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视角——读《小姨多鹤》札记

来源:作者:王德亭时间:2014-02-22热度:0

平民的视角
——读《小姨多鹤》札记
王德亭

     读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小姨多鹤》,作者颇具匠心的故事架构,体察入微的平民视角,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姨多鹤》以张俭借腹生子为故事主线,塑造了朱小环、竹内多鹤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小说以抗战胜利为背景,穿越五十年的时空隧道,读来有一种沉实的厚重感。张俭的媳妇朱小环,因为日本侵略者的蛮横和惊吓,造成了小产,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这对只有张俭这一个儿子的张家是何等大的打击啊!张家为了续接香火,以7块大洋的代价,从绑匪手中买下了日本少女竹内多鹤,充当“生育机器”。张俭把她当作一个生育工具看待,很多年里,他们带有功利性的肌肤之亲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而张俭对小环不渝的爱情,使小环对多鹤的到来无可奈何之后,也多少能坦然面对。在多鹤看来,她为张家传后,对她无疑是一种“得到”——经历了代浪村人在东北溃逃过程中的自相残杀、亲杀、他杀,被阻拦伏击,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她把生育儿女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亲情的延续,代浪村的存活和延续,有了女儿春美,儿子张铁、张钢。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实际上是新中国“一夫一妻制”的悖谬。为了掩人耳目,张俭举家迁往江南。面对邻人,多鹤是以孩子的姨妈存在的;面对儿女,她也只能是他们的姨妈“朱多鹤”。本来,张俭夫妇就是将她当作一个“工具”,这其中当然有对侵略者的民族仇恨,但天长日久的相处,多鹤由无奈到情不自禁,原谅了张俭将她抛弃的企图,渐渐融入这个家庭中。因为一次意外,多鹤失去了生育能力。她生育一大群儿女,延续一个代浪村的梦破灭了,阴差阳错,反而得到了张俭的爱情。那种爱情是火山岩石压抑的岩浆,一旦找到奔突的出口,就势不可挡。树丛里,荒野中,甚至在影剧院的后台上,到处留下了他们亲热的体温。当张俭被人捉住,要他供出“另一半”时,小环勇于担当,为多鹤背起了黑锅,使张俭安然脱险。张俭在自责之下,又与多鹤形同路人。十几年间,张俭的工友小彭、小石进出张家,一直痴痴的暗恋着多鹤。在失去张俭之后,多鹤也一度移情于小彭,但面对这个在文革中得势,出卖了张俭的小人,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她离不开这个残破的家,离不开她的亲人,尽管儿子张铁背叛了这个家庭,甚至拿她的日本国籍去邀功请赏,但她毅然负重前行。
    当下的长篇小说,在经过一段先锋派、意识流、试验文学的探索之后,似乎有一种回归现实的倾向,注重以故事情节撑起小说的框架,但有些作品在语言上却不够讲究,让人读来有喝白开水的感觉。《小姨多鹤》能把故事叙述与语言提炼巧妙结合,用语言塑造人物,展示人物个性,这是作品的可嘉之处。特别成功的,是朱小环这个人物,她是一个“胳膊上站得人”的女丈夫,从提防多鹤,到从内心里接受她为家庭的一员,她勇于担当,却绝不鼠肚鸡肠。张俭被捕后被判了死缓,整个家庭失去了精神和经济支柱。为了让一家五口活下去,小环一方面在居委会楼下摆了一个缝纫摊,以微薄的收入贴补家用,一方面出入市场,干起了小偷小摸的勾当,在她手疾眼快的行动中,孩子们的饭桌上稍显丰盛了一些。在一个“活下去,等丈夫出来”高于一切的念头下,“廉耻”对小环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这样一个大慈大悲、敢爱敢恨的女人,面对强权,她挺起胸脯做人;面对势利小人,她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背叛的儿子,骨子里又藏着那种母性的爱怜,哪怕儿子趋炎附势,朝秦暮楚,恩将仇报。而多鹤的善良更是让人生叹。在中日两国建交后,多鹤的人生有了一个转机,她毅然将出狱不久、体弱多病的张俭接到日本,诊病治疗;她不计较儿子张铁的前倨后恭,即使自己不得不靠给人擦地板谋生,也要拼命攒钱,努力满足张铁定居日本的心愿。
    时下,一些作者注意挖掘社会底层的人物事件结构小说,试图用悲情去感动编辑,打动读者,很容易落入千人一面的窠臼。《小姨多鹤》以独特的平民视角,看似平推故事,实则平湖微澜,让人动情,却绝无“悲情”之感。于不温不火之中娓娓叙事,引发读者的共鸣,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