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有意无意之间
来源:作者:姚萍时间:2012-06-23热度:0次
写,在有意无意之间
——湖北地矿文联写作研讨班上关于学习散文写作中选材、立意的体会
局文联安排就去年本人获全国旅游散文•最佳山水散文奖一事,在研讨班谈谈散文写作中的选材和立意。本来写“龙湾沐芙蓉 庐山登秀峰 ”这篇散文,是为单位简报写的小稿,获奖属于偶然,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信任和盛意难却,我只好把学习散文写作有意无意之间的想法向各位领导、专家、以及与我一样的文学爱好者汇报一下:
引子:前几年的某一个周末,我到单位附近的一家米厂买米,无意中目睹了这样一幕,一窝小猫嗷嗷待哺,一只老猫向到院子里觅食的麻雀扑了过去。它叼着只麻雀给了小猫,又伺机寻找新的机遇,我一下产生了兴趣。悄悄窥视它的行动。那只猫一下午竟捉了4、5只麻雀。
我们常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捉住麻雀呢?
我不知道这样做比喻是否恰当,用它来比喻我们写作中的选材,猫捉老鼠是我们写作中的材料,而猫扑麻雀就是我们选择的特别材料了。
看到上面一幕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自己这样的故事,少年时不能当工人的年龄,我当了农民;青年时当不动学生时,我当上了老师(职工大学退学,当了子弟学校教师);中年时离开了教学爱上了文学的故事。不经意中发现与这只扑麻雀的猫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样,在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一生中,出现了别人想知道为什么的几件事,也就对几十年的N多事情做了梳理、选择,找出了写作的素材,随即,我记下了上述故事、和想写的提纲。假如退休后我想给自己写点什么,就可以围绕这几件事下笔了,那么,这个偶然如果写了,就为我一生回忆录做了选材的安排了,别人看不看,我的孩子可能还是会有兴趣的。
什么是好散文?
什么是好散文?看法很多,“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认为没有最好,只有合适。散文写作不仅要在选材、立意、意境、感情上下功夫。还要看写哪类散文,表现什么,写给什么地方等等。时间的关系就主要的选材、立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选材
一篇好的散文选材,应该是可遇不可求的。妙手偶得那些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那些只属于自己的;那些创设一定意境,表现主题的。选到这样的材料就可以了。我开头说了其中的一点,下面举例分别谈谈。
例一、以李公顺先生的《我没有登上泰山》谈谈选材中的独辟蹊径
李公顺先生在全国旅游散文大赛获金奖,还在开幕式上发了言。下来我专门找他交流了为什么写“我没有登上泰山”。 他说有了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有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你不管怎样登泰山,可能想看的很少,但笔锋一转,写没有登上泰山,就不一样了,你那么向往泰山,又去了泰山,为什么不登?不写登泰山你写什么?都是我们想知道的,这样,他的选材首先就抓住了读者。我看了他的文章,照样写泰山,汽车送上“中天门”,坐上缆车轻轻的上到泰山顶,少了一个“登”,多了几个看点。少了爬山的辛苦,更有精力写景,写思想,更能体现“大”泰山“小”我的意境。这是选材中的独辟蹊径,此先生还有《父亲的独腿眼镜》等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二、以秦锦丽的《朝拜生命高地》谈谈选材与主题的关系
秦女士在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以《冬天到厦门去看海》获金奖。这里我不谈她的获奖作品,谈谈发表在国土资源作家网上的文章《朝拜生命高地》。看名字你一定觉得很神圣,其实这篇散文写的却是作者因胃病与一个育有四个子女的老太同住一室的小事,老太先因两个手腕脱臼住进医院,治疗一个月后出院回家,却发现口齿越来越不清楚,反应越来越迟缓,又在门诊室作了脑CT,发现脑部毛细血管出血,“二返长安”长住医院了。老太头脑不清、卧床不起,吃喝拉撒睡,全靠四个子女伺候,人又啰嗦、事又麻烦,病房整天吵哄哄,乱哄哄的,作者先是嫌烦,写下偶遇老太的烦心事,后来渐渐被感动,作者特别写了身为少将的儿子,一天数次伺候母亲在床上大、小便,便后洗屁股的细节。
原文摘录::(只见他熟练地一手抱腿一手塞便器。便后,一如姐姐们,娴熟地履行最后一道工序—冲洗。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啊:他身体高大微胖,在床上不好蹲下,只好双腿跪着,表情庄重,小心翼翼的样子。老太眨巴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像一个享受给换尿布的婴孩,乖巧地躺着。)
老太的孩子们一遍一遍复制,作者一遍一遍在脑海出现“朝拜生命高地”的呼声,于是就有了这篇从生活琐事到“大爱、大孝”的文章。生活琐事引出生活感想,进而上升到生命的感悟,文章一下有了份量。文章一出,网上好评连连,有的还写下专题评论。
“孝” 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百善孝为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孝的主题和爱情主题一样是永恒的主题,孝道本身立起的人物形象比爱情更高大。这样作者的选材,服务了主题,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主题好,立意高,同时又起到了拔高选材的作用。让我们的选材小事不小。
例三、以本人《龙湾沐芙蓉 庐山登秀峰 》这篇散文,谈谈选材与创设意境的关系
我认为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在于小说要写情节、故事,写人物个性,思想。而散文从写事上讲简单,只写特征就可以了。但散文之所以称为美文,散文写特征的同时要有象诗一样意境,才算够得上散文的标准。
《龙湾沐芙蓉 庐山登秀峰 》这篇散文,分两个片段,第一部分“龙湾沐芙蓉”基本是独立的,事情是写我们第一天在庐山的旅游。到庐山,听导游介绍后,我发现庐山人喜欢芙蓉、崇拜芙蓉,而沐浴后的女子恰如芙蓉一样美丽,西施是美丽的,西施的传说恰有沐浴一段。于是女子-西施-芙蓉有机的把材料串成一体,文章因芙蓉意境的创设而美丽,西施的小插曲,又让文章有一点文化氛围,于是这散文就有一点美感了。
(二)立意(确立主题)
散文的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是散文的灵魂,决定着散文的成败。
我们比较熟悉的手法,以小见大,就是最常见的方法,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用生活琐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用象征的手法等等。上面秦女士的《朝拜生命高地》不仅讲了选材,同时也启发了我们怎样立意。
一篇好的散文的立意,一己之见应该是,用饱蘸作者思想感情的材料,反映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承载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章。说重了,哪都有那大的主题呢?是的,这样说,就是为了要和大家一起认识立意贵在深刻的道理。下面举例谈谈立意怎样贵在深刻。
例一 以李前先生的《谒访三生石》谈谈选材中立意的重要性
李前,江西新余的作协主席,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以《谒访三生石》获金奖,他和我开玩笑说:“要不是我和你一样,也是最佳山水散文奖。”,我诧异:“你得什么奖,你事前都知道?”他说:“我最喜欢自己的一篇叫《梅雨潭的绿》的文章,有人夸我可以和朱自清的《绿》媲美,要投了,肯定是最佳山水散文奖。可我后来想《梅雨潭的绿》,体现的是形式美,再好只能是单项奖,就投了而《谒访三生石》,觉得思想深刻些,有可能得综合奖。”的确,李前老师的《谒访三生石》以一个普通游客可贵的平民风范,表现了挚诚的家国情怀, 深广的忧患意识一举夺得了金奖。”
三生前生、今生、来生,通过唐朝的一个故事,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又通过谒访三生石表现了对当下人的价值观的思考,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原文看一下,更明白散文立意的重要性了。
原文摘录:(因为我发现,在三生石及其周围,竟然见不到任何保护性和纪念性建筑,甚至连一个路标,一块说明牌都付之阙如。还有,眼下正值旅游旺季,可到这儿观光的游人,仅有区区李某而已。遥想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作为杭州刺史,尚能于繁忙的政务之余,多次到此谒访石迹,留连忘返,任满离杭时还深情地写下了“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的诗句,为何到了120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反而变成被人遗忘的角落呢?三生石啊!你会为你寂寞孤独的处境而伤感吗?)
以屠格涅夫的小小说《乞丐》,王宗仁的《藏羚羊跪拜》谈谈怎样为小说立意
例二 屠格涅夫的小小说《乞丐》,只200-300字,写的是长期旅居法国的屠格涅夫,在街上碰上乞丐行乞时,自己下意识的在全身摸了一下,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带,只好对乞丐说:“老哥,对不起,我什么都没带。”乞丐感激的说:“老弟,感谢您!”就这么简单,通过简单的对话你发现了屠格涅夫的伟大和《乞丐》这篇散文为什么不朽吗?
作者给了乞丐什么?乞丐感激什么?(互动一下)
作者把乞丐称作:“老哥!”,一声老哥给了给了乞丐多少尊重呀!这可能是他一生都没享受过的,是任何物质的施舍都无法比拟的,他能不感激吗?“老弟,感谢您!”文章由物质层面一下上升到精神层面,你说深刻不深刻。难怪屠格涅夫伟大,难怪《乞丐》留芳!
例三 王宗仁的《藏羚羊跪拜》,跪拜的藏羚羊,逃不脱猎手的枪口,猎手因射杀了有孕的藏羚羊而终生不猎。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芒,关心生态保护的大作就这样诞生了。军旅作家王宗仁当年一篇散文《藏羚羊跪拜》,把国人的目光引向了可可西里。最终可可西里成为藏羚羊的自由天地!
例四 回到《龙湾沐芙蓉 庐山登秀峰 》谈谈给散文立意的体会
《龙湾沐芙蓉 庐山登秀峰 》的第二部分,庐山登秀峰,旅游时发现诗作留芳,好景不再时怎么办?这也是我们常遇到的事,那时没有办法,我只好到背后去挖掘作者的诗名,背景,也是为了给文章柳暗花明的感觉,实话说我当时是无意识的起到了立意的作用。
(原文:好容易上到山上,瀑布一线挂眼前,倘若在家,拉的邻家小孩,上到六楼,撒泡尿便有此景。诗仙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字表现的高峻,“银河落”表现的长和远,我全然没有体会。许是几百年自然的变化,瀑布没有了当年的胜景;许是诗人酒后幻化出来的胜景。然,我也喝酒也曾醉。
想到诗人还有那浪漫豪放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你看他离开长安时“昂首阔步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历尽坎坷还具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我豁然开朗,是诗人的胸怀博大,志向高远;脑海浩瀚,激情澎湃,才有那穿越时空的浪漫,成就这千古豪放。山间小路上,当我追思梦想时,出现了刚才车上看到的李白巨像,也仿佛听到一个声音:“谁能与我同吟,谁能与我醉!”)
我说写文章是有意无意之间的事,平时养成学习的习惯,积累素材的习惯,很重要,这些平时无意识的功夫,在我们有意识成文的时候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从小就是个小笨孩,死心眼,到现在成了太婆,什么都变了,就是笨人死心眼没变,人生的工作历程中,84年我在子弟学校考了数学教师合格证,当了两年理化实验员,仅教过三年多语文,89年离开学校后,渐渐爱上了文学,1997年我参加地矿部中职调研组在全国各地跑了很多地方,经常被美景吸引,可想写写不出来,就象哑巴要说话一样的,死心眼的就报了自学中文本科,开始学习,2000年后才学完,拿到毕业证。从那时起我经常坚持要看些与文学有关的书、电视栏目,讲座等从没断过。虽没学成什么,但给我带来很多的乐子。这也就是我最满足的地方,这里说我是浪费大家时间,我推荐大家学习两个人:
一是大家都熟悉的余秋雨,看他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让你的散文有内涵,有意韵,他的散文常常弥散着中国文化的韵味,并始终被包围。我不会,但总学者在文中塞一点文化小故事,让其有一点文化气息。第二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看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特别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肯定不会失望,你将真正知道什么是文章的选材,立意。
谢谢大家!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