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自有人情在镌下诗文朗乾坤(古诗评论)
来源:作者:齐凤池时间:2014-04-24热度:0次
诗中自有人情在 镌下诗文朗乾坤(古诗评论)
---品读仲达先生的几首诗词
齐凤池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非常漂亮的五言绝句《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描写:傍晚的时候,天空将要飘洒皑皑白雪,于是,诗人燃起了红泥小火炉,邀请几个朋友小聚,品尝一下新酿造美酒。诗人和文人们聚到了一起,喝上“三杯两盏淡酒”能满足吗?文人喝酒自然得兴个酒令。《如梦令》就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酒令。于是很多漂亮诗,漂亮的警句就当作了下酒的小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人说:诗可祝酒兴,诗可当饮。当然,这是古代诗人和文人们的事情。而现在,如果你要是在酒桌上用诗歌作酒令,高谈阔论谈诗歌,人们会说你是神经病。甚至,饭店的老板也会把你哄出去。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早已不是诗歌喂养华夏人岁月。还谈诗歌?还称什么诗人?以前我在书上看到,唐宋时代,那些最漂亮的女人,一是围着皇上转,一是围着诗人转。而现在美女围着金钱和官吏转。现在是物欲、女色走红的时代,文化萧条了,诗歌贬值了,诗人也就更不值钱了。如果我们再拿诗祝酒兴,把诗当酒饮,寻找这种雅兴,那只能是一些清高的雅士自娱自乐消遣的事。
这几年我一直我在读仲达先生古诗古词,每次读了都有很多冲动,总想给仲达先生写点文字,可是,自己学才书浅,对古诗词知之甚少,所以不敢妄谈。今读了仲达先生的《咏春》小诗后,使我萌生了写几句读后感的想法。仲达先生的诗词,小巧,灵气,机智,灵动,唯美,画面感极强。诗中的意境,常常打动我的思绪,使我跟着先生的思路进入画面和宁静深邃的意境里。我读先生的诗,多是喝酒时读的。
我知道现在写古体诗的人越来越少了,读古体诗的人比写古体诗的人更少。有人说,因为古体诗早已被唐代和宋代的诗人写绝了。现代的诗人,就是怎么写,也写不到唐宋诗人那种程度了。因此,古体诗也就渐渐远离了我们的时代,远离了人们的阅读。但在一个诗的泱泱大国,在古老朴素的民间,还生存着一些酷爱古体诗歌的骚人墨客,深藏在繁华紊乱的都市,他们还在沿袭中国灿烂的文化,并悄悄地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其实,这种传承中国古老文化的方式就像许多或者无数条小溪暗流管涌般流淌。
其实,这种做法也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时代和身边人的不动声色的作用。我不能说它的作用有多么大,有多么清高深远。但有一点我敢说,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的训练,我们的民族还会象唐朝一样兴盛,还会掀起一次诗歌的革命热潮。中国梦肯定会早日实现。但这只是我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要想回到现实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金钱、物欲、女色、经济、市场大背景下,诗歌远离了社会和人们是必然的。现在,在街上一说哪个是诗人,人们都说他是神经病。现在称呼诗人成了骂人的一句话。我记得在北京街上打架,一个人说另一人,看你就是个诗人。对方回答:你们家都是写诗的。我听了觉得诗人很悲哀。现在的诗人,怎么成了骂人的代名词了?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太悲哀了。
不过,社会毕竟还是给了诗人一个宽松的生活空间。报刊、杂志、论坛就是诗人自由自在活着的理想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还有很多诗人活着、他们用诗歌饮酒、用诗歌取暖、用诗歌传递情感、用诗歌疗伤、用诗歌展示自我的一群心灵最干净,思想最纯洁,行为天真的人,他们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仅存的最后一批拥有童心的人。
仲达先生应该就算是这类的诗人吧。读了他许多好词和精短的绝句后,使我对他似乎有了一些了解。有人说,认识一个人不容易,但读懂一首诗更不易。因为一个人在正常的时候和环境生活的人,他的语言、行为是正常的。只有进入诗的状态时才是神秘的诡秘的。我们常说的就是灵魂出窍吧。
我认为:现代人要欣赏古诗,最关键的不是去考虑它的平仄是否正确,主要看诗中的画面、意境、空间、想象以及诗的语言,语境和诗眼,警句等等。如果诗中具备了这些要素肯定是好诗。或者说是模仿古风和古体诗。
在仲达先生许多短小精湛的诗里,我就发现了诗人对古体诗感悟和灵动,他的语感和唐宋诗人的语境有很多的心灵沟通。他的诗思走动脉络和他对古体诗的崇高理想追求以及诗人必备的恬静、禅境、田园、古刹般的景况。他在词水调歌头《望乡》写到:“泪洒黑泥土,去路苦天长。十八冬夏千里,风雨总奔忙。初是家徒四壁,每虑孩儿困饿,岂敢盼安康?穷尽不能孝,父逝未亲丧。承国运,图发奋,两儿强。安居乐业,心愈牵念是家乡。五月杨槐似雪,三老坟茔草旺,忆往倍忧伤。但愿归家日,满路稻花香!中写到:“泥土、风雨、困饿、茔草、花香……等等。词中的词量和信息包含了一副凄楚哀婉思念忧伤的景象。虽然泪洒黑泥土,去路苦天长,后面却是“承国运,图发奋,两儿强”。五月杨槐似雪,三老坟茔草旺,忆往倍忧伤。但愿归家日,满路稻花香!让人不觉的体会到清明后槐花茔草的酸楚和凄凉。但诗人还是按捺不住心中些许的思亲情感。但诗人还是希望“但愿归家日,满路稻花香。”因为诗人的情感是丰富饱满的,诗人目睹了春天的景色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心情怅惘。这是诗人的弱点,也是诗人的长处。因为一个合格的诗人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我说过,能叫人看了哭的是好诗;能叫人看了笑的也是好诗;叫人看了又哭又笑的也是好诗;只有叫人看了哭笑不得的不是好诗。其实我们读的每首诗,包括唐宋名家的作品也是一样,一首诗就是诗人的灵与肉,切开诗人的心就会流血,一首诗也就是一个诗人的灵感再现。李清照在《声声慢》里曾经写“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和《醉花阴》里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等等哀婉凄凉的好词。但是仲达先生的词,似乎也有点悲秋的成分,但不是那么凄惨哀怨。他只是写了诗人《叹别离》的感受。“明月已离去,云渺夜星稀。不知雾里山影,何事感低迷。我欲乘鸿问候,又恐清光不许,初夏风雨急。何处寻兰棹,沧海或能及?初牵手,怀君玉,一年余。诗来赋往,朝暮珍重梦相趋。人有悲欢离合,世事沧桑难料,一去断消息。但愿人长久,莫总叹唏嘘。”读了此词,马上想到苏东坡的词。
仲达先生的《七绝》“明月皎皎落上林,清风飒飒透衣襟。幽人夜半长天望,客宿他乡梦里忱。”就完全是另一种情感和心态了。就像南唐冯延巳的《鹊踏枝》的味道。“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唐代优秀的诗人,在写春天的时候,根本一个春字不露。我记得南宋诗人虞似良写的《横溪堂春晓》“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这首绝句,同样写春天插秧时的情景,但诗人一个“春”字也没说。诗人写春天的绿,究竟绿到那种程度,连白鹭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了。虽说仲达先生是写七绝.《桃花》“粉面娇颜引旧宫,山林野渡又春风。眼前欢色皆纤瘦,不若当年一朵丰。”他在刻画春天的景色时,用的形象还是非常准确和到位。我很欣赏“不若当年一朵丰”的句子。读了仲达先生的《桃花》使我想到了刘禹锡的《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他把桃花粉面娇颜代替女人入宫,尽管“山林野渡又春风”当人们看到的却是欢颜纤瘦的窘相。真不如当年一朵丰。诗人在借喻换象,替代,借景抒情上把握非常准确,诗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诗人观察体现的结果。我们说的诗中有画就在仲达先生的诗中得到了再现。诗人的《七绝.槐树花》写的很俏皮很情趣很悠闲。“诸花才谢小槐发,嫩雪香风俏女娃。初雨季节别闹市,闲酌访友入农家。”我读后,不觉笑了,诗人在写景时,所有的花谢了,槐树花刚刚开,像雪花一样槐花香,引诱着天真的娃娃,在这个春雨闹醒的城市里,到农家小院约两个朋友小酌几杯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诗人的心态是恬静的,有禅境般的感受。他的《七绝.丁香》写出了人各有志,不与人争的禅境。“素雅花枝淡淡香,几分羞涩守穷乡。既然零落风尘里,不与妖娆论短长。”读了仲达先生的《丁香》使我想到了宋代诗人卢梅坡写过一首《雪梅》的绝句。卢梅坡的《雪梅》写的很有个性,“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仲达先生的《丁香》写的也很有风格。就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样的品味。唯美灵动,恬静安谧是仲达先生诗风追求,我从他的很多绝句中品味到了。《七绝.仙女湖》“碧水幽幽自雪山,来自雪域高山,游云向远总无边。闲云飘飘总向远,黄花漫漫成芳甸,鲜花遍地成花海,星落仙湖月作船。月牙映在湖面就像一条弯弯的小船。”《七绝.梦蝶》“一池欢水滟光飞,舞动霓裳月下追。梦里真情深几许,西门吹雪见芳菲。”《七绝.晓村荷风》“才将玉露润娇容,星落晓村烟色中。皎洁移影芙蓉水,几朵灵光出碧宫。”《七绝.芍药》“一株芍药两白杨,隔雨隔烟隔两乡。千里情思追梦里,长悲五月忆亲娘。”等等都是好诗。这里我在一一赘述了。
我始终认为:有的人写一辈子诗歌也成不了诗人,有的人一生就写了几首诗歌就是载入史册的大诗人。唐代诗人张若虚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春江花月夜》至今还在教室里朗朗诵读。
最后,我希望仲达先生在写好古诗的基础上多写点现代诗文。俗话说,光会写诗不会文不是好诗人。光会写文不会写诗也不是好文人。因此,诗人作家不能一条腿走路,要全面发展,要记住,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当然再写点好诗词叫我下酒。我期待着。
2014-4-19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
063026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