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餐水色,坐拥春天

来源:作者:刘能英时间:2012-08-06热度:0

   饱餐水色,坐拥春天
——读夏明江《湖之歌》

   《湖之歌》收录了武汉农业集团老总夏明江110首诗。除序曲与尾声外,中间108首全是清一色绝句。它们意境清新,形象逼真,精当流畅。特别是诗人的立意,它突破了一般诗人囿于个人际遇与感受,而是以民生疾苦、江山社稷等为题材,直抒胸臆,国运昌则诗人乐,民生苦则诗人忧。从而使这部《湖之歌》具有更深刻的历史内涵及现实意义。具体品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为时、为事而勤劳著作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明文学作品要反映生活,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流传的根本。《湖之歌》正是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历史使命。
  2012年5月30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理通过《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各级政府也将湖泊保护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全民都在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作者选择今年结集出版《湖之歌》,正好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如再细读这些绝句,几乎又首首都是为事而作,如:
   几度围湖开垦忙,冲天号角破天荒。
   自然生态横遭祸,百姓渔民也受伤。
   是写围湖造田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导致渔民百姓受到伤害。还有如
   千方百计集资金,贷款银行送上门。
   租赁承包加股份,民营国企喜联姻。
   是写企业改制时银行上门服务,各种经济体制相辅相成,民企国企互相融入互相渗透等等。这些题材,都紧贴当时社会生活,且都是诗人亲身所历,因此格外感人。
   读完这108首绝句,你会发现每首诗都烙上了时代烙印,毫不夸张地说,读这部《湖之歌》,感觉是在读一部史诗,它还原了新中国战天斗地史,改革开放史、复兴史、腾飞史等等。
   二、时语、诗语的巧妙结合
   现在有些诗人,为显示自己所谓的博学或过人的才思,故意在诗词创作上追求奇巧险怪,在诗词写作上选韵觅险,用字生僻,遣词别扭,造句深奥,引典法古,故意炫耀学问和作诗的本领。试想,如果读者每读一篇诗词,字典辞海不离手,那诗读来还有艺术享受吗?还有读下去的必要吗?《湖之歌》在这方面就把握得恰如其分。既通俗易懂,童叟皆知,又诗韵高雅,意境深远。如:
   汉阳画角声声起,退地还湖好主张。
   墨水湖边招项目,月湖开发引台商。
   诗中“退地还湖”是口号,“月湖开发”是口语,台商是时语。咋一看感觉时语口语口号入诗落入老干体俗套,其实未必。这其中的奥秘就是作者能巧妙地将寻常语言与诗家语言结合起来。起句“汉阳画角声声起”完全是用诗的语言来布境,为后面表达作者的意作铺垫。使大家一读就明白,湖泊的开发与保护的号角已经吹响。全诗无丽词警语,也不使事用典,疏朗自然,宽松舒徐,返璞归真。没有一个生僻字,没有一个别扭词组。选择七阳韵部也是非常宽的。与李白的《静夜思》、杜牧的《清明》、杜甫的《春夜喜雨》、孟郊的《游子吟》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生性、生活的长期积累
   先圣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临山傍水之际,是最撩人情思的。何况诗人从小就在湖区长大,并且一直生活和工作在长江之滨。寂寂天涯路,悠悠寸草心。可以想象得到,众多的湖泊,浩瀚的水面,养育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孤高的心性。晴川历历,芳草萋萋,诗人把酒临风;木叶飘零,秋色满目,诗人怀古惜今。初读《湖之歌》,感觉简淡平和,但不失郁愤放傲之色。再读,感觉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意。越读越有味道,似陈年老酒,醇绵饴口。
   中华开放全方位,联合经营跨异邦。
   嫁接实行多路径,引资不怕距离长。
   能将口号入诗需要胆量,而能把诗流传成口号,那就是水平。想必作者在招商引资这个领域一定是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不然不会信手拈来“引资不怕距离长”这样的锦言佳句来。生活需要积累,诗歌更需要积淀。
多种经营开放好,千湖奋起越雄关。
齐抓共管同心干,再看潮头百尽澜。
读这首诗使人不禁想起毛泽东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者的这首诗虽借伟人词句,但写得闳阔浩漫,前后辉映,耐人咀嚼。如果不是诗人平时多读多看前人伟人名篇名句,哪能如此从容,化用无痕。
饱餐水色,坐拥春天。我想这不仅是诗人的历练,也是对我们读者的启迪。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