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小说

黄金部队传奇

来源:作者:张友堂时间:2014-11-29热度:0

                                        黄金部队传奇
                                            二
  乔云彪接受任务后,立即在全营四百多名干部战士中,挑选了二百名精干官兵,组成了押送黄金大队。又在这二百人中挑选出二十五名身体强壮、政治觉悟高、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士,让他们穿上老百姓的衣服,由副营长张子强带领,身带驳壳枪,每个人身上藏带二百两黄金。
  乔云彪把部队编为三个中队,九个小队。三位连长分别为中队长,几名排长担任小队长。
  一切准备就绪,出发前,军区首长特意前来送行。司令员十分认真地一一检查战士们的装备情况。当他看到一排长身上带着一捆绳子时,不禁有些好奇地问:“你带着绳子干什么?”
  一排长说:“首长,也许会用到。绳子不沉,先带着,省得到时候用时抓瞎。”
  司令员高兴地连连点头。
  司令员对部队的准备工作很满意。最后,司令员强调了这次护送任务的重要性,并重新宣布了护送纪律。
  司令员说:“这次任务十分重要,同志们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任何人不许透露部队的任务、运送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兵力和交接情况等。”
  部队出发了。
  开始的一段路程,部队行进的十分顺利,在高密过胶济铁路的封锁线时,炮楼里的鬼子、伪军一听乔爷爷借路,一个个又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开枪,部队很顺利地通过了封锁线。
  部队一路走来,都没有遇到大麻烦。
  部队进入了诸城,这一带鬼子不多,乔云彪紧张的心情有些放松了。
  一天夜里,运送部队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急行军,在凌晨三点多钟,来到了诸城县中部的一个堡垒村——卜家庄。
卜家庄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庄。村子虽然不大,但是村子的地势却很特殊,东、西、北三面都是十来米的陡峭悬崖,无人能够上下。只有村子的南面是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同外界连接。据说,卜家庄的先人们在逃难时,为了村里人以后生活的安全,特意选了这样一个地方。后来,村里的人们为了防土匪,又对东、西、北三面进行了修理,悬崖变得更陡峭。南面就成了村子的唯一通路了。村子的北端最高处有一座土地庙。村子里的老百姓为了八路军的行动方便,几年前就把村子里所有的狗杀掉了。
  到了村口,乔云彪命令一连长派人警戒。一连长命令一班长带领八名战士警戒。
  一班长带领八名战士们,来到离村口十几米远的一个低洼处。低洼处有村里百姓垛的几个大柴堆。一班长命令战士们隐蔽在几个草堆里。    
  乔云彪带领其余的部队悄悄地进了村子。为了不打扰老百姓,乔云彪命令战士们不要到老百姓的家里去,在大庙周围的避风处就地休息。
  乔云彪到了大庙前,找到一堆柴垛,在柴堆上躺下就要睡觉。
  张参谋走到他身边说:“乔营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增加几个流动岗哨。”
  “不用了。你放心好了,这一带周围没有太多的鬼子。有一个班的岗哨,小股鬼子也攻不进来。”
  一会儿,躺在柴垛上的乔云彪就鼾声如雷了。张参谋也清楚这一带确实没有太多的鬼子,可是,他总觉着不踏实,久久不能入睡。
  晚秋的夜里,天气已经很有些冷意。身穿单衣的八路军战士们,一个个在冷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战士们几个人靠在一起,用体温互相取暖。 
   一班长参加八路军已经三年多了,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他和刚参军半年的战士小刘靠在一块儿,互相取暖。
  小刘刚刚十八岁。
  “班长,我们怎么不在高处放哨?却在低处放哨,在高处不是看得更远吗?”
  “小刘,夜里放哨不同白天,夜里在低处借着天空的反光,才会看得更远。不信,你试一试。”
   小刘站起来、蹲下,又站起来,试了几次,果然在低处比在高处看得要远。
  “班长,我真服你,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小刘,行军打仗多了,你就知道了。”
   “班长,你想家吗?”
   “嗯,怎么不想?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了,不知道我那儿子还认不认识我?唉,那家伙,我上一次见他时四岁了,很淘气。今年已经六岁了,不知道会怎么捣蛋了?”
  小刘听得到班长从心底里发出的笑声。
  “怎么,小刘,你也想家了”
   “嗯。”小刘低声答应着,他的眼前浮现出了父母的身影。
……
  “班长,我怎么这么困?”过了一会儿,小刘说。
  “实在困了,你就睡一会儿吧。这里有我盯着。”
   时间不长,一班长的两只眼睛也睁不开了。
   拂晓时分,一班长和八名战士,实在抵御不住疲劳和瞌睡的侵袭,一个个趴在草堆上。在冷风中进入了梦乡。
                                         三
  村外,一支三百多人的日军精锐部队,借助夜幕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靠近了村子。鬼子在村子的南面,悄悄地扇形展开,对村子形成了包围之势。
  鬼子们在通往村子的主要道路口上,简单地修筑了工事,架起了机枪,封锁了进出村子的几条通道。在一处平整的地里,架起了小钢炮。
  三十多名经过特殊训练的鬼子兵,在鬼子少佐夏目一郎的带领下,隐蔽在一片片还没有收割完的庄稼地里,匍伏着前进,悄然接近村子。
  离村子还有四五十米,夏目一郎命令鬼子们停了下来,静静地卧在农田里,等待着进攻的信号。这些鬼子们准备发动突然袭击,打八路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行动的鬼子最高指挥官横木犬养大佐,站在离村子几百米的一块农田里,和几个鬼子军官,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村里村外的情况。他们一遍一遍地搜索着村子外面八路军的岗哨,想先静悄悄地干掉八路军的岗哨,然后,再发起突然进攻,把这支八路军的队伍一网打尽,截获全部黄金。
  但是,鬼子军官们搜索了几遍,都没有发现村口草堆中的九名八路军哨兵。
  横木犬养有些狐疑,这支八路军队伍怎么不布置岗哨?是疏忽还是没有基本的战术修养?
  时间不长,炮兵阵地、机枪阵地、和特种兵的鬼子都先后赶来向横木犬养报告,一切准备完毕。横木犬养认为已经是万无一失了,于是,他下达了向村子进攻的命令。
  鬼子的小钢炮开始“咣!咣”地开始向村里开炮,炮弹从弹膛里带着红光而出,划过夜空,呼啸飞向村子。鬼子的机枪也开始射击,一条条机枪喷射着火焰。鬼子们开始向村子发起了进攻。
  鬼子的迫击炮弹落在村子里,爆炸后形成一一团火光,映红了村子的上空。
  潜伏在农田里的夏目一郎听到爆炸声,大喊一声:“行动”。一个个鬼子从农田里钻了出来,端着轻重武器,猫着腰,迅速向村子跑去,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村边。
  村口的八路军的哨兵们被突然响起的炮声惊醒过来,他们睁眼一看,黑压压的一群鬼子已经距离他们只有十几米了。小刘禁不住“啊”地惊叫了一声。一班长说:“别怕。”
  一班长迅速环视了一下围过来的大群鬼子,他也感到十分吃惊。作战经验丰富的他心里十分清楚,眼前这么多近距离的鬼子,凭他们手中的这九杆枪,已经是无法阻止住了。不过,转念之间他就有了主意。他大喊一声:“撤!”,八名战士在一班长的带领下不放一枪,转身就向村子里跑去,他们一边跑一边大喊:“鬼子来了!鬼子来了!”。
  夏目一郎看到这种情形一阵高兴地“哈哈”狂笑,心想,这些八路军竟然是这样胆小不经打,一群怕死鬼。他下令鬼子们不要开枪,命令鬼子们跟在八路军哨兵们的身后,向村子里进攻。
  夏目一郎所带领的这些鬼子兵,是鬼子的特种部队,每个鬼子都是从众多鬼子兵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又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擒拿格杀都有一套,擅长近身作战。夏目一郎暗中得意,他认为跟随在这几个八路军的身后进村,对鬼子们十分有利。跑在前面的这些八路军,无疑地成了鬼子们最好的挡箭牌。村子里的八路军即使发现了这些鬼子,因为怕误伤自己人,也不敢对鬼子们开枪拦截了。鬼子们可以畅通无阻、不费吹灰之力、无需任何代价地攻进村子里。进了村子,他手下的这些特种兵就能充分发挥近身作战的长处,以一当十,把八路军全部消灭。
  听到鬼子的炮声,乔云彪一个激灵醒来了,他和已经来到身边的张参谋立即跑到大庙前,观察敌人的情况。
  天很暗,他们站在高处向村外望去,只看到鬼子迫击炮弹出膛的火光和鬼子机枪射击时突出的一道道红光。乔云彪从敌人的火力判断,清楚这不是小股的鬼子,押运部队被大批的鬼子包围了。敌人的火力很猛,突围出去不是件容易的事,乔云彪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了。
  几分钟之后,战士们在大庙前集合完毕。乔云彪、张参谋、张副营长和三位连长凑在一起,迅速研究了突围的方案,三中队在前突击,一中队殿后掩护,二中队居中。二中队负责保护携带黄金的战士,绝不能让这些战士中的一个人掉队。乔云彪十分严厉地对部队下达了命令:“不能开枪暴露目标,不能大声说话,准备好手榴弹,等靠近鬼子的阵地时,用手榴弹炸开一条血路,突围出去。”
  九名八路军哨兵边跑边喊地进了村子,他们跑进了村子里的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街道宽两米多,两边都是青石块垒成的一人多高的墙。很快,鬼子们也紧随其后,蜂拥着钻进了这条街道。钻进街道的鬼子因为人多而拥挤成了一团。鬼子们离八路军哨兵只有七、八米远了,眼看跑在前面的八路军就要成为鬼子们的囊中之物,夏目一郎发出了一阵得意的狂笑,大喊着“抓活的!抓活的”。
  突然,一班长大喊一声:“扔枪!”,九名战士一起弯腰,把手里的枪丢在了街道上,并顺着街道用力把枪向前推去,九条枪随着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向前滑出了七、八米远。夏目一郎看了八路军的这一举动,心中十分纳闷,不知道这几个八路军在搞什么名堂,他们怎么把枪也扔了。但是,容不得他多想,鬼子们已经来到了八路军的身后。
  随着一班长的一声大喊:“拉手榴弹”,九名八路军战士忽然一起转过身来,一个个拉开了身上所带的全部手榴弹的火线,高喊着扑进了鬼子群中。此时此刻,夏目一郎才明白过来。但是,鬼子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他和许多鬼子一样,发出了惊叫声。随着一声声剧烈的爆炸声,浓烟腾空,火光闪烁。火光中,血肉横飞,断臂升起,鬼子的钢盔飞到了空中。九名八路军战士和冲进村里的鬼子们同归于尽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