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汪曾棋的作品里学到什么

来源:作者:星明时间:2012-05-21热度:0

             我从汪曾棋的作品里学到什么
                                星明
   一提到汪曾棋,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篇《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等,其实他的小说都使人爱读的。如他的《晚饭花集》中许多作品都很好,他不仅在写人物同时也写了民风民俗。他写的人有普通人,普通生活,也有奇人奇事。在人物的处事中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德,情操。但他不管写什么都使人爱读。就拿(晚饭后的故事)来说吧,这篇小说写了京剧导演郭庆春的一生,写了他成长的过程,写了他的两次恋爱、写了他的婚姻,写了他的童年,写了他学戏,写了他事业的成功,很拉杂,也很普通,但在汪曾棋的笔下却写的有滋有味:比如一开头就写他“京剧导演郭庆春就着一碟猪耳朵喝了二两酒,咬着一条顶花带刺的黄瓜吃了半斤过了凉水的麻酱面,叨着前门烟,捏了一把芭蕉扇,坐在阳台上的竹躺椅上乖凉。他脱了个光脊梁,露出半身白肉。天渐渐黑下来了。楼下的马缨花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衡水老白干的饮后回甘和马缨花香味,使得郭导演有点醺醺然了……”在这段描述中作者连用了“就”“喝”“咬”“吃”“叨”“捏”“坐”“脱”“露” 9个动词用排比手法把郭导演在新社会悠然自得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他在小时候卖西瓜“他穿了条大裤衩,腰里插着一把巴蕉扇,学着吆唤:
唉,闹块来!
脆沙瓤噯,
赛冰糖噯,
闹块来!……”
这一段写郭庆春卖西瓜很新鲜,也很得意,可是后来就不行了,因为从陕西巷子里开出一辆军用卡车,把他的西瓜摊压个稀巴乱,他一把抓住卡车挡板后面的把手,哭喊着:“你赔我!你赔我瓜!你赔我!”
卡车不理碴,尽快地往前开。
“你赔我!你赔我瓜!”
他的小弟弟迈着小腿在后面追;
“哥哥!哥哥!”
路旁行人大声喊:
“孩子,你撒手!他们不会赔你的!他们不讲理!孩子!撒手!快撒手!”
卡车飞快地开着,郭庆春的胳膊吃不住劲了。他一松开手,面朝下平拍在马路上。缓了半天,才坐起来,脸上、胸上划了好多道道。围了好些人看。
他的滚散了的西瓜已经有好心的老大爷给他拣了回来了。他接着吆唤:
“唉!闹块来!
我操你妈!
闹块来!
我操你臭大兵的妈!
闹块来!……”
同样是吆唤,这回心情却不同了,痛苦中有气愤、同时还有无奈。作者把主人一边吆唤一边骂,把当时又气又急的情景写的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形象、生动、鲜活,极富有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用语言毫不吝惜,可有时也惜字如金:在郭庆春童年时,父亲死的早,家里究只有靠妈妈给人缝补混日子“妈靠墙边坐在街边一个马扎子上,在闹市中,在车尘马足之间,在人们腿脚之下,挣着他们明天要吃的杂和面儿。”
写郭庆春, “春秋两季,拉菜车,从广渠门外拉到城里。夏天,卖西瓜。冬天,卖柿子。一车青菜,两千多少斤。头几回拉,累得他要吐血。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就这么几句话廖廖数字就把他们母女俩几年甚至十几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写出来了,而且简练、干净、生动。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多个字少个字都不行。
汪曾棋使用语言详写的地方让读者看到人物的情态、神态,该略的地方也让你感到生动、鲜活,作者用心打造自己作品,读者可以尽情享受。
可现在有些庸俗作品不用说主题内容如何,整篇作品全是叙述,除了对话外没有细节,而且用了很多成语。读者感受不到那种情景。作品没有详略之分,整篇作品是一个调子。读起来非常沉闷,有遭罪的感觉。我绝不会让我的作品出现类似现象。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