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审美关照下的自由之美

来源:作者:胡禮忠时间:2013-04-16热度:0

       底层审美关照下的自由之美

——浅读国土资源谢开军散文集《回望故乡》

            胡礼忠

     这是一个敏感而又温情的时代,当在提及散文时,不得不提起先秦散文、诸子百家;“五四”散文传统和散文精神自觉的追随与传承。现世散文创作面临滥情滥觞、智性缺乏、逃避现实、缺少精神向度,呈现泥沙俱下的写作现象,写作者无法抵御、消费文化的挤压而保持一个作家的基本价值判断,在越来越世俗化、类型化等写作状态下丧失基本的人性判断方向和审美精神。茫然中而这些审美的苛刻要求着我们对散文阅读渴望与欣赏的视野和兴趣。
   本土作家谢开军的《回望故乡》散文集就是在我失望中这样进入我阅读视阈的。全书分“回望故乡”、“微尘”、“春梦呓语”、“寓庄于谐”、“摇曳长歌”、“新生”六集,一经打开认真阅读,又有爱不释手、欲罢不能的感觉,在充满愉悦的阅读中,读完后对有的篇什又再次重读,欣赏过程中有读《静静的顿河》、陈应松小说、《白鹿原》、《任蒙散文选》、鲁迅散文、韩少功、史铁生等小说散文时的顿悟和阅读所获得的快感时的心灵触击。这在过多过滥“闲适、优雅、散淡”等类型化主旨生产散文审美疲劳中带来了“严肃、介入、深度、疼痛、自由、智性、哲思”等全新感觉,也带给我强烈的审美冲击力。

                               一
   好多年前,我就在恩施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刊物、网络上读到他的文章风采,认为他有着不凡的笔力、对文学的领悟、对历史、现世的独到见解,曾试想此君最少也是一个中老阶层年龄的人物,凭着对他的记忆,在我真正了解谢开军后出我所料,他仅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戴眼镜、精瘦、沉默少语但不失儒雅;和他文采秉性及最初印象是一个很大的反差。意料不到的是他还是我的同行。需要带着什么样的审美情绪,去理解作者自己的审美指向;如何客观去理解、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找到他要表达的中心主题,去洞见和把握作者隐藏在作品深处的纯美的灵魂,这需要捕捉《回望故乡》中的他个人的独有视点。在作者笔下,总洋溢着人与事等物质生活的变故、情感心灵的渴望与寄托,故土及故土亲情成为了他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建立在此上的风俗及个性语言,自然风景、人文境观,人们的生存、生活境况。他通过对民族资源下文化背景去触摸命运沉浮、去探求生活的本真意义和精神的底蕴时,他试图增加写作的难度,从他的作品中并不因为写作的随意、自由,而丢失更深层次的深掘的自觉与努力,让一个民族底层精神沉潜状态激活于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把喧嚣、疼痛、失望、焦虑、善恶等用真诚、智性和哲思纯正的笔触抵达底层的心灵世界,表现着底层的纯朴与高贵、灵魂固守与期待。他从生活细微之处体现生存之乐、生存之苦时的情感力量的结合,努力突破旧的语言规范,去实现创新时带来的活力,实现人与事的沟通,实现个人理想与现世的沟通,体现他审美建构特征中人性的善美与丑恶,故土和谐美好的气氛中的人与物事走向善美理想的审美境界。魏巍曾说:“当前我国的文学,已经由于脱落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兵而陷于严重的失重状态。我国的工人阶级已日益被边缘化,被视为弱势群体,也很少有人去写他们了。不过我仍然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伟大阶级。”①当在我读到“秀秀告状”、“老黄牛”、“杨家坪的发家史”、“替身”、“痛”、“没落的猎户”、“老筱”等篇什时我就找到了一种释然的感觉,我认为他在这些文章中正好把握了散文比较日常、形而下的性质,使所写的客观对象具体、个别突破了模式局限,他始终保持着身心独立而自由活力的书写,面对底层现世残酷、主动介入当下而深入时代语境核心,敢于面对社会禁忌,熟悉的底层使他拥有了写作时的自由和独立精神获取的勇气,实现着他写作时用身体、精神、结构三个维度融合状态下的时空探索而回到散文写作时主体性回归的尝试。

                            二
   “一个严肃的作家,总是在对个人生存处境的真实揭示中,揭示出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处境的。”他在介入中“去蔽”,在“去蔽”中介入——他的体验和写作从来都不是个人的。所以,还要去除那些制度化语言,意识意态用语,公众意见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遮蔽。” ②散文写作作为一种价值意义活动,作家用心去发现当下底层生活,表现底层人物内心,底层的精神脉动,这也不可能只是散文写作面临的问题,近些年以来,现实主义思潮回流,关注底层苦难,挖潜底层群体的精神需求、解决底层群体“失语”,增加作家和底层群众沟通、交流,解除和底层群体的精神隔阂,让作品触及人的内心,让底层群体能读懂描写自身境遇,只有通过底层的存在,价值命题后才能让底层群体“认识自己”的反省与召唤,找到自己经济的窘迫与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外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蹈高式、过境式、印象式、喧染集虑、残酷、失望、贫穷等只能让读者、群众感到视觉的惊恐与情感焦虑与宣泄。在读到谢开军“疯子猛三”、“理发”、“老莜”、“秀秀告状”、“替身”、“母猫阿花”、“回落在村落里的号角声”、“吴成轶事”等篇什时,给予我的感觉是他用自由、自觉的笔触去努力实现着对底层的叙述并试图通过这种精神的沟通,完成生动准确的对话,散发底层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关照,对人性尊重、对生态人文意义的思考;从底层叙写中读到精神个体到群体的现世生存生活状况下坚守、追求与超拔。
   散文写作必须拥有独立的生命体征,借用周闻道先生所述“精神性、介入性、当下性、自由性、发现性。”在场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它观照世界的方法是内外珠联的,追求的世界真实是根性真实的,在场的使命是介入当下的,艺术的追求是表现本真的。”我感到谢开军的写作总是自由、独立的,在互文性方面总能作出一些新的尝试,致使他的有些作品完全和“大家”媲美,成为鄂西散文领地的新锐。
   我很赞同《散文在场主义宣言》中提出的:“散文性”四大文体特征:“非主题性”、“非完整性”、“非结构性”、“非体制性”。对照谢开军《回望故乡》的成就,我有理由认为他是一个能汲取古今、中外学养后认真自由的写作,从文采中感受到他的心灵世界、他的思考;他在文化消费语境中,超拔式的文学趣味、精神和价值取向。当下网络成为阵地,散文成为人人一显身手的试验文体,七古八杂都可归到散文。散文可称最自由、最无边际,少有拘束,只要不归为诗、为戏剧、为小说的均可。一种高度、一种广度,包容与开放下类型化造作、跟风等可谓风光无限、泥沙俱下,好散文有不能算多,个中原因可能太自由了,没了界限,设了难度,太多太滥的自由“委曲”了时空中的精神情感、心灵感悟、心灵认真,文学价值,文学生态。我想,写作只是个人的权利,文章写得好坏对于读者来说没有义务去消费、欣赏,也更有权利唾弃你那个生产出已不属于你的作品。抛弃意味着“价值”失散问题。
   怎样回到散文写作,“选择陌生、选择独特、选择新鲜感受思索和言说;选择对于昨天的自己的超越——我用‘难度’二字,来概括所有这些目标”(彭程)细读《回归故乡》中“在梦中触摸梁思成等大师的灵魂”,“戏看水浒,西门庆与潘金莲的爱情”、“炮打红楼——曹雪芹也是个老色鬼”、“从但丁被流放说起”、“《神曲》的五个矛盾”等等。过细研读后会发现谢开军在散文写作的自由境界的把握、运用充分显现主体的鲜明性,自觉进行散文艺术形成的追求和语言陌生化的艺术尝试,造就了属于自己宽泛自由而独特的艺术特色。正若苏珊·朗格说:“艺术家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自己,散文是种主体性文学样式,侧重于表现作者自我的内心情感、生活和思想体验、认识的审美表现,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秘密最自由的显现方式。”③主体性在谢开军散文中表现比比皆是,充满了“真”、“思辨”、“哲思”;“语言准确、迅捷”、“美”的艺术力量俘虏着读者。体现他扬弃的自由与超脱、自由个性下生活思索与坦荡言说的气质。

                               三

   别林斯基在论及文体时说:“文体——这是才能本身,思想本身,总体上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文体里表现着整个的人,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④读谢开军《回归故乡》中文章我明显感到他的强烈主体意识支配下的创新与超越,以一人称(主体性)叙述,抒情,思辨的同时表现他对散文语体层面的语言“陌生化”上,把语言还原到它的原生状态中,利用土家人(底层)生活中的民俗、民谣、口语、俗语等增强语言活力,增加作品表现生存生活质感和亲近力。叙写的梦中用精彩的对话语言回忆时作品显像与读者亲近距离,让读者在愉悦中接受二度阅读。再是谢开军在散文中有意让语言呈现扭曲、伸缩、倒置设立等造成作品语言与阅读习惯与官话(普通语)形成反差,造成间离与异化,使读者在他对精典解构、颠覆传统、消解日常秩序效果中让读者保持新奇感、新鲜感;增加对无限时空、无限世界、有限人生的情感体验,完成他自己对奇特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悟力的实验。感受到他文章中回忆、抒情、描摹的力度;感到“阅世、说理、论学”可以有热讽冷嘲,可以论议苍生、蛇虫之于宇宙的姿意自由。在谈到以上我列举的系列时,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谢开军的自由、创新、思辨与智慧的强烈草根性的个性化言说散文品质,我自叹写不出他这样的好文章。

                                 四
   今天,无论我们进入网络、还是在文学圈仍然能够感受到文学强大的能量并没有完全耗尽,眼花缭乱的文学实验依然层出不穷,现代主义文学还在不屈的反抗。“后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破除整体性、普通性钳制活力。某些文学实验可能被出版商制作成了华众取宠的海报,这充分显示了市场意识意态,具有强大的收编能力。尽管如此,隐藏在文学之中的强大冲击仍然不容忽视。”⑤我认为文学创作时必须考虑到文学与个人感性经验的关系,无论是精雕细琢还是虚构、想象,文学总是以感性经验的形式呈现,作家与现实直面,为文学提供了生机与源泉,作家进入生活的深部,一个个丰富奇特的现实图景强烈轰击作家,无论是“疯子猛三”、“苦肉计”、“美人计”、“戏说李白吹牛”、“白酒赋”、“蛇三章”、“蒲西十景”的人物或故事、梦中对白、肖像描写;或“月夜”、“麻柳树下”等一片枝叶或一扇窗、一扇门等组成生动可感的现实时常都在冲破意识形态的规定。品读他的杂文都可品出他敏税和机智的意绪,在“陌生化语境”下的深厚意蕴,现世个人力比多同无政府主义的相互结合一度成为精神世界景观时看到话语不可抗拒的自由气势。
   时间和空间可以造成距离,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有了这种审美距离,特别在文学的观照下,给人重新审视,品味这种时空距离的机会,给人一种灵魂,精神创造的新美、憧憬的机会。品读谢开军的作品,感受他的神游遐想,字里行间流动感人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通过他批判社会与现实时,又不断地反躬自省,剥析自我,通过对自我内心的审视面对交谈和呈现底层人文关怀,去寻求平常人生的幸福意义,表现他真实完美表达的同时,体现他热爱自然、朴实深刻、“幸福即是心情”、热爱故土崇尚自由个性的人文理想。
    什么是散文的语言境界,我想首先还是应该是它的“散文性”、写作的“主体性”统筹下的语言世界,必须是直观情形、切身体验、从灵魂处描写,或许更是散文的语言世界没有情感遮饰自由的个人情感世界,“崇尚不加雕饰的美质,也不应有过多的附丽与象征。”对于散文自身的认同与确立,这又必须基于散文给予自身的承诺和自我确认,散文写作对谢开军而言,只是他写作的开始,人文关照下文学价值的初显。我有理由言说,他在散文写作中的朴素平民的价值化取向自由精神和精神内质,注重底层人事的情感挖掘、极致思辨创新的写作态势是我看好鄂西散文突破的前景,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认同。建议谢开军的合法写作要在《回归故乡》文本中扬弃,将写作优势、精神发扬光大,增加有的作品精神厚度及承载的人文意义;给出自由的适当限度、给出解构、颠覆传统经典时合理与崇高时文本历史价值意义;突出陶冶情操、修养、境界、灵魂、品味、高风亮节的写作核心的内容。
    我想说:请继续自由智性开掘日常状态下的主题、传达丰富的形象化和时代鲜明性、执著于客观可感的生命体验,倾注时代的反思、倾心于自由恬淡崇高的审美乐趣、保持散文的“开合自如”的境界。

        

       2012年4月26日于恩施雅风斋初稿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