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质文学三十年史纲

来源:作者:绿野来客时间:2012-03-18热度:0

贵州地质文学三十年史纲

     贵州地质文学,以其独树一帜的地质作家队伍群、地质文学作品影响力和持续发展的地质文化综合社会效应,成为贵州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被关注贵州地质文学创作发展的学者、专家概括为贵州地质文学现象,还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了“贵州地质文学三十年”的现当代文学的理论新概念。
     为方便对贵州地质文学的深入研究,绿野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贵州地质文学的兴起、发展、繁荣与文化辐射效应,将贵州地质文学从时代背景、行业形势、社会特点、标志性事件、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期,作初步的梳理和概述,并对其影响与成果作概略性的分析。

   一、贵州地质文学发展分期
     贵州地质文学从发展时空和社会影响力两方面综合研究,可将其分为五个时期:
  (一)贵州地质文学的自发萌芽期(1978-1982年)
     1、时代背景:文革结束,思想解放,全国文学艺术迎来了创作发展的春天,文学的追求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时尚。
     2、行业形势:这一时期,贵州省地矿局招收了大批知识青年,壮大了地质队伍,这些青年职工大部分是地质子弟,整个地质队伍朝气蓬勃,文学青年激情澎湃,跃跃欲试。
     3、社会特点:共青团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十分活跃。很多地质队团组织为丰富共青团思想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引导青年职工的健康追求,纷纷自发的办起了手刻、油印的文学刊物。
     4、标志性事件:1978年秋,地处遵义市的贵州省地矿局114地质大队团委率先创办了青年地质文学刊物《共青湖》,陈跃康、王邦平等,是最早的发起人。随后102地质大队团委创办的《小草》;111地质大队团委创办的《小溪》、115地质大队团委创办的《山叶》、105地质大队团委创办的《山魂》、测绘队团委创办的《地质测绘报》等十余种早期青年地质文学刊物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5、意义与效果:这些青年地质文学刊物的创办与交流,在贵州地矿系统形成了浓厚的文学创作氛围,吸引了大批中、青年文学爱好者,为后来贵州地质文学队伍的建设准备了人才条件。
   因而,这一时期可称为贵州地质文学的自发芽萌期。
  (二)贵州地质文学的培育成长期(1983-1992年)
     1、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思想战线拨乱反正,各行各业大干快上;
     2、行业形势: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并行;年轻职工队伍进入思想的成熟期,人生的价值追求趋于明确。
     3、社会特点:何世光、李发模、叶辛、李宽定、顾文光等作家的作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成为引人注目的贵州文学现象。
     4、标志性事件:
    (1)1983年,贵州省地矿局党委顺应广大地质文学爱好者要求,由局宣传部牵头,局团委与局工会协助,共同创办了《杜鹃花》地质文学期刊。主编:李绍珊、副主编:袁浪、彭德全、李裴。《杜鹃花》顾问王蔚桦老师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发刊词。
    李绍珊是《杜鹃花》的创始人,是贵州地质文学的奠基者。
    (2)1985年,在贵州省地矿局宣传部李裴的策划下,《贵州日报》出版了贵州地质文学作品专版,陈跃康的散文《路》被选载,这是贵州行业文学最早的文学专版。
    (3)1987年,在《杜鹃花》编辑部的策划下,地矿局邀请著名作家叶辛、顾汶光、王蔚桦、何光渝前往黔西南金矿区实地采访近半个月,在贵州地矿局工作的陈跃康全程陪同,作家们采写、创作了一批反映贵州黄金找矿重大突破的报告文学作品,社会反响极为强烈。陈跃康创作的《夜宿紫木凼》登诗歌,发表于《贵州日报》娄山关副刊。
    (4)1985-1990年期间,《杜鹃花》编辑部多次邀请著名作家、诗人何士光、李发模、李宽定、石定等举办创作笔、座谈会,培养地质文学新人,提高《杜鹃花》质量;于此同时还邀请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知名记者深入地质队采访,创作了大量深度报道和纪实文学作品。这是《杜鹃花》最为活跃的黄金期。
    (5)这一时期,袁浪的武侠传奇小说自成一体,影响广泛,并有两部作品被长春电影制片厂(《血溅秋风楼》)和北京电影厂(《无名三峡客》)拍成了电影。
   5、标志性成果:
    (1)《杜鹃花》编辑、出版了十四期,培育了近百人的贵州地质文学创作骨干队伍,蓄势待发;
    (2)1990年,贵州省地矿局与贵州省电视台和作拍摄了全面反映贵州地质工作成果与地质队员生活的六集系列电视专题片《高原拓荒人》,撰稿人陈跃康。作品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评为贵州省“新长征杯”职工创作一等奖。
    (3)1992年,在贵州省首届“新长征杯”职工文学艺术创作评奖活动中,贵州省地矿局在九个评奖项目中夺得小说、诗歌、散文、影视片、歌曲等六个一等奖及若干二、三等奖,引起全省轰动。
    (4)在第二届全国宝石文学奖评选中,欧阳黔森获诗歌一等奖,袁浪作品《春雨细无声》获小说一等奖,陈跃康作品《小站挑夫》获小说二等奖。
  (三)贵州地质文学的发展收获期(1993-2000年)
     1、时代背景: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浪潮,人们纷纷下海,市场经济正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2、行业形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质工作体制面临巨大冲击,地质部门投资锐减,开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地质队员的新挑战、新机遇;
     3、社会特点: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失落与期待并存,困惑和拼搏同在;地矿部门传统的中央直属体制解体,属地化管理成为现实。
     4、标志性事件:
     (1)《杜鹃花》创始人李绍珊退休,陈跃康离开地矿局宣传部,下海经商,袁浪接任《杜鹃花》主编;
     (2)这一时期编辑、出版了《杜鹃花》十二期,贵州地质文学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
     (3)贵州地质文学作家群更加成熟,纷纷从《杜鹃花》地质文学园地走出来,融入社会文学的大家园。103地质大队职工欧阳黔森、106地质大队职工冉正万,先后成为了签约作家,声名渐起;
     5、标志性成果:
     (1)2000年,贵州省地矿局编辑、出版了三卷本的贵州地质文学丛书《高原拓荒人》,分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三集,共约120万字,堪称跨世纪的贵州地质文学经典!
     (2)王蔚桦作品《黄金高原》被拍成四集连续电视剧;
&,;nbs,p;    (3)陈跃康创作了六集旅游系列电视片《永远的长江》;
  (四)贵州地质文学的变革转型期(2001-2008年)
     1、时代背景:新世纪、新千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地质工作环境发生较大改变,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更加现实和趋利,唯有心存文学追求的人们,矢志不渝。
     2、行业形势: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地质资源的保障,国家增加了对地质工作的投资,地质行业大环境得以好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社会特点:发展经济,仍是社会的主导势力,经济社会、经济意识、利益追求成为强势理念,贪腐现象层出不穷,地质不门也难幸免。
     4、标志性事件:
     (1)贵州省地矿局与省国土局合二为一,又一分为二;
     (2)《杜鹃花》停刊,贵州地质文学创作活动转为自发行为,纷纷编书出版,自我总结;
     (3)贵州地质文学骨干分流发展:或成为专业作家、或从商、从政;
     (4)2004年,《贵州日报》等十一家媒体发起了“山水杯贵州文学风云榜”活动,由贵州山水旅行社冠名资助,欧阳黔森获“贵州文学先生”称号,并被聘为贵州山水旅行社形象代言人。
     (5)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贵阳学院资深教授、著名诗人王蔚桦老师率先提出了“贵州地质文学现象”的概念。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于2007年举行了“贵州地质文学现象”专题研讨会,其研究成果收入了《时代的追问》一书(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6)贵州省地矿局在局五十年之际,与贵州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九集电视专题片《苗岭先行兵》,撰稿人何毓敏,电视片播出后,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
     5、标志性成果:
   (1)欧阳黔森在《十月》、《当代》等全国知名文学刊物连发作品,在全国文学界一鸣惊人,
   (2)冉正万小说创作异军突起,出版《跑着生活》作品集;
   (3)李绍珊老当益壮,佳作叠出;出版了《桃花六记》等专著;
   (4)袁浪、陈跃康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风云海龙囤》,获“贵州山水杯”全省电影剧本创作一等奖。
   (5)刘龙才开拓旅游科普:出版《神奇富饶的贵州》等专著;
   (6)陈履安勤于哲学思辨,其科普作品获全国二等奖;
   (7)冯飞创作历史长篇小说《大清血地》;
   (8)陈跃康专注于“贵州山水”旅游企业文化品牌打造,出版作品集《如此梦想》;
   (9)何毓敏坚守地质文学家园,出版散文集《月亮贺卡》,创作、拍摄了九集电视专题片《苗岭先行兵》。
  (五)贵州地质文学的复兴再造期(2009-现在)
     1、时代背景:强势的经济社会,呼唤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这已成为不可阻档的历史必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顺应了这种趋势。
     2、行业形势:连续多年的好机遇,令地质部门的一些领导人饱尝了经济收益的甜头,也吃够了丧失文化价值追求的苦头。痛定思痛,贵州地质文学的旗帜仍要高高举起。
     3、社会特点:当代社会的是非观、荣辱观、诚信观及人生追求、奉献精神有了越来越明晰的分野和判断,这应是价值观领域里的拨乱反正,因此,人们重新审视、推崇雷峰精神。
     4、标志性事件
     (1)2009年重新成立贵州地质文联;
     (2)贵州地质文学的纪实作品成为这一时期的创作热点与亮点,成果累累,如《甘霖行动》等;
     (3)陈跃康散文《都柳江三章》,在“美文天下.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中荣获金奖;
     (4)《杜鹃花》创办人之一,贵州地质文学早期重要开创人、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文艺理论硕士李裴提出了“贵州地质文学三十年”的现当代文学理论新概念。
      (5)在贵州省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贵州地质文学有10位代表出席会议,盛况空前。
     5、标志性成果:
    (1)《杜鹃花》复刊,现已编辑、出版了六期;
    (2)2012年3月16日,贵州省地矿局将举行“贵州地矿文化建设发展大会”及“贵州地质文学三十年成果展”;
    (3)2011年,从贵州地质文学队伍中走出来的欧阳黔森高票当选贵州作家协会主席;
     
   二、贵州地质文学三十年主要成就
     (一)团结、培养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贵州地质文学骨干队伍共约200余人,其中参加中国作协和省、级作家协会会员有40余人;很多文学骨干走上了重要工作岗位。《杜鹃花》重要的创办人、《杜鹃花》副主编之一的李裴,现任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杜鹃花》重要的创办人、《杜鹃花》副主编之一的彭德权,现任贵州省政法委副书记;《杜鹃花》的创办人之一的王林,现为省地矿局副局长;《杜鹃花》编辑成员之一的刘宝静,现为贵阳电视台台长;《杜鹃花》编辑成员之一的周万强,现为省地矿局副局长;《杜鹃花》第二任主编袁浪,两度当选为贵州电影家协会主席。
     三十年来,通过群众性文艺活动,贵州地质文学培养和输送了近300人的文学创作人才,形成了颇具影响、令省内外瞩目的作家群。李绍珊、袁浪、拓石、平中凡、张子原、刘龙才、陈履安、刘耀辉、程儒贤、邹宝祥等老一辈地质文学作者宝刀未老;欧阳黔森、冉正万、陈跃康、何毓敏、管利明、龚章河、欧德琳、刘道明、刘宝成、冯飞、秦连渝、童洁等中间力量异军突起;詹海燕、张国陵、丁海波、林小会、宋东、吴嘉、田景轩、周丽娜、徐立等年轻一代茁壮成长。这些地质文学骨干中不少人员但任了贵州各级文学协会、学会的重要职务。
     1、欧阳黔森: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全国人大代表;
     2、陈国栋:国土资源部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全委;
     3、冉正万:《山花》副主编;
     4、何毓敏:贵州地质文联主席、国土资源作协常务理事;
     5、秦连渝:贵州散文协会会长;
     6、陈跃康: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土资源作协理事;
     7、管利民:清镇市作家协会主席等。
     8、刘宝成:贵州记者协会办公室主任;
   (二)坚持三十年,创办了贵州地质文学期刊《杜鹃花》,成果累累。
     1、共编辑、出版《杜鹃花》了三十二期;
     2、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及评论等各类地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
     3、印刷、交流《杜鹃花》刊物约10万份,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三)编辑、出版了三卷本贵州地质文学丛书《高原拓荒人》,共约120万字,具有标志性意义。
    (四)连续十届在贵州省“新长征杯”全省职工文学艺术创作评奖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累计获奖作品约150项,其中获一等奖作品二十余件,在全省数十个行业文学协会中名列前矛。
    (五)贵州地质文学作者队伍出版文学作品集琳琅满目。
      1、欧阳黔森,出版作品十余部,电视剧作品数百集;
      2、冉正万,出版作品十余部;
      3、李绍珊出版作品六部;
      4、袁浪出版作品四部、电影两部;
      5、刘龙才出版作品七部;
      6、陈履安出版作品六部;
      7、何毓敏、冯飞、陈跃康、管利明、李文炎、李承钰等都有文学作品出版。

   三、贵州地质文学与贵州地矿文化的相关性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学自然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又是文学的重要养分。如果说文化是一种庞大的社会结构,包罗万象,文学则是这个结构中的重要质点。这个质点所蕴含的能量具有热核聚变的效应,她的能量的释放和辐射,可以影响整个文化结构。就象《诗经》可以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结构、诗词可以影响唐宋时期的文化结构一样。
     贵州地质文学就是贵州地矿文化结构中的优良质点,贵州地质文学质点能量的释放和辐射,将改善和优化贵州地矿文化的结构,从干部素质提高、企业管理制度设计、职工人生价值追求、和谐地质环境形成等方面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积极促进贵州地矿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这些年来,贵州地矿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就贵州省情与地矿局情来看,坚持贵州地矿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离不开贵州地质文学这一优良质点的发扬光大和进一步培育与呵护!
     由于绿野从旅游企业回归地矿文化岗位时间不长,掌握资料有限,难免挂一漏万,仅以史纲形式拟出框架,待日后具体添充,以上内容供参考!


                                           2012年3月12日于绿野诗棚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