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小说

擦肩而过

来源:作者:奚利民时间:2012-03-01热度:0

   隘口林场座落在隘口街的东边,一栋两层的土砖楼房靠山矗立着。赣州知青袁文欣肩挂着黄包从楼房大门走出,他健步踏上公路,沿右边徒步走去。一路上,山坡上的树林、公路边的稻田和养猪场的猪舍很快被他甩在身后,前方弯弯曲曲的公路在眼前时隐时现。
    袁文欣一边在公路上走,一边在脑海中追溯往事:自己1968年11月从赣州十六中下放到会盛县,最先是6个人一组,分配到军门公社大罩生产队,由于山村条件艰苦,知青们呆不惯,就到公社反映情况,要求换一个地方。公社干部就把大伙拆散开来,分2个人一组,到各村插队落户。1970年,公社领导感觉人少还是有弊端,就把10多名赣州知青集中在隘口林场,与3名下放干部和数名贫下中农一起,建立了这个知青点。隘口林场既有山林,又有农田,还盖有猪舍,集造林、耕地、养猪于一身。自己在这个知青点上,白天上山下田拼命干活,晚上则在煤油灯下认真读书,因为自己想上大学的心未死。很快到了1971年,文革中停办的大学又开始招生了。虽然招生办法上废除了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传统做法,改用“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在当时还是符合实际的,从而使本公社的一些农民和下放知青,在当年就很快被推荐当上了大学生。尤其是会盛县一名女知青上了清华大学,更是轰动一时。虽然自己当年未被推荐入学,但毕竟看到了升学的希望,从而激励自己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更加刻苦锻炼、更加努力学习,更加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转眼到了1972年夏天,也就是昨天晚上,林场场长王午漆找到我高兴地说:“小袁,今天公社知青办陈主任托人带信来,说叫你明天上午去他那里一趟,有要事相告。我猜可能是大学招生之事,因为我们场里推荐了你。”王午漆文革前是军门公社副社长,文革中遵照毛泽东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下放到山前村锻炼劳动,因表现好而调到林场任场长。当时下放干部和下放知青基本上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彼此都会相互照应。尤其是王场长,对自己各方面都无微不至地关照。所以,听王场长这么一讲,我非常感激地说:“谢谢王场长的关心和照顾!”王午漆谦虚地说:“不要谢我个人,这是贫下中农和我共同的意见。不过,我还是要跟你说,下放知青上大学,名额不多,机会难得,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哟。”我连忙答应道:“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会好好把握这次上大学机会的。”
   往事如烟。袁文欣回忆到这里,脸上带着甜甜得微笑,不由得加快脚步往公社知青办走去。

                         二

   军门公社大院右侧的一间小屋便是知青办。
   袁文欣走了进去,一眼就瞥见墙上挂着毛主席像、贴着毛主席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知青办主任陈兴文正坐在办公桌旁看文件,见袁文欣进来,马上站起身来同他握手,亲切地问道:“小袁,一路辛苦了。”袁文欣忙回答:“陈主任,不辛苦。”陈兴文是赣州农业局的干部,下放后和袁文欣同在振兴大队,两人时常有走动,而且一起到公社开过几次会。袁文欣见到陈兴文很高兴,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陈兴文面带微笑,示意袁文欣坐在桌前的长条橙上,然后返回桌旁,点燃一支香烟,若有所思地对袁文欣说:“小袁,想必你也知道,今年大学招生工作已经开始,县里给了公社一些指标。根据你下乡以来的一贯表现,经林场推荐、公社批准,同意给你一名上大学指标。”袁文欣听后感激地说:“感谢各级领导和陈主任的关心,感谢贫下中农的爱护!”陈兴文摇摇手,客气地说:“感谢谈不上。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应该的,主要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接着,陈兴文话锋一转:“小袁啊,这次上大学的机会确实难得,尤其是象你们这样的下放知青,能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你一定要抓往这次机遇,千万不要错过。”袁文欣为之动容:“谢谢陈主任的指教!我努力争取不错过这次机会。可是,如果碰到我不想去的学校,我想我可能会放弃的。”陈兴文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袁文欣竟有这样的想法,这样下去会很危险的。想到这里,陈兴文苦口婆心地说:“小袁,因为我们是熟人,所以我不得不忠告你:千万不能有放弃上大学的想法。要知道,全公社有上海知青、赣州知青和本县知青数百名,总共才推荐了十来名,这说明名额有限,你是其中之一,应该是很荣幸的。再说,这次你去读大学,根本不需要考试,只要你服从县招生办的安排,马上就可以进大学,这说明机会很难得。作为年轻人,你应该做到组织叫干啥就干啥,老老实实服从招生办安排。如果你挑三捡四,说不定这次上大学就会落空。由此,你要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啊!”听陈兴文这么一说,袁文欣感到问题还是挺严重的。于是他婉转地回答:“我铭记你的教诲,只要不触及灵魂,我一定不会随意放弃的。”陈兴文听后,仍然不放心地说:“可不能无缘无故放弃噢!。”袁文欣使劲点了点头。陈兴文这才给袁文欣开了一封介绍信,叫他今晚住在公社招待所,明天就去县招生办办理入学手续。

                   三

  笫二天早晨,袁文欣坐上去县城的班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一路颠波地前往会盛县。
   县招生办设在县教育局。招生办室内的墙上贴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靠墙边摆放着一排桌子,几位招生老师坐在桌旁,有的在回答学员的询问,有的在查看录取学员名单。
   袁文欣走进招生办,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来到招生老师吴进书的桌前。袁文欣把公社的介绍信递给吴进书,吴进书看了一会,抬头对袁文欣说:“你是军门公社赣州知青袁文欣,68届初中毕业生?”袁文欣回答:“是的。”吴进书和颜悦色地说:“考虑到你是初中毕业生,我们招生办经过复审,决定录取你入读赣南师专。你看行吗?”袁文欣听到赣南师专这所学校,脑袋“嗡”地一声,本能地说:“不行!”吴进书大吃一惊,忙问:“为什么?”袁文欣耐心地解释:“吴老师,你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看到不少老师被批斗过,下场很可悲、很可怜,是吧。就拿我就读的学校来说,就有2名老师被折腾的自杀身亡,这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曾发过誓,这辈子决不当老师。所以我不去读赣南师专,请吴老师让我上江西大学吧。”吴进书坚定地摇摇头:“这不可能。笫一,你只有初中文化,只能读大专。第二,江西大学需招高中文化的,你不够资格。”袁文欣小声反驳:“那我可听说去年就有初中文化上北京大学的。”吴进书听后一怔,严肃地说:“袁文欣同学,这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个例,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按照惯例的。再说,让你读赣南师专,是经过集体研究、组织决定的。年轻人,跟你说实话吧,这次虽然能推荐你上大学,但不一定百分之百都能上。如果你不服从分配,组织上也能取消你升学的资格。所以,你要仔细惦量惦量,千万不要做出傻事。”袁文欣噙着眼泪、真诚地说:“吴老师,我真的不是不服从分配,而是当年老师被批斗的场面触及了我的灵魂,现在想想灵与肉都会发抖。你想想,我有这样的心理阴影,怎么能安心去上师专呢?所以,我请求你们让我上江西大学吧。”吴进书有些同情地说:“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我劝你还是服从分配,上大学后再调整心理阴影也不迟。否则,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说完,吴进书把一份入学登记表递给袁文欣。袁文欣接过表后,痛苦得左右为难。考虑再三,他还是用颤抖的手,在志愿栏上填写“江西大学”这所学校。吴进书见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当军门公社其他被推荐的农民和下放知青,陆续前往就读大学后,袁文欣还是未接到入学通知书。此时,他终于明白:自己确实与大学擦肩而过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