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记忆中市北》第三集读后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5-06热度:0次
《记忆中市北》第三集出版了,手捧着16开本的精美历史文集,眼前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青岛市北区的历史长卷;“一本城市档案的书,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连续三年来,青岛市北区在山东省散文学会,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新闻网,青岛半岛网的作家们帮助下,努力挖掘青岛市市北区的历史,用厚重的文字写下了《记忆中的市北》第一、二、三集,将近三百篇文章,六十多万字,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青岛是一座经历过三代帝国主义侵占,奴役的城市,青岛是一座红色革命的发源地,青岛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唯一战场,青岛是一座到处是异国风味建筑的城市,,是一座爱心盈溢,奉献无私的城市。写好青岛的厚重历史,使生生不息的文脉得以延续,能让人们在匆忙的奔波里放慢脚步,让人们去感受那些匆匆逝去的时光,追寻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是我们每一个老一辈的朋友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打开《记忆中的市北》第三集,首先映入眼目的是百年前德国侵略军占领青岛期间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镜头,德军要塞青岛山炮台,德日的浮山,太平山之战。作家李岩,李付军先生用文章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段珍贵的历史。
位于市北区的贮水山,浮山后、仲家洼、海泊河、洪山坡、吴家村、河马石、埠西村、烈士陵园、还有在那旧世界留下的“无名白骨堆”都在诉说着侵略者给青岛带来的灾难,叙说着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看到这些文章,真挚地感谢作家于向阳、张润东、侯修圃、赵汝永等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些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百年前的青岛原貌和侵略者为了占领它而发生的凄惨往事。
在那白色恐怖年代,青岛的8中,11中,延安路海军大院(原德国兵营)都有红色的革命火种在燃烧,百年老企业茂昌蛋厂有革命家陈少敏留下的足迹,胶东路的红色电波在与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巧妙周旋,浮山后有我们党在那里领导全市的革命斗争,看到这些文章,好象看到了我们的市北区人民在反抗侵略者与旧世界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斗争前列,我为家乡的英雄儿女自豪。
翻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德国街的历史,百年的老企业,老字号,百年的庙会,历史悠久的啤酒街,世界享誉的青岛港,全国闻名的市北区特色街,还有那许多学校的历史,都让我感动!我想: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的积淀,也就无所谓文化底蕴,人们常常感叹“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在流水般的光阴里,祖先的智慧与文明是没有理由被取代和遗忘的。岁月留痕,我们市北区的多少故事,都在诉说我们青岛的昨天,那永远割不断的历史。
我们中国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同志有一首诗:“前事不忘后事师,自来坟典萃先知。犹龙柱下窥藏史,呼凤舆前听诵诗。国步何由探轨迹,民情从以识端倪。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正是如此,我们的市北区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青岛晚报著名记者陈小宁采写的“台东三路——微尘在飞扬”,作家杨昌群老师写的“市北处处有春风”,都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在我们市北区做好事,做微尘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写下了在新的形势下市北人的精神面貌!
老作家侯修圃、赵汝永、孙延明,于向阳、李岩,鞠德璋,宋培常,仇方晓,张润东、李付军等老师都是六旬以上的老人了,他们在《记忆中的市北》第一,二,三集中都发表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章,这三本书,凝结着山东省散文学会,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新闻网,青岛半岛网的众多作家们的辛勤血汗,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今天读着他们在百忙之中的珍贵回忆文章,只有感动!想必我们的许多读者也会陶醉在这些历史的沃土中,深思昨天我们青岛市历史的屈辱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