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文学、地勘影视作品不能自己彻一座高墙
来源:作者:袁赣湘时间:2012-06-11热度:0次
地矿文学、地勘影视作品不能自己彻一座高墙
苑 征
反映地质队员生活的电影《生死罗布泊》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刊登出来后,引起了我单位多名长期坚持地质文学创作同志的关注,大家看了影片的宣传介绍后,给我们的感觉:地质队员就是极苦行业,如同自己给自己彻了一座非常难以跨越的高墙,假若地质工作如此艰苦,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去捍卫。这样的结局会在社会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以肯定世人对地质队会更加望而生畏。地质文学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为什么很小,因为这一行业相对高深莫测,别人难以理解也不认知。
地矿事业是需要用生命去捍卫,这种献身地矿事业的精神值得提倡,但这种捍卫应当是对地矿事业的延续。我就是地质队土生土长的第二代,也是30多年来一直坚持地质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从我父亲到我女儿已是第三代地质人,现己有第四代了。我们全家都热爱地矿事业,地质队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样,一个是保卫祖国安全不受侵略,一个是为祖国提供矿产资源安全,稳定国民经济。地质队在为祖国找到了巨大财富,以我们江西地矿赣南队为例,在赣南从事地质找矿60年,找到的钨和稀土矿潜在价值在2万亿元以上。说起来地质工作是非常艰苦,提倡艰苦奋斗、献身地矿事业也没有错。一个年轻人进入地质队,成长为一名合格地质队员之后,为什么又会愿意为地质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终身献儿孙呢?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接受教育和锻炼成长、思想意识升华的过程,那就是在地质事业中能让人感到有盼头,有与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地方,经过在地质队里“淬火”后,对地质事业才不离不弃、对困苦不畏不惧。地矿子女也愿意在这种大环境中自觉的、自愿的在地质队工作,这就是地矿职工最崇高之处。
地矿文学走到了今天,我认为应当要宣扬依靠高新科技手段、理论、科技进步和先进装备去拼搏。依靠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工作敬业方式。宣扬如何吸引人、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在找到了矿产资源宝藏后我们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地质队员的家人更幸福,在社会有更高的知名度,生活质量、工作环境更优越。如果我们还依旧去“忆苦思甜”, 弘扬六七十年代那种靠人去拼命,去“人定胜天”,这就等于自己彻一座令人不敢攀越的高墙,地质文学、地勘影视作品可能就走到了终点,人们只要提起地矿工作就会说这一行业太艰辛、太苦太累,这座高墙既吓着别人不敢进来,也挡住了自己不被别人认知。以我队地质工作者为例,到国外一般工作时间六到八个月,在国内半年左右时间回一次家,在赣南最多一个来月就回一次家。每个项目小队都配备了高性能越野车,人人有电脑,GPS定位仪,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收入也不错,尽可能“人性化”地满足职工需求,职工工作干劲更足,也使得当地百姓、地方企业职工十分羡慕地质队,许多姑娘自愿找上门来,小伙子找对象根本不愁。在世人面前和心中刻下极好形象,甚至向往地质队员的生活,这才是地质文学的发展方向。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