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楼兰
来源:作者:关东人时间:2014-01-14热度:0次
寻踪楼兰
江其田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读过唐代王昌龄人的边塞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年边关将士战斗生活和誓死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声情状烈,掷地有声,仿佛就在昨天,让人们能够看到当年边关将士身披金甲,英勇跷战,誓扫楼兰的威武阵式。
这座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贸易站、著名的古城——楼兰,究竟指向哪里?今又何在?
楼兰,古又称鄯善,位置靠近丝绸之路南北分支交汇处。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湖的西北。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于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由此可见,当年的古城楼兰,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不愧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荣之邦。然而,这座600年间,史不绝书、演绎了无数英雄传奇、风云画卷的文化之国,昔日“负水担粮,送迎汉使”的重镇,却于公元500年左右文化最鼎盛时期,几乎一夜消失得无影无踪,消失在漫漫黄沙之中。如今的楼兰,以变成了一座荒寞中的孤岛。干涸的河道被盐碱浸渍成一道道皱褶,每一道皱褶都记录着岸上这座城池的不幸与悲哀,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思与怀想。
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从历史上看,楼兰古城的衰亡,固然与汉代及之后魏晋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多综合素质有关,但不可忽略的是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下游的河道受到风沙的侵袭,致使河水改道,导致径流楼兰古城的河水因水流量的减少,使得这座当时以军事、屯田为主的城市,因缺水而消失在漫漫黄沙之中。不少专家学者将吐噬楼兰文化的祸首归结为环境的急剧恶化。
那么,当年生活在楼兰古城的人们就没有改造生态环境吗?不是的。早在公元四世纪之初,居住在楼兰的人们,为了保护生存环境,防止土地沙化,面对严重的缺水,他们组织了大规模的开源浚流水利工程,暂时或局部地缓解了缺水的困境。在环境森林保护上,颁布了全世纪最早、处罚最严厉的《森林保护法》,规定禁止任何人砍伐活树,不得在牧场狩猎,违者将处以重罚。虽然楼兰古城的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从根本上看,人们对大自然的改造是有限的,对大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也是脆弱的。最终,河水枯竭,阡陌凋敝。就这样,当年楼兰这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水草丰美,樯桅林立的文明古城在与沙漠斗争了几百年后终于消亡了。
楼兰消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太阳墓葬”。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柱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的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然壮观,整个外型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咂舌。2000年12月15日至20001年1月15日,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组成考察组,对楼兰古国旧址进行考察活动,在考察活动中,队员们看到了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当时混沌的天空猛然跃出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霎时间云消雪霁,厚厚的积雪很快被干渴的沙漠“喝”个干净。这时,队员们在塔里木河遗址奇迹般的发现了它的本来面目:几百根历经千年风雪的木桩林立山头,上百具棺椁错落有致摆放其间,此外,还有充满远古风韵的图腾柱,墓碑般倒插在土中的船桨。
对于楼兰,国内外探险家、科考专家都进行过科考,力求破解楼兰消亡之谜。1901年的初夏,瑞典人斯文、赫定,这个继承了北欧海盗冒险精神与掠夺性的探险家,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终于揭开了楼兰古国了遗址的面纱。20世纪30年代,瑞典著名考古学家贝格曼,来到楼兰遗址,曾发现考查了“5号小河墓地”。2001年,由新疆组成的沙漠、考古、文物保护等不同学科的专家,深入到新疆孔雀河下游罗布尔荒漠地带,在考察中,他们也发现楼兰“5号小河墓地”遗址。
“5号小河墓地”,是楼兰人在这里为王族修建的寄托民族之根的陵墓,是以一条运河——“小河”作为通向圣地的大道。只要关闭运河龙口,让河床断流,这个墓地就被“封闭”在一个不容外人侵入、打扰的禁地。“5号小河墓地”有1000口棺材,这个墓地被探险家发现后,至今已有60余年,再没有人踏上去,重睹“楼兰公主”那“东方蒙娜丽莎”式的神秘微笑。中国科考队员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盗墓者对遗址破坏掠夺的痕迹,四散的白骨,破碎的陪葬器皿等等,令人遗憾。
我寻踪楼兰的目的是唤起人们保护好生存环境,保卫好我们美好的家园,建设好环境友好社会。因为环境是无情的,人类只有与环境和睦相处,才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文明才能不断延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