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秋的那些事
唐代诗人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几句诗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过去经济非常匮乏年代里,吃饱肚皮是我们每个人的奢望,所以我们对粮食也是非常珍惜的,每颗粮食都不愿被遗落田里,特别是我们的上一辈人。每逢晚秋的时候,拾秋是我们孩童既辛苦而又快乐的事情。何为拾秋:就是农家人收完庄稼以后,会有少量的收成零落田里,人们再去捡拾在田间地垄里的粮食。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生产队田里的豆子熟睡了似的,枯黄着豆叶,等着农家人收割。父母们在集体收豆子的时候,不允许小孩进入场地的,只有等到全面收割完了,才统一放门,允许拾秋。我们一帮伙伴背着篮子,早早积聚在豆田边,等着生产队长一声号令说:“放门了!”大家便冲进豆田里,个个在田里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生怕落在别人的后面,睁着大大的眼睛,逡巡着每一颗遗落的豆萁,找完一遍还要再找一遍,直到所有豆叶都翻了个遍,才勉强罢休。豆子拾完了,夕阳西下,天边烧起来了晚霞。有人建议烧豆吃,一呼百应,几个顽皮的孩子,把拾到的豆子、豆萁架起来,点着了火,田野里烧起一堆篝火,火光映红了大家幼稚的脸庞,豆子在火堆里噼噼啪啪地响着,那时我们不懂“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含义。围坐在篝火旁,大家手舞足蹈,一边唱起心中快乐的歌,一边等着烧熟了的美餐。豆子烧熟了,熄灭了火焰,大家团在一起用豆萁拨开灰烬,在灰烬里抓豆子吃,好香的味道哦!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胜似吃了一顿饕餮大餐,不仅满足了食欲,个个嘴上还长满了黑胡子,你笑我,我笑她,她笑你。那秋日的黄昏,北雁南飞,果实累累,稻浪滚滚,顽皮的少年在旷野的天底下尽情追逐嬉闹,一幅美丽的秋景图画,我们快乐的童年,那一幕幕也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回味无穷。
拾花生更是我们高兴的事情,因为每拾到花生可以“现炒现卖”,一边捡拾,一边咀嚼着,饿不着肚子。队里收花生刚一结束,地里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老人孩子颇多。每个人淘金似的,两只眼睛紧盯着锄头下翻起的泥土,不放过每一团泥块,搓碎了,揉细了,泥土翻了一遍又一遍。刨到花生了,心花怒放,眉开眼笑。有一次,为了争抢捡拾花生,邻居小花不小心把锄头砍中了我的脚上,当时鲜血直流,我吓得哇哇大哭,也吓坏了在场拾秋的人。父亲慌忙把我驮到大队部卫生室,做包扎。好在没伤胫骨,疼了好几天。不过,我脚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三十多年没见过小花了,上次老家不期而遇,小花还提起我脚上的伤疤,深感歉意,自责不已。下雨后,拾花生更是最好的时机,一阵秋雨过后,沙土被冲刷了,花生半裸露在外面,雪白的颜色和泥土格外分明,放眼望去,清清楚楚,一览无余,无需再用锄头翻土了,尽管弯腰捡拾就是。挡不住秋雨后的丝丝凉意,伙伴们光着脚丫在田地里奔跑着,捡拾着,一身泥,一身雨。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还有拾麦穗,拾山芋,拾水稻等,这拾秋不仅仅是一种劳动行为,更体现着我们每个人对粮食的爱惜,对温饱的渴望。今天,田里仍有遗落的果实在田垄里,只可惜再没有过去那拾秋的撩人风景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