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过去是一种享受——读许桂林文集《往事迷茫》

来源:作者:凌志兵时间:2012-02-21热度:0

                  回味过去是一种享受
           ——读许桂林文集《往事迷茫》
                            凌志兵
    到合肥参加省文联召开的“安徽中国作家海选会”,选举出席下一届作代会代表时,桂林先生签名赠送我一本最近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集《往事迷茫》,看着这部端庄厚重的书,我一口气读个痛快。心中的感受在键盘上流淌。
    形散而神不散。桂林先生的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表述的中心思想十分明确而又集中。他在文集的首篇《往事迷茫》一文的开头就思索一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他们越活到后来,越将这隐秘包裹在心灵深处,至死也不肯吐露,因而给活着的人留下多少迷茫和多少疑问。”而他在此文中以细腻的语言刻画了父亲与胞兄弟——大哥之间的隐私,回忆得津津有味,确实让人回味无穷。他把老人们纠葛拉长记忆的长线,讲得头头是道,真是让人记忆犹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过去,而父辈之间的悬念至今还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因此他在作品的最后写道:“唉,父辈们心中的隐秘有时是宁愿带到棺材里也不愿让我辈得知的。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太复杂,不为人道的隐秘太多了吧。我至今都搞不懂大爹和父亲在含含糊糊中吐露出的一点蛛丝马迹究竟是什么意思,大爹和父亲一生都没有和解,对我来说永远是个谜。我曾想有机会见到大爹一定要问个明白。但我从故乡返回后,很快就到农村插队落户了,直到大爹去世,我都没有能够再见他一面。”桂林先生在回忆和叙述的过程中,跨越几十年的历史,但他始终没有丢掉一条“迷茫”的主线,在解谜的岁月中仿佛感悟到不少东西,从而获得了谜底。
    从回味中寻求哲理。读桂林先生的作品,其实也是一种回味。因为他与我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人生经历几乎相似。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出生活中的哲理,还能寻求人生的感悟。像他在《悠悠岁月里的钟声》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时代的人生轨迹。他把下放插队时母亲送给的一只座钟保留50多年的风雨历程,描写得栩栩如生,真是“它永远的滴滴答答走着,和岁月同步,从来没有出过毛病。这么多年,它伴随我下乡,伴随我进城,伴随我走过生活的风风雨雨,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而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这滴滴答答的钟声,曾想过前程的迷茫,感到生命的空旷,悟到人生的悲哀等等。他曾经说过,“我的这个座钟却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的喜悦”、“岁月在钟声里流过”、它“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这座鈡却给了他“人生的启示”。他从收藏一座钟的记忆中寻求到人生的最大快慰,他的哲理见证了他成功的人生道路,而他所写的《故乡在梦里》、《天涯慈母心》、《记忆永恒》和《雪花飘飘到年关》等等都是充满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它激励着读者从反思中求奋进!
    回味中的享受。桂林先生是个上海人,而人们却把他说成宿州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已经被“融入”宿州了。他说“这是一种缘分”。正如他在《我那遥远的岁月》一文中所写的那样:“我长期在淮北宿州生活,有时竟也忘了我是上海人。”而插队6年,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淮北人的淳朴、忠厚以及对困难生活的承受力不止一次地震撼过我的心灵,使我从中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还说:“但是,淮北人给我的并不完全是困难、沉重。淮北也有幸福,有浪漫,有爱情;淮北和我的不解之缘充满着浓郁的温馨和深深的乡土气息。……”从桂林先生充满人情味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感的热血青年。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受到锻炼,这也充分证明他是强者,他是能经风雨并能见到彩虹的人。他理解农民之苦,他从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人生的价值,并把对农民的爱融入到心灵深处,化着为民解困的动力。这正是桂林先生最大的精神享受,也给读者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读着这样的作品,怎么不让人心旷神怡呢?读着桂林先生文章无形地感到一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
    桂林先生是中国作协会员,安徽作协理事,宿州作协名誉主席,他的作品散见《安徽文学》等报刊杂志,他创作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琵琶行》和小说集《两个世界之间》已经广为流传,愿桂林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拓宽生活视野,写出更好更多的文学作品以飨读者!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