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高粱别样红——读《大地高粱红》
来源:作者:王德亭时间:2014-03-07热度:0次
接到王玮先生寄赠的《大地高粱红》一书,手里沉甸甸的,心里喜滋滋的。这是继《高密国土》百期之后,我的又一次惊喜。看着这本厚厚的文集,常江先生总括的国土文化建设的“高密现象”,可谓一语切中肯綮。读这本书,我时常中断阅读,这是因为我深信农人的一句话“好东西不可多用”,我生怕被撑着,所以更倾向于细嚼慢咽。读完此书,犹如作了一次高密之旅,心中豁然开朗,如沐春风。
了解高密国土文化建设,不自得到本书始。《中国国土资源报》、《大地文学》、《国土资源导报》、《山东工人报》等是一个“擂台”,不惟梁守德、魏修良、王玮他们的美文时常得到展示,陈志辉、宋玉香、张金玲、潘鹏、李强等作者也时常登台,高密局的文学创作具备了“集团优势”。手捧《大地高粱红》,集群的优势,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读初中时喜欢拿来装点作文的诗句“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密局的业余文学创作者不但是“百花竞秀”,而且积木成林了。我粗读了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粗略统计了一下,仅散文随笔部分的作者就有52个,人说“三人成众”,52人的队伍是什么气势!这支队伍,是老中青的“最佳组合”。所谓老,也只是相对的,不是年龄上简单的划线分支,是从作品反映主题和表现形式来说的。梁守德、魏修良、王玮,读他们几个人的作品,可以感知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迥然不同的文笔,多样的叙事风格。所谓“中”,是较他们年龄小一些的作者,走上国土岗位十年以上,把自己的笔触伸向单位、家庭、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经历的人生风雨,工作的充实与苦乐,生活的美好,皆能落笔生花。所谓“青”,是写作的“少壮派”,虽然走进国土部门时间不长,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深入观察生活,体悟世态人情,用自己的笔,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书写多彩的人生画卷,抒发热爱国土、植根国土、奉献国土的豪迈情怀。有了这支队伍,高密的文学创作不再是“个别人的爱好”,而是集体的一种自觉。众人拾柴火焰高,高密国土局的形象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立体化的展示;高密国土人的风采分外迷人,就不是偶然的了。
这本书,集2010年以来高密局职工在各级报刊和《高密国土》发表的散文随笔、诗歌、小说、纪实通讯及书画摄影作品之大成,展示了该局文学艺术工作的丰收景象。
高密局的创作队伍,是高密这方热土上绽放的奇葩。这些作者,扎根高密大地,以开阔的眼界,细腻的笔触,多样的题材,各个经营着自己的“心灵小屋”。高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过善于谏君、厉行节俭的齐国贤相晏婴,走出了具有传奇色彩、勇于为民请命的清际良相刘墉,更因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而蜚声国内外。在高密局作者的笔下,既有对莫言的崇拜,对莫言现象的思考,以及对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的神往,也有对高密文化的倾情发现和挖掘,更有对凤城迷人之处的讴歌,还有对乡土情结的痴情迷恋,人情世态的独步,以及敬老孝亲、抚养儿女的“温情抚摸”,对花鸟虫鱼的爱好,对风雨雷电、雨霁天晴的体悟,可谓洋洋大观焉!《莫言文学馆延续莫言故事》,让我们在高密这块土地上走进莫言的昨天;《委婉柔怨茂腔戏》《那一剪的风情》《心中那道抹不去的彩虹》,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把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高密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高密剪纸、高密茂腔等“高密四绝”呈现给我们,让我们领略高密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起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王玮的《故土,故土》,让我读到了他的故园伤怀,“西园”是属于王玮的,我们笔下没有,心中有吗?梁守德先生的文字,有对苦难的回味,对乡情的回望,对别样的人生况味的咀嚼和反刍。《穷人的树》、《看坡民兵》,是对往事的回放,《筑路民工》则是对当下农民工的自觉接触和人文关怀,一句“城市是你们的,我们修完就走了”,让我更期望从字缝间去寻找。那种城乡间的差别呀,有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把城里人和乡下人隔开,不知还要隔多久!《什刹海之夜》,在貌似对放浪形骸的夜生活的激赏背后,是对多元人生和多元生活的宽容和接纳,也是作者书生性情的展示。
文学创作很难制定一个计划,因为她不像叠床架屋,而是更多的出于偶然,换言之,就是借助于“灵感”的牵引,有让人怦然心动、两眼一亮的东西。高密局的文学创作硕果满枝,在这一金秋美景的背后,有一支创作队伍,他们放下笔是守土有责的国土卫士,拿起笔是能诗能文的秀才。因了共同的爱好,他们有了不同于芸芸众生的人生。他们因文学创作而精彩。我想,他们之所以能够培养、发展自己的爱好,让思想通过文字擦出迷人的火花,是因为他们有一方成长的沃土:他们成长的背后,有一套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我手中有一本《高密国土》百期特刊,在所设的14个栏目中,有《国土文苑》《国土文化》《美文荐读》《书香国土》等园地,让作者耕者有其田,得到泥土的滋养。在一个县级国土部门,送一名同志脱产到鲁迅文学院学习,算得上是开风气之先了;送两名同志参加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创作培训,对他们本人是一种提升,对其他作者无疑也是一种引导和鼓励,会产生“投石击水”的效应。
高粱红了的时候,是一年里收获的季节。高密国土的高粱红了,红红的高粱笑弯了腰,一穗穗籽粒饱满的高粱,在微风下频频颔首,是对耕耘者发自内心的感激。相信高密国土的高粱更红,不仅让我们心生羡慕和向往,“高密现象”还会产生辐射效应,在催放全省国土系统文学创作花千树上,她是和畅的惠风。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