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菊花

来源:作者:陶复元时间:2012-12-10热度:0


  菊花,也称艺菊,系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 ,其呈舌状或筒状的花辨。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品种多达三千余种,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明未清初菊花从中国传入欧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庙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栽培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并将流传久远。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通过诗歌的意象这个载体来表达内容。“菊花”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通过分析、归纳就会发现它所包含的感情总是和歌颂劳动者生活、高风亮节、托物言志这三者有关,无论它在诗歌中是实写还是虚写。 
    菊花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汉朝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唐黄巢 广为流传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歌中反映的诗人英勇的革命气概、坚韧的志士战斗性格。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诗人超凡地想象出“我花开后百花杀”与“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句妙想。是战斗实践场景的艺术再现。从而生动地把菊花与战斗联系在一起了,所谓“自古英雄多解诗”。在黄巢的诗中得以根本上的体现。
    宋代诗人苏东坡也非常爱菊花。他在《赵昌寒菊》中写到: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整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二句是着重对菊花的花容品貌的描写,但遣辞造语之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射。后二句是作者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菊花的品性主要是晚开。前人有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主要就是针对菊花的这一品格展开的。
  金元好问《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疏烟。荒畦断垅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
这是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写作的赏菊诗。“闲闲公”即号为“闲闲居上”的赵秉文。赵乃金代文坛盟主,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对元好问有知遇之恩。金宣宗兴定五年,元好问登进士第,主考官为赵秉文。金哀家正大元年,元好问应鸿词科,监试官又是赵秉文。赵曾激赏元好问诗为“少陵(杜甫)以来无此作也。”此后元好问居京做官,又参加了以“闲闲居士”赵秉文为座主的诗会。此诗即为奉赵之命所作的赋菊诗。
    “柴桑人去已于年,细菊斑斑也自圆。”“柴桑人”指陶渊明,柴桑(今江西九江)是他的故里。他是历史上有名的爱菊诗人,曾亲手种植和培育菊花。后人咏菊常联系到他。元稹《菊花》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李商隐《菊》诗云“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元稹、李商隐诗写的皆是菊与陶相联系的景况。元好问诗则在描述菊与陶分离后的情景:作为紫桑植菊人的陶渊明已离去上千年了,失了人工培育的野菊花居然也斑斑点点地开得很丰满。
     元好问这首咏菊诗笔墨纵横,意境开阔,很象一幅水墨淋漓的大写意图卷。野菊形象虽居于中心位置,但作者并没有对它做细部的描摹,只是大笔勾勒其轮廓,大笔涂抹其色彩。诗人把更多的精力用于野菊的时空位置的“经营”,着力以“秋色”、“疏烟”、“新霜后”、“晚景前”、“荒畦断垅”、“瘦蝶寒螀”等系列意象来渲染环境,突显和衬托野菊的形象。揭示它的神韵所在。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诗句意在赞美菊花绽放于岁寒霜降之季,既不争春花之艳色,又不夺夏绿之风采。它自香自珍,在晚秋的风霜中散发着清幽的芬芳。诗句中菊花的“花中君子”形象就这样树立在读者眼前,诗句让我们仿佛在和熙阳光的下午喝着咖啡,尽兴享受休闲的快乐。
    齐白石《紫菊》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看花只好朱栏外,不惹园丁问姓名。诗描写了在冷风渐进秋高气赏的天日,万里晴空下的南园万紫嫣红,画家在围栏外面对怒放的紫菊花心情格外赏心悦目,描述了画家当时喜悦的神态。
周佳磊 红楼菊花诗十二章七律
之一  忆菊
长空雁影惹忧思,暮度门桥入苑时。篱下伤凝寻旧迹,亭中怅忆唤新知。
迷离浅夕浮佳艳,恍惚深情笑傻痴。几许幽怀牵一梦,依依不去盼花期。
之二  访菊
披风步岭赏芳游,一片金黄醉眼留。好似霞光凝七彩,犹如画板展三秋。
鸿飞眼外声悲切,叶落林中境寂悠。唯有脚边花万朵,招来飞绪写心头。
之三  种菊
溪岸丛间慢采来,盆中一簇细心栽。滤根拥土看花绽,浇水移窗笑脸开。
手底书情凝万缕,香丝飘室醉千杯。冰清玉洁同心净,怀恋妖娆不染埃。
之四  对菊
入眼园中一片金,盈盈簇簇染秋深。徜徉赏蕊怜情起,环绕观枝飞绪吟。
滚滚烟尘无挚友,清清菊苑有知音。深缘结得魂难断,不语相陪度寸阴。
之五  供菊
寒霜尽染落仙俦,锁住庭园一抹幽。枝折瓶装明角案,香飘色展暖金秋。
冰清玉影牵眸喜,洁白素笺招意游。爱恋盈胸难欲去,人花相映梦乡留。
之六  咏菊
傲披寒露接霜侵,尽绽篱前影有音。漱玉词中千遍诵,潇湘诗里百回吟。
迎风斗雪挺身骨,展韵凝神聚蕊心。幽梦一帘还眷顾,素葩惹我咏于今。
之七  画菊
花色缤纷笔走狂,意游浓墨更思量。丛邀明月妆凉苑,影伴清溪带冷霜。
眼入芳间收一缕,腕浮纸上点千香。夜深抱影无眠赏,画展看时似沐阳。
之八  问菊
孤独秋心我赏知,君姿一展靓疏篱。百芳色尽无蜂顾,满朵姿娆有景迟。
底事只凭骚客解,初衷全借美人思。今怀情愫轻相对,不觉溪桥揽月时。
之九  簪菊
琼花一采插头忙,对镜腮羞浅淡妆。缓步丛中心比艳,观芳篱下绪飞狂。妖娆慢采香流指,淡雅轻扶叶落霜。远近园中看醉处,红楼欲返月随旁。之十  菊影
清溪照影看重重,如画金精锁苑中。玉蕊凝魂真淡雅,芊枝披露也玲珑。
妖娆簇簇人稀少,妩媚幽幽蝶绝空。揽尽秋光怜自对,闲邀月色枕朦胧。
之十一  菊梦
笔罢床前梦里清,园花纸蕊各分明。醒中寻韵添新意,步里凝神忆旧盟。
缱绻一怀凭笔取,寂寥孤夜听蝉鸣。心头几许涟漪荡,又把痴怀写满情。
之十二  残菊
残冬无绪枕前欹,正是难留花去时。蝶绝香消芳影隐,园空景失月光披。
魂牵梦绕伤愁满,雪盖冰铺约会迟。许我痴怀追一梦,莫教梦里断相思。
  诗人在开头二部分在诗句中阐述了诗人周佳磊从回忆对菊花的认识产生仰慕到喜欢,进一步引伸寻访菊花种植菊花,增加对菊花的感性认识,与诗友和菊花诗,是诗人对菊花理性认识的升华,是认识的一次飞跃,是思维从必然王国上升自由王国的一次跨越,供菊是诗人进行实践菊花种植回馈社会的公益尝试,是菊花“花君子 ”形象对诗人感染所产生的人格力量感召。是道德品格的一次自我完善。咏菊让我们体会诗人的学识修养全面,内在精神财富的丰富,气质高雅,情趣多样生动,内心情感激荡丰富。画菊则让多才多艺的诗人笔墨更生绚丽多姿,因奇生靥。
激荡文字,指点江山,妙趣横生乃胸有成竹。
    问菊正回答了世间情为何物,感情只是一种感觉,没有固定模式,是随时性的一种内在体验。在借问菊花中,扣心自问:情来自何处,情又归何方,今天你我的情愫,是来自溪桥揽月吗?还是来自前世的烟缘未了。今重又相逢?
    簪菊把对镜添黄花的女诗人活脱脱地展现出来,闺闱中娇柔妩媚的女子在此就是拟人化了的菊花。诗句借菊花来比喻了女子的风情万种在于千娇百媚回头一笑生的。   
    菊影让诗人荡漾在菊花的天地,无法自拔,此情此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为这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胜景,菊花的品性的确完美,是主观自之于客观的内在感触。各有各的欣赏角度。
  菊梦诗人笔下的菊花之梦境,其实也是诗人的咏菊花梦境,诗句在赞美菊花的同时,深情回忆旧日朋友。借菊花寄托对旧友的思念之情。深深庭园又因为菊花的芳姿,让诗人心生几许涟漪,爱与恨一起涌上诗人的心头,如五味杂陈挥之不去。
  残菊描述了诗人周佳磊在面对凋谢的菊花,触景生情,对大千世界绪事物的有所感有所悟,天下苍生,情为牵,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所向往所追求的。
    纵观诗人周佳磊的《红楼菊花诗十二章 七律》从菊花的种植到菊花的凋谢,跨度之大,诗的意象纷呈,感情真挚饱满深厚,读来百读不厌。所有这些是诗人高超才智的表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