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小说

发人深省的100个故事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2-06-25热度:0


                                       发人深省的100个故事

    (古典故事)
                                          志士与廉者
                                             王国良

    尸佼,是战国时候的鲁国人,是商鞅的师傅,人们尊称他为“尸子”。商鞅被车裂死后,尸子恐获罪,逃到蜀国。
刘向在《荀子书录》中评价尸子著书“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术”﹐似曾有法家倾向,就是说,尸子的思想体系只是基本上接近法家,实际上,尸子是杂家。
    《隋书•经籍志》杂家记载: “《尸子》二十卷﹑目一卷。梁十九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其九篇亡﹐魏黄初中续。”可见原书在三国时已亡佚一半﹐所以黄初(220~226)中才续补了九篇。 
    《尸子》一书早佚,后由唐代魏徵、清代惠栋、汪继培等辑成。《汉书•艺文志》中才著录《尸子》有二十篇。
    在《尸子》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来到了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北,师徒们又饥又渴,再也走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
    孔子就吩咐弟子子路去找水喝,子路就去找水去了。
    一会儿,子路捧回来了一瓢水,高兴地对大家讲起了取水的经过,并且向大家兴致勃勃讲起了这个水泉有个怪名字。
    众人一听,来了兴致,赶紧追问:“是什么名字?”
    子路说:“泉的名字叫‘盗泉’。”
    孔子口渴得很,水瓢已到嘴边,一听说这泉叫“盗泉”,立即放下水瓢,不喝水了。
    大家都很奇怪,就问先生有谁不喝的原因,孔子说:“我讨厌这个名字!”
    孔子于是率领着大家忍饥挨饿,继续赶路。
    《礼记•檀弓下》中也有一则故事,原文是这样的:“齐大饥, 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 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年齐国闹饥荒,有个叫做黔敖的人就在大路上放上一些施舍的食物,来等待饥饿的过路人来吃,有一个破衣破鞋的路人来了,这个过路人已经饿得奄奄一息,黔敖就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喝的,招呼来人说:‘喂,来吃吧!’没有想到,过路人竟然扬眉怒目说:‘我就是因为不接受不恭敬的食物,才饿到这种程度的!’就谢绝了黔敖的施舍,继续向前爬去,终于饿死在路上。”
    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记了这么个故事:“ 羊子曾经在赶路时,在路上捡到了别人遗失的金子一饼,回家后将金子交给妻子。他的妻子对羊子说:‘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且你是捡别人丢失的东西来谋得好处却玷污了自己的品行这种行为呢!’”
    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丢回了原处。


    (身边的故事)
                                        书记吃百家
                                           王国良

    说是在重庆和四川交界处,有一个镇党委书记,好吃乱喝瞎拿,并且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嗜好。
    书记对自己的嗜好津津乐道,他常常在大会上讲:“我喜欢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喝百家酒,用百家的东西,龟儿子的,啷个这么做呢?这是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的结果,党号召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要一竿子扎到群众中去,你不和他们吃穿住用在一起,请问,你是不是疏远群众?啷个密切干群关系吗?格老子的你,你还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片吗?”
    与会者皆认为书记说得有道理,纷纷仿效。
    书记回到家,将大堆的东西交给妻子,诡秘地笑笑,对妻子说:“我这个吃百家饭的书记不仅干群关系处理得好,我的家庭关系也处理得很巴适哟!你看,我排着队从东面吃到西面,我就不用买菜做饭,我穿百家衣,我就不用花钱买衣服,我喝百家酒,我就不用和家里的酒,我用百家的东西,我干脆连用的东西也不买了,我啥子东西都不用家里的,堂客你就不会埋怨我,你一不埋怨我,我的家庭就和谐了,我的家庭和谐了,反过来又会促进我的工作,啷个说不好哇!”
    妻子一听,连称有理,马上鼓励丈夫,还要开动脑筋,挖尽一切潜力,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上一层楼,免得别人怨我不支持丈夫的工作。
    丈夫听了妻子的话,连连答应:“要得!要得!我会好好整,一定要整的巴巴适适的,来个小娃娃穿灯笼裤,一笼统。”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