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实的兴起
文/黄世英
随着微博“风靡世界”,微小说、微电影又相继诞生,一个微时代到来了。
微时代在很大程度上迎合着人们及时性的体验与消费需求,忙碌的群体很难抽出一大块时间,悠闲地去观看或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学作品,又一个新的文体——微型纪实文学(微型报告文学),简称微纪实,便应运而生。
纪实文学曾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微纪实是“轻骑兵”中最精锐的前哨骑士。最近刊登在中国土资源报副刊上的《雪域高原的鹰》,就属于微纪实作品。行业性报纸的副刊,尤为适合开辟微纪实作品专栏,把新闻与文学紧密地融为一体,及时地传达本行业的时代最强音,弘扬行业精神。
微纪实以文学的笔触、纪实的手法,叙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诱人故事,在“篇幅超短”的限制下,一般字数在2千字左右,适合在报纸的副刊上发表和网络上传播。它的出现,标志着“纪实文学快餐”时代的到来。
微纪实的创作要素,可表示为“人物+故事+主题”,主题是叙事的灵魂,故事围绕人物与主题展开。可“一人一事”、“一人多事”,也可“多人一事”,以白描的手法塑造出“雕像式”的人物形象,或“浮雕式”的人物群像,揭示作品的主题。
微纪实与常规的新闻通讯以及新闻性的微型纪实,最大差别在于:后者注重记事;前者注重塑造面目清晰的人物,并以文学的笔触进行叙事。微纪实作品姓“文”,正如微电影与新闻片的区别,二者虽然都是超短,但一个是艺术作品,一个是新闻作品。
“无奇不传”,微纪实选材要奇特。微纪实作品,从情节展开到矛盾冲突,以及最后的结局,都有明显的起承转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纪实作品书写时代的足音,要有独特的创意,要善于扑捉生活中的细节,要渲染感情,要有幽默感,要把地域文化揉进作品里,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
微纪实是崭新的文学样式,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它刚刚诞生,还需要创作者与读者共同在实践中去探讨与完善。
点击阅读微纪实作品:
冲出绝境
野外营地纪事
绝地逢生
与独行女侠同行
兵困神山
冷美人的眼泪
遭遇“雪茫”
上一篇: 关于游记散文的思考点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