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小说

《亮剑》李云龙原型王近山将军传奇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2-04-24热度:0

                   《亮剑》李云龙原型王近山将军传奇 

                                                                       王国良
    开篇语             《亮剑》与将军

    王近山将军与我同乡,这是我的荣幸和骄傲,将他的英雄传奇介绍给大家,当是我的使命。
    “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个将军,他就像传说中的荆棘鸟,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他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只是放开那可与夜莺媲美的歌喉,直到生命之终点,但是,当他扑向荆棘时,他是知道的,他是明明白白的,然而,他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不!他并没有死,涅槃后的那只荆棘鸟,终于修得正果,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火凤凰。” 
    这是都梁先生对他的小说《亮剑》所做的一番介绍。
    纵使占了烟尘,牡丹也还是牡丹,纵使彩笔晦暗,瑞宣之上亦有诗篇,纵使太早遇见,芍药花开或嘱缓缓,红尘世景终要看淡,指尖的幸福也是那么浅,守住了自己的心,倒有那么一丝光影,留有这世间原初的闵虔,容我静置眉间。
    这是都梁先生写《亮剑》时的感受。
    生活中选择亮剑也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意志,楚云飞斥责参谋的话语犹在耳边,只是听进去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懂得避敌锋芒,韬光养晦,可是谁又愿意在危难时刻为我们亮剑?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民族泯灭了一种永生的精神,这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也是人格上的,人格,只是作为一种对自己的忠实,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做人做到荣辱皆忘,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是都梁先生写《亮剑》的目的。
    都梁先生心中有一位荆棘鸟般美丽的英雄,先生把他写进了《亮剑》中。
    都梁先生书中的美丽的荆棘鸟,这只浴火重生的火凤凰,就是《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
    而李云龙的真实原型就是极富传奇人生的湖北红安籍的将军王近山。

                            第一篇    将军生平

    王近山是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生于1915年10月,卒于1978年5月10日。
    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黄安县高桥村的一个农民家中,汉族,亦名文善,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沦为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这一年,王近山18岁。
  1934年6月至1935年8月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战斗。 
  1935年5月参加长征。同年9月至1936年1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同年冬奉命南下,转战川康边。 这一年,王近山20岁。
  1936年秋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会师。指挥所部参加山城堡战斗。同年11月至1937年8月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第三八五旅副政治委员。 
  1940年5月至1942年6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八旅副旅长。 
  1940年6月至1941年5月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 
  1942年5月至1943年3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 
  1943年3月至1944年10月兼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这一年,王近山28岁。
  1944年春调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副书记。参与指挥定陶、襄樊等战役。 
  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第十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重庆市军管会委员。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 
  1949年12月至1950年9月任川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川东区委委员(至1951年3月)、重庆市委常委(至1950年12月)。 
  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川东军区司令员,1950年11月至1952年9月任党委书记。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校长。 
  1951年2月至1953年4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等战役,其中第五次战役中第三兵团所属60军180师遭受毁灭性重创,白马山战役中指挥万岁军38军进攻韩军第九师阵地失利未完成战役目标,之后所属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贡献突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3年5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1953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1954年8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务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这一年,王近山40岁。 
  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5月至1959年3月任北京军区党委委员。 
  1960年7月至196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 这一年,王近山45岁。
  1964年11月因生活作风问题曾经被降职并开除党籍。 
  1970年8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 
  1978年5月10日因病在南京逝世。这一年,将军63岁。

                          第二篇, 传奇人生

                一、    牙咬子弹,吓跑地主

    1930年,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席卷黄安,打土豪,分田地,均贫富,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一些地主老财惧怕革命的声势,乖乖的交出了房权地契,配合革命。但是,也有一些死硬顽固分子,负隅顽抗,不予合作,有一个萧姓的地主,很是顽固,革命者上门做工作,他极不配合,弄得做工作的同志没有办法。此时年仅15岁的王近山还是个小萝卜头,他挤在人群里看热闹。他看到这种情形后,就悄悄地凑近做工作的同志的耳边小声说:“别急,我有办法。”
    下午,地主正在家里的凉床上得意呢,突然看见王近山带着一群红小鬼,闯进了家里,小鬼们拿刀拿棒,王近山腰里憋着一把枪,嘴里衔着一枚黄澄澄的子弹,小鬼们高声叫着他的名字,在找他,吓得地主翻了院墙就跑,晚上,地主就自己乖乖地将房契地契送到了农救会。

            二、       二野的“两枝花”

    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在第二野战军是个风云人物,打仗不怕死,作战极富智慧,新招奇招,叫人防不胜防,敌手闻风丧胆,部下佩服之极,上级赞许有加,当时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另一枝花为陈锡联)被称为“二野的朱可夫”。

           三、           人们都叫他“王疯子”

    一场战斗,他有了“王疯子”的称号。
    1931年,刚刚参加红军不就的王近山就遇上了一场残酷的战斗。战斗异常残酷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弹药打完后,敌我双方展开白刃战,和王近山拼刺刀的是一个一个大个子的国民党兵,二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打红了眼,两人同抱以死一拼的想法,一同滚下山崖,大个子当场身亡,王近山却奇迹般地生还,从此,战友们都佩服他的勇气和胆子,都叫他--“王疯子”。
    王疯子还有疯的时候。
    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的的主持人是张国焘,张国焘有肃反癖,白雀园大肃反,各级干部死伤惨重。王近山所在团只剩下团长王宏坤(55年上将,建国后的海军政委)和几个营连干部。其它干部全都被冤杀了,一时间,人人自危,言行谨慎。总指挥徐向前让王宏坤接任军长时说了一句话:“现在只有你当军长了”。王宏坤把同样的话告诉了他的机枪连长王近山,让他出任团长。王近山就无所顾忌地到处他能当军长的话,出言放肆,同志们都为他捏一把汗,王近山一点都不怕,依然我行我素,人们都说:“王近山,你真是个不怕死的疯子”。
    对肃反、AB团极度不理解的王近山天天盼打仗,他要的是正义,他不信邪,他不怕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的是打仗,其他事我不管,打死一个敌人就赚一个,总比被肃反强。
 
    四、                  一个团歼敌一个旅

    王近山19岁就当了红军团长。
    少年团长的最光辉的战例是1个团全歼一个旅。
    红军长征到了川陕,国民党军队加紧了对红军的围剿。
    在川陕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中,双方一片混战。双方的士兵们极度疲惫,红军和国民党兵两军竟在一个地方宿营,宿营在这里的是国民党军的一个旅,旅长是郭勋祺。
    双方还互不知情,夜里,双方的警戒哨都睡着了,王近山半夜醒来,上茅房时,发现这种危险局面,惊出了一身冷汗,王近山虽然紧张,但是,他却临危不乱,他急中生智,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了,抓俘虏啊”
睡梦中的双方的士兵全惊醒了,双方以乱打乱,最后的结果是,王近山的红军一个团全歼国民党军的一个旅,旅长郭勋奇逃走。
    这次战役,成为四方面军反围剿的一大亮点。
    时势奇巧,后来,在襄阳战役中,时任又被王活捉,中将守城副司令的郭勋祺被被王近山活捉。

    五、                  义字当先,情留心间

    王近山对敌人以死相搏,似秋风扫落叶,冷酷无情,对待自己的同志却是极富情感的汉子,爱憎分明。
战友的警卫员成了他的亲人。
    王近山当副师长的时候,正过草地,身为副师长的王近山将军打摆子差点丢掉性命,战斗来临的时候,师长王友均亲率部队进攻,而让王近山将军留后养伤。战斗中,王有均师长阵亡。
    王师长留给王近山的是一瓶酥油和因为自责哭泣不止的警卫员。王近山就将哀思寄托在警卫员的身上,把他带在身边,当亲人看待,后来,这名警卫员就一直跟着王近山将军,最终成了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王近山珍藏着一把德国造的配枪,这把配枪是一位姓熊的师长的遗物,王近山睹枪见人,一生珍藏。
1935年,20岁的王近山成为了红军年轻的师长。上级任命他为88师师长,88师驻地较远,而王近山由于大病初癒,身体弱,91师的熊师长就主动要求和王近山调换位置,不巧的是,西路军西征中,熊师长被马家军俘获,马家军残忍的烧死了熊师长。
    这次悲剧是王近山心中一生的痛,熊师长留下的佩枪,王近山一生珍藏。 
    王近山见枪流泪,一生自责不已。

   六、                  全歼日本战地观摩团

    1942年,王近山是八路军新四旅的旅长。王近山奉命率领一个团和一些干部们去延安,当队伍行进到韩略村的时候,王近山发现了日本鬼子的一个战地观摩团正在附近,请示上级那是来不及了,见了敌人手就痒痒的王近山立即率军悄悄包围了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观摩团消灭殆尽,打了一个叫两国都震惊的胜仗。
    到了延安后,毛主席见了王近山就对别人说:“129师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很好! ”

   七                   两个“二杆子”成了好搭档 

    王近山和杜义德是解放军中有名的两个“二杆子”。
    解放战争中,王近山和杜义德分任六纵司令员和政委。早在红军时期,二人就曾认识,而且是打出来的交情。那时,杜义德人骑兵纵队司令员,王近山任师长。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的部队缴获一批战马,将军特别钟爱。在一次行军过程中,这些战马受了惊吓,怎么也不肯过浮桥,担任部队殿后任务的杜义德过来二话不说就毙了两匹马。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那些马在王近山心目无异于“美人”啊!而今,居然让一个小子枪毙了!二话不说就提着枪上去了,破口大骂:“妈了个X!你他妈敢枪毙我的马,我让你偿命!”拔枪就要打,杜义德也不是好惹的,“别说是马,耽误了部队行军,老子连你一起枪毙!”两人都骂对方是“二杆子”,警卫员吓哭了。后来徐向前来了,把王近山一顿臭骂。几年后,两人再次相见,已是我军的高级指挥员了。从此,两个脾气相投的将军开始了他们的搭档生涯,从晋冀鲁豫到大西南,再到朝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不打不相识,不骂不成交,率性、纯真,君子不计旧恶,是将军们的好品性!

   八              铁血军人、亮剑气质,军中的好男儿  
  
    爱请战,能血战,面对任何敌人都敢于亮剑,是王近山的特性。
  王近山将军指挥中野六纵参加定陶战役,部队主攻大、小杨湖,在野司会议上,将军请战:“六纵是年轻部队,让我们上,打得剩下一个连我就当连长,打得剩下一个班我就当班长,人都拼光了,我们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是役,六纵大胜,一战成名,荣升主力部队之列。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王近山将军没有和部队一起南下,他因为车祸摔折了腿,落下残疾,在后方休养。但他的部队仍然没有让他失望.“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刘伯承司令员勉励6纵将士的话。18旅坚守大、小雷岗,保证了全军快速通过汝河,16旅也有不俗表现。在淮海战役中,6纵成功策动国民党军110师廖运周部起义,从而在战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在这次战役中,王近山指挥三个纵队担任南集团主攻任务。6纵与黄维12兵团85军血战,打得那些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老兵彻底没了脾气。85军的一个团长在望远镜里看了6纵54团的一场血战后对他的部下说:“弟兄们,不打了,投降吧”。54团3营教导员左三星至今记忆犹新。 
  1948年底,全军整编,王近山被任命为3兵团副司令员,司令员是二野的“赵子龙”——陈锡联,他的铁哥们。4兵团司令是陈赓,从战功和资历上都比他大多了的老上级,王近山对任命没有意见。但是,他对5兵团司令任命有意见,将军指着5兵团司令杨勇,楞楞地说道:“那他呢,他凭什么?”邓小平说:“近山呐,你是一个好将军,确实是个好将军。打仗你比杨勇强,其他的他比你强,所以,你当副司令”。不过由6纵改编成的12军,还是由王近山兼任军长和政委。挺进西南中,12军解放重庆,将军任川东军区司令员(政委是谢富治)。 
  上甘岭战役,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将军给15军军长秦基伟打电话:“秦麻子,行不行?要不,我让12军(中野六纵)上去?”秦基伟说:“我不下,我死也要死在上甘岭!”秦知道12军是王的老部队,南征北战打了不少恶仗,硬仗!而15军前身中野9纵是太行地方部队升级而来的底子,解放战争中,隶属于陈赓4兵团(还不是陈最倚重的部队)战斗力不强,已经在军委的裁军名单中。而且,秦基伟知道,一个将领没有守住自己的阵地,在军界就再也抬不起头来。结果,12军副军长李德生奉王近山命令率2个师同15军死守上甘岭,一战成名。事后,将军说,秦基伟特别爱面子,中了他的激将计。回国后,王近山将军看电影上甘岭,结果中途退出,说跟真实的战场残酷程度天差地远。 
王近山将军打仗凶猛,影响力很大,所以麾下猛将如云:著名的三“剑客”:16旅旅长尤太忠(后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88年上将)、17旅旅长李德生(后任北京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司令、总政治部主任、七十年代的党中央副主席、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上将)、18旅旅长肖永银(后任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在粉碎林彪死党‘三国四方’中立下汗马功劳),此外还有共和国七十年代的空军司令:马宁(解放战争中六纵50团团长)、102团团长武效贤(上甘岭战役中投入的最后一个团,该团坚守阵地十余天仍极有杀伤力,而其他团只能坚守3天左右。武效贤因娶了个背景复杂的的老婆而影响在军中的升迁,他老婆的舅舅是杜聿明)
    这些部下,都是以勇著称,他们都在他们的老领导王近山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九,                   英雄难过“情”字关

    王近山将军一生奇伟,敢作敢为,敢作敢当,敢担责,用情如打仗,宁死不回头,叫人叹服。
  王近山将军一生战功赫赫,军中美名扬,在另外一片战场上将军也有些名声。
    和平年代,在没有了硝烟的世界中,他感到非常不适应,多年来形成的恋战习性,一旦闲置下来,常常使将军举止失措。
    于是,将军天天吵着要上战场,当警卫员阻止他上前线时,将军情绪突然失控,他多次要枪毙警卫员武安良。
    他和老部下肖永银因为“改组”风波,意见相左,形成的误会,闹了很长时间的别扭,20年后方才消除,不是将军不容人,而是他过不得清闲的生活,天天心里憋着气,这气有时就会撒在与自己意见向左的人身上。
    建国初期,将军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要命的是,这个大学生又是自己的小姨子。
    王近山是“一根筋”,一旦和小姨子好上了,就和妻子韩岫岩打冷战。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在痛苦失望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可一等好几年,王近山从朝鲜归来后,还是让她失望了:冷战如故。1963年,夫妇俩一场争吵后,韩岫岩一气之下,只好向组织报告,请求组织解决丈夫的“作风问题”。 
    王近山与韩岫岩虽是多年夫妻,但性格却如当年他们的“介绍人”陈锡联说的,“两人是一个脾气,针尖对麦芒”。这下韩岫岩向组织上反映老公的“作风问题”,事情一“闹”大就不可逆转了。 
    当年,将军的夫人举家抒国难,革命半辈子得到的是丈夫的背叛,心中难以接受。想不通的将军夫人给党中央写了封信,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想法,挽救濒于破碎的家庭。
    当时的王近山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位高权重的人影响不小。王近山的家庭风波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老首长邓小平率先出面谈话,没用。
    周总理亲自谈话,没用。
    他的部下急了,怕他犯错误,也纷纷前来相劝:“王司令,我们以前跟着你打了不少胜仗,你就忍忍吧,承认错误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以后再慢慢来嘛”。
    将军在温柔战场依旧秉承了硝烟战场上的一贯禀性,他把相劝者们大骂了一顿,说自己明人不做暗事,要做的事就开弓没有回头箭,就会勇往直前。
    将军决定与妻子离婚,与小姨子结婚,他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将军在任何战场都是勇往直前的汉子。
    没有办法,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去处理一下吧”。结果,上顶元帅,下打将军的一代名将被罢官削职:开除党籍、从中将降为大校待遇,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部副部长降为河南一个农场的副场长。最可怜的就是在动身去河南的前夕,他的孩子没有一个跟他去,而那个大学生小姨子在这个时候却退缩了,她受不了别人的非议,这是对将军最大的打击!一辈子流血牺牲换来的战功、地位、肩上的两颗将星都不要了,就是为了他心目中的“爱人”而今,她却跑了!
    将军不怨她,将军说他能够理解她的苦衷,自己一个人毅然踏上了贬谪的路。
    可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就在将军准备一个人去河南的时候,他家的保姆小黄却对他说:“首长,我陪你去吧,你需要人照顾。”要知道,小黄比她小20多岁,就这样,她成了将军患难与共的第二任妻子。 
  多年以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北京见到了毛泽东,说:“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能打仗,现在过得很惨,请主席照顾一下” 
  “谁呀?” 
  “王近山和周志坚” 
  “好啊,你们谁要啊?”毛泽东问在座的各位大区首长 
  “王近山,我要!”许世友说。 
就这样,赋闲十余年的将军出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可是这个副参谋长在军中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后来成为他的顶头上司的老部下肖永银每次见了他都立正、敬礼,一口一个王司令。在回到南京时,他的老部下们在站台上排成一队向他们夫妇敬礼,看看他们都是谁: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银。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很低的。将军下火车时,手里还提着从农场带来的一篮鸡蛋,说是送给许司令员的,而他的许司令员这时早已经在南京最好的饭店给他摆好了酒席,专门等着给他接风呢。席间,王近山将军向许世友说了句话:“许司令,只要你一句话,我王近山决不含糊”,男儿血性啊!

    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978年的春天,王近山将军病重。
王近山将军的病情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将军病重,老首长,老部下们痛心不已。
将军在临死前,经常从嘴里冒出“冲……杀……”的字眼,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王少锋就对他说:“爸,李德生上去了”,“爸,尤太忠上去了”,“肖永银上去了”,听了儿子的话,躁动的将军的身体马上就平静下来了,这种奇特的疗效,让小护士们怎么也想不通。 
  将军坟前的青草第15次被吹绿的时候,小平同志为他平生钟爱的部下题词写道:“一代战将”。 

    十一、        扬言要“打到美国去”

     1949年年底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时,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曾经闹出过一个天大的笑话。当时他率领12军驻进了刚刚解放的重庆,军指挥部设在仓促逃跑的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的公馆里。王近山一脚踏进“李司令”的办公室,就挨个房间在金银细软堆里搜罗着,忙得满头大汗。政委见状,问道:“老王,你要找什么宝贝疙瘩?”
    他闷声闷气回答:“地图!”
    很快,“王疯子”在金银窝里翻箱倒柜找地图的消息传到了刘伯承那里,他嘿嘿一笑,召来了“王疯子”,故意问道:“近山,听说你很忙,在李根固家挖地三尺找什么宝贝啊?”
    “找地图。”王近山笑着说。
    刘伯承打断他的话问:“你找地图干什么?”
    王近山诧异地扬起眉毛:“我们打到重庆了,再往南不就要打印度和缅甸了吗?”
    刘伯承笑出声了:“近山呀近山,谁告诉你我们要打印度和缅甸了?”
   “可是,我们迟早要把帝国主义消灭,还要打到美国去呀!”
谁知没过几个月,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这句“二愣子”话居然应验了。虽然没打到美国去,但解放军换成了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
    1950年11月,王近山真的离开重庆,出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征战朝鲜去了,虽然没有打到美国,却在真真实实地与美军交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