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甘肃地质作家刘志宏出版的散文诗《感情的牧歌》和散文集《思想深处的乡土》两部著作放在我的案头已有半年之久了,很想为此写点什么,但唯恐认识肤浅,感悟不深说不到地方贻笑大方。
作为文友,和刘志宏相识已有五年之久,知道他每年发表作品都在百篇以上,获奖也不少,是一位在写作上很勤奋的耕耘者。每次从一些报刊上读到他的作品,一种新鲜感扑面而来,尤其是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内敛深沉的抒情特征,以及热烈向上的柔美叙述叫我喜欢。
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确实,”散文诗比散文“内容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因此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
《感情的牧歌》一书里所收集百余篇散文诗,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有许多篇章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达到了作者输出智慧和思想引领时代潮流之目的。这本书里收集的散文诗具有三个特点,大气、热烈、深情。在《放歌祖国》一集里,集中展示了他散文诗大气热烈的一面。《中国,2009大阅兵》“笔直的线条,整齐的步伐,铿锵的节奏,豪迈的气势……让天安门广场熟透了的红色,绵延成绝美的风景,点缀神州大地上盛开的爱情。”这首散文诗很好地写出了大阅兵豪迈的气势,歌颂了三军将士排列组合散发的伟力。尤其“让天安门广场熟透了的红色,绵延成绝美的风景”这句十分形象,让我们脑海里马上叠印出大阅兵场面的雄伟与壮观。《2008,我们与汶川同行》“中国啊,比灾情传播更快的,是牵挂和关爱的速度;是整个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耸起的海拔;是党中央全面部署,让一片暖暖的阳光又一次点亮汶川永不熄灭的心灯。”一连串的排比句子,构成了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让人们印象深刻。《走进光辉灿烂的十月》“中国的十月,以灯塔的形象启示一切向上的心灵,把远望的目光坚成绿色的飞翔,张开铜汁淋漓的光焰,用五星红旗书写十三亿华夏儿女的伟力,豪迈东方巨龙奔腾的气势。”“灯塔”这个词我觉得用得特别形象。党是引路人,她就像灯塔一样光芒万丈,让人在阅读它的同时,深深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中华民族的辉煌创造而欢欣鼓舞。
而深情又是刘志宏散文诗的一大特点。地质生活是艰苦的,在寂寞、空旷、荒凉笼罩的荒野大漠,往往散发着一种悲壮的美。但在刘志宏的笔下,许多山野篇章写的如诗似画,叫人很是欣赏。《山野的蝴蝶》“孤寂的视野里,柿子般的夕阳滑下。一缕炊烟真实而生动,矿石和泥土是它惟一的营养。”在这里,夕阳、炊烟、矿石、泥土再加上辽阔的视野,一个地质人生活的特殊环境形象地展开在我们面前。“一根测杆,让天地间气流涌动,那极具生命力的呐喊,穿越亘古的时空,镂刻创造的含义,被阳光、漠风和一朵朵野花的张望所感动。眺望前方,一群野马追赶着夕阳,滑进燃烧的目光……”作者善于采摘荒原里的点点滴滴,让想象穿越时空,让优美的意境在读者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呈现。应该说,那是作者善于把握、善于把精微畅达的文学语言带进了散文诗的一种能力。《爱的太阳》“母亲,一个个日子的背影在你的辛劳中朦胧逝去,那种达观认命知足长乐的安详,从你期盼的双眸中,折射出一种养殖温饱繁衍富遮的自信。”“你的博爱,将阳光穿在身上;你的无私,将仁慈捂在掌中。”真挚感恩的语言,委婉深情的表达,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感悟作者内心深处那柔柔的情节,以及一个游子对母爱的深情祝福和期盼。
香港《世界诗人》总编、香港作家联合会会长蔡丽双博士在《祖国情》一书序言中认为:“刘志宏的散文诗《走进灿烂的十月》——当记忆裸露的历史把昨天的星光搓成长长的纤绳,铁锤和镰刀背起信仰的图腾和民族的热望,将长枪、草鞋和红星呐喊成一曲不朽的史诗,永恒一个亘古不变的信念和追求! ——中国的十月,有声有色地捧起光明和希望,有情有意地书写灿烂与辉煌。诗人娴熟地运用痛感手法,将五官感觉通融,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散文诗在有限的篇幅中收纳广阔的容量。”我觉得对刘志宏散文诗的评价恰到好处。
散文集《思想深处的乡土》收集的作品容量似乎更大一些。我比较同意他的女儿刘丹在序言里所评价的“父亲的散文如人品一样厚重虔诚,丛横坦荡的文笔、大气雄浑的风格、语言舒缓流畅,生动优美,一如围炉夜话,韵味悠长,浓郁的乡恋和淳朴的亲情不禁让我热泪盈眶。我了解对于一个缠于世俗但又执着追求精神生活、对文学始终表示一种敬意的人来说,写作是心灵退守的最后一块栖息绿地。父亲能跻身于这一写作族并喜结硕果,这需要才情,更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的确,刘志宏的散文的确有的文笔纵横坦荡,风格大气雄浑,语言流畅生动,乡恋浓郁,亲情淳朴等特点。
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而让人陶醉,让人喜爱。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因此散文有时间跨度很大、空间转换广、事件牵涉多、表达方式活、勾连全文巧等特点。作者可以展开想象自由飞翔,一任文笔挥洒自如;也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上下五千年,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刘志宏的散文总的来说,我以为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生活感受真切,很具抒情性。《黄土地的灵光》《仰望伏羲》《踏访明长城》等篇章,在真挚的叙述里让我们透过五千年的文明,和作者一起感受遥远的岁月,以及历史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深深的印痕。“今天,这残败的长城早已远离了都市的喧器,早已被岁月的风雨冲洗成一段历史,但当你站在它身边,呼吸着明代远古的气息,你仍然会听到隆隆的战鼓催动的马蹄,感到它在数百年里藏卧着成千上万灵魂的呼喊,验证着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壮美,积聚着久远的固守和献身的精神。毕竟,它曾是万里长城的一段,有了它的存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便有了一个坚毅完整,挺拔刚强的身影,有了一个正直强健的民族主题。”这段文字有内涵、有深度、有张力。一个没有亲自去用生命和灵魂体验的人是很难虚构出这种感受的。《走进飘雪的故乡》“是的,麦积山大佛在飘雪中张望了几千年,伏羲八卦在渭水边演绎了几千年,大地湾文明在天水大地上灿烂了几千年,但美丽的雪花依然如故,用生命的伟力孕育一片壮丽,向我们馈赠一曲震天动地的美妙天籁,拓展着羲皇故里多姿的图腾,装扮着人文始祖的浩浩空间,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境界呀!也许在此时,所有的个人得失、所有的纸醉金迷都会被这白茫茫的劲力摧毁或改变了它的执拗,代之而来的只有纯自然得恬静和享受,还有那发自内心的自豪书写的骨骼风范。”作者文笔细腻,抒发自如,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感情脉脉,极富有感染力。
此外,作者描述亲情的一些散文很是感人。《相聚在父爱的远望里》仅题目就叫人耳目一新。这篇散文作者通过父亲生前点点滴滴的平凡事,表现了一位平凡父亲伟大的一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与断魂。今年清明,故乡秦州在微雨的朦胧中,氤氲着满山槐花的清香。那天,我和母亲及兄妹们登上南山,为父亲上坟。伤感的泪光里,思念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父亲在里头……”文章一开头就奠定了一种悲伤怀念的基调。“有时他一管长箫,在满院的月光里吹奏出《苏武牧羊》苍凉悠扬的旋律;有时他一段秦腔,将杨家将浴血边关的慷慨唱得淋漓尽致。”“他一边打着手势,模仿着故事中各种角色的声调,时而抑扬顿挫,时而娓娓道来,在忽慢忽快的节奏中,他丰富的表情将我们带入到深邃的历史时空中,让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好奇的灵光,让大家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悠悠感叹、而击节叫好,有时连母亲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至今我给孩子讲述的有些故事里,还延续着父亲最最精华的部分。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许还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片思念在虔诚的感恩中感悟人性的纯粹,读懂父爱博大的举止!”作者朴实的文字勾勒出父亲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画,让你无不体味出一股浓浓的亲情。而这些细节的描写,又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父亲生命里最为生动的闪光,通过很平凡的一些小事展现了出来,传达给我们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慈祥、博大、关爱、无私……他的其他散文《童年的蝉声》《远山的呼唤》《想念荒原》《相约读书》《故乡秋雨》或抒情、或写景、或凝思,我以为都是一些很不错的作品。
总之,刘志宏出版的这两部著作,是他长年累月辛勤耕耘的结果,是他浓浓情思和血性性情横空出世的力作,是他生命本体的内心独白。在这里,我唯有真心祝福,祝福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好作品来。(作者:宸樱)
(原载《甘肃地质矿产报》2012.12.28)
上一篇: 我看《土地,土地》
下一篇: 闪烁思想的光芒——散文写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