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赏析之《渔暮》
来源:作者:徐峙时间:2014-02-14热度:0次
渔暮
熊召政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娇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
浆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
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
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
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赏析:这首诗以"渔暮"为题,全诗以"渔"和"暮"为主要切入点,描绘了傍晚的山乡的迷人景致:夕阳西下,远处的山峦烟霭缭绕,朦朦胧胧,近处湖上莲花盛开,随风摇曳,湖面上孤鹭低飞,渔民们摇着小船,在湖中捕鱼作业……好一幅如画的风景!
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写"暮"。暮色已深,觅草的孤鹭搅乱了天地间的苍茫,它挥舞着慵懒的翅膀,仿佛使倒影在水中的青山也渐渐地变暗了。那随着晚风的节奏而轻舞的莲花,在水面上摇摆不定,显得别有风味。这些,是由"清香与朦胧揉成的"江南所特有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写"渔"。在这苍茫的暮霭中,渔人们摇着小船从山浦里出来了,小舟穿梭在湖面上,那船浆有规律的击着水,层层不断,似乎铺成了一条条长廊。此时暮色已重,远山已经从人们的视线里越来越模糊。渔船下面的浮萍,由于船浆的搅动而漂来漂去,仿佛在互相追逐。这两节诗看起来是一节写"暮",一节写"渔",实际上,它们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第一节里,"觅草的孤鹭"暗示着这首诗将会和鱼有关,而鱼不仅是鹭鸶,更是渔人们捕捉的对象。而广阔的湖面正是渔人们大显身手的地方。第二节里的景物似乎都是第一节里出现过的,但是它们已经有所不同。"清山"变成了"屏山","莲花"变成了"绿荷","水草"变成了"浮萍",这其实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视线的变化而互相区别的。乍一看,作者似乎还是在写"暮",但实际上,激活整个画面的已经是渔人的"小舟",这些景物是随着渔人视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这里写"渔",又是以"暮"作为依托的。"渔"和"暮"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构成了这首诗纯美、清新的意境。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很注意从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中汲取养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典美。比如诗歌中的动词的活用,"被觅草的孤鹭剪乱"、"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斜斜地簪出水面"等句中的"剪"、"抹"、"簪"几个动词的运用,使得诗歌中的山野风景情趣盎然,风韵独具。再比如诗中运用了许多古香古色的词汇,如"慵悃"、"簪"、"盈栏"、"屏山"等,都增加了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力。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