》、《信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百万字。获全国文学奖,孙犁文学奖,首届中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奖,师生亲.中国梦一等奖,河北省第一届散文奖和全国乌金奖等等.
  河北省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063026
  邮箱:qfch57@163.com
  手机:15833586291
  QQ:419139756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