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梅”字的联想

来源:作者:李树伟时间:2014-03-19热度:0

                        一个“梅”字的联想
                                  李树伟/文

   昨天浏览承德老梅博客,编篡了梅哥的一首大作《落叶归根》。他的作品,我就不提了,我的作品当然要记录下来:

   骏马托梅迎来春,银蛇卷尾让俊贤。日月如梭光阴逝, 新老更替属自然。

   就是这个梅哥的梅字,让我想到了春天应该练着“咏梅”,于是上网一搜,首先搜到了毛主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毛主席的这首诗词,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他作于1961 年12月,此时,中国人民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反华逆流如狂风恶浪般冲击着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新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能否度过难过,这是严峻的考验。

   毛主席以大无畏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卜算子•咏梅》为题,借梅花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形象,抒发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必能战胜困难的革命豪情。

   也是这首诗词,对当时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国人民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毛主席诗词中的梅花,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化身。“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风雨送走的是失去的革命气质的暮春,它的归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新的、朝气蓬勃的春天必将在轰轰烈烈的暴风雪中诞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面对悬崖百丈冰的日子,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英姿焕发,香飘万里,对困难极端藐视的情态,借梅花把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梅花的“俏”,不是为了独占春光,而只是向人们报告严冬即将过去,繁花似锦的春天即将来到,等到春回大地,万紫千红的季节到来时,她和百花共享斗争胜利的幸福。

   正在津津乐道之时,又一首《卜算子•咏梅》紧跟着翻了出来,它是宋朝诗人陆游的大作,于是,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可是,念着念着,顿感心情大变,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起来:同是咏梅,但立意却迥然不同。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值金兵攻打宋朝时期。当时的形势是国破家亡,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陆游力主抗击金兵入侵,收复北方失地。却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便是词人生不逢时、空有一腔热血难以报国的苦闷和忧愁集中体现。陆游报国无门,梅花的形象便成了词人托物寄意的化身,词的字里行间展现的是一个悲观消极的孤芳自赏的士大夫形象。

   我想:两个时代的两位词人,用同一词牌,同一题材——梅花,却表达了不同的意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面对困境的形势,一扫千古陈腐,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赋予梅花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体现的是词人开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气魄。

   而陆游在词中的梅花,所蕴含的意象是词人一生不幸遭遇的缩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无人赏识,预示着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才的冷落,是外界的重压所产生的“愁”。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群芳”暗喻当时趋炎附势、谄媚取宠的小人,他们自身不但无所作为,还要排挤,压缩诗人的生存空间。但诗人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即使零落成泥,也要保持崇高的气节。

   同样的词牌,同样的题材,但由于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阶级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诗的立意自然不同。所以,毛主席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想到这里,我站起身,在客厅踱着步子。陆游为什么“感伤”、“悲伤”?因为他报国无门,受到投降派卖国贼的打击、排挤,在这种境遇下,他能不怨恨?他怨昏君不支持他,他恨卖国贼卖国!如果面对国破家亡,他只“感伤”、“悲伤”,而不怨君主昏庸,不恨卖国贼卖国,他还能被称为爱国诗人吗?

   我尊敬这位爱国诗人,正是因为在国家受到侵略时,他特别感伤、悲伤,痛恨卖国贼卖国!他念念不忘收复国家失地,临终嘱咐他的儿子:“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想,如果陆游只“感伤”、“悲伤”,而不怨君主昏庸,不恨卖国贼卖国,那他就不会咏梅托物言志。“已是黄昏独自愁”,不是怨吗?“一任群芳妒”不是恨吗?“群芳”,指的是投降派卖国贼!他对卖国贼的回答是:“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他虽然受打击,遭排挤,但是,决不与卖国贼同流合污!这不仅是表示自己的高洁,也是对卖国贼的傲慢!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毛主席以大无畏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卜算子•咏梅》为题,借梅花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形象,抒发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必能战胜困难的革命豪情。对当时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国人民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国著名学者鲁歌,在古代文学和诗词方面很有研究,他在诗歌评论中说:“她在丛中笑”,一个“笑”字已与陆游的“愁”字相反。花开自有花谢之日。陆游写梅花凋谢,就想到零落成泥,毛泽东同志却不写梅花凋谢,而写山花烂漫,当然山花烂漫之时,梅花的花朵当已不在枝头,但梅花作为树当更加枝叶繁茂,而且可能梅子累累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陆游所想到的只是他个人,只是孤芳自赏。而毛泽东同志则根本不考虑个人,所考虑的是广大人民,是世界革命,是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

   著名诗人、学者、歌词作家公木在《诗要用形象思维》一书中说:毛主席在《卜算子•咏梅》结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写尽了诗人的自信和深情,宁静温暖,余韵悠长。

   读这首意境崇高、文词俏丽的词,不禁想起诗人崇高悲壮的一生。忽然悟到:这极天下之刚健的光彩词章竟是诗人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写成的!光阴飞逝,春去春归,诗人的生命在丛中一笑的境界中永恒了。

   读了这些情真意切的评述,让我心潮澎湃。世界上的人是不同的,毛主席、陆游、公木、鲁歌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毛主席的“笑”字,表达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困难的无所畏惧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只有一代伟人、一代扭转乾坤的风流人物,才有如此的气势和豪情。封建社会的文人才子陆游,是不能与毛主席相媲美的。但是,鲁歌先生一生为人宽厚,坚持原则,生活简朴,待人随和,深得我的爱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后大学首批招生,一名文革时批斗鲁先生并动手打了鲁先生的学生报考了他的研究生,有人建议鲁先生不要录取这位学生,鲁先生却宽厚地说,“他(学生)也是文革的受害者”,随后这名学生作为文革后的首批研究生被录取了。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胸怀?是不是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值得国人学习的榜样呢?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