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随笔

来源:作者:陶复元时间:2012-01-29热度:0

 
顾不得13个小时的火车蜗牛般爬行,顾不得一路旅途劳困,我终于从东海之滨台州经过山城重庆来到我国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高原城市、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昭通。昭通旧称乌蒙、朱提。是云南三大坝子之一,(注: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因此地所产“朱提银”而闻名中外,当然名声在外的更在于昭通的文化,在文化界享有“民国时期的昭通书法足以代表云南书法”的赞誉。近现代史上名垂青史的刘平楷、罗炳辉、龙云,卢汉和国学大师姜亮夫、著名学者肖瑞麟、邓子琴、张希鲁、谢饮涧,时代英雄徐洪刚等一大批雄才俊杰使昭通山水殊胜,人文增辉。 在当代更有小说界的“昭通现象”。可见其历史、文化底韵不容小窃。今天我借浙江台州—云南昭通“书道因缘”书法交流的机会去慢慢地揭开她的“庐山真面目”。
2011年10月31日上午在昭通书法家李文治的陪同下,我小许休整后,驱车来到了位于昭通市新城区的昭通人民新修建的昭通师专新校园(注:2011年年底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昭通师专升格为本科昭通学院),与早早等候在昭通师专艺术系展览厅的昭通书法家张荣炯等书法友人一起切磋布展与开幕事宜,展览最后在大家紧张有序地工作下取得了圆满成功。11月2日上午的展览开幕式博得了由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和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主办、昭通师专协办的“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为这场书法盛会的召开,台州昭通两地近50名参展书家精心创作了60余件精品力作。在座谈中,大家就象久别重逢的老友就书法趣事、书法创作的心得体会、当前书法风格取向与书法大赛评审机制等展开激烈探讨,大家有的放矢,畅所心迹,席间特别是东道主昭通师专政史系教师许云拿出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昭通书法》样书,给大家提供了研究昭通书法的有力资料。书中许云提出了自己对昭通书法许多有见地的看法,譬如对云南第一汉碑《孟孝琚碑》的产生年代问题,综合研究了许多资料,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动情地说《孟孝侯琚碑》就在昭通市实验小学院落内,不能随便参观,已经严格地保护起来,待会与相关部门沟通下带大家去实地考察下。大家的心情格外激动:“你们台州人好眼福,说起来我们自己也没有见过的。”说得我“脸都红”了,《孟孝琚碑》是我心仪已久的“对象”,现在终于可以一睹“芳容”了。
《孟孝琚碑》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石”。今天她就座落于昭通市实验小学操场西南角的一间富有民族特色的亭子里,亭子正门上方由时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题签的《孟孝琚碑》纪念馆,乘昭通文物管理所同志没有来的空隙,我们端详着昭通市实验小学校园,门外雄伟壮丽的汉柏告诉我,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此地原是昭通文庙,随着时代的发展,昭通文庙也已经奄奄一息,拆得差不多了,唯独《孟侯琚碑》幸运地保护下来。
在昭通文物管理所同志打开二道大门的刹那间,我们惊异地说:很难想象,此地缺一把锁匙都不能见到《孟孝琚碑》。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当地文保部门特意在旁边按原样复制了《孟孝琚碑》,大家一致认为就是这块复制品现在也成文物了。我们俯下身好好地观察了复制品中的碑文,再细细地看红门里镶嵌在墙壁上的真迹《孟孝侯琚碑》,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绪多因素影响,也可能是《孟孝琚碑》碑刻本身的原故,《孟孝琚碑》已经沙化严重,面目全非。对于《孟孝琚碑》具体产生年代,众说纷纭,有西汉一说,也有东汉一说,有道是公有公的道理,婆有婆的主张见解,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有留待后人去分清它本来的面目。
《孟孝侯琚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永元八年(公元96年)、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等六说。前后相差竟达230年之久。据原碑的官刻、字体、文风来考查,以永寿2至3年立碑较为可信。
此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梁启超语)。
2006年05月25日,孟孝琚碑作为汉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河南美术出版社早在1989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孟孝琚碑》书法碑帖,供海内外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研究、临摩。此次昭通之行,昭通画廊杨经理赠阅我几本《孟孝琚碑》,孟孝琚碑以后不可能再拓,非常感谢河南美术出版社的战略性眼光。让我们有机会在空闲的时候翻看《孟孝琚碑》,也让我不时的回忆在昭通的短暂时光,曾经的台州—昭通书法交流展,如今的我早已回到台州,座拥书房,我想说彩云之南的书法同道们:你们还好吗?你们的书艺长进了吗?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