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总是在医院,在每一次进出之间,重新审视了这个不得不来的地方。
医院,天堂和地狱的摆渡船,连接生死,承载悲欢。更多的时候,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人心万象,众生百态。
在这里,每人都神色凝重,行色匆匆。一粒一粒药丸似如仙丹,一滴一滴的药液犹如琼浆。焦急等待在手术室门口的人,每听到叫到名字,或颤颤巍巍如临大刑,或欣喜若狂如赦大狱,不去体会似乎永难明白。
养儿与防老
同病房的李大爷,八十多岁,心衰,面容枯槁,不多言语。但是当有人谈起子女时,老人的脸上便多云转晴,骄傲似乎让眼神也光亮了许多。
大爷的儿子名校毕业,外企高管,年薪百万,一年偶见一两次。这次老人有病,儿子很快打钱过来,高价托人雇了护工。大爷每天吃的外卖比医院的餐食看着丰盛些,但似乎总不太对胃口,只是机械性的吃几口,然后就是不言语地对着窗外。
走廊里的八旬老婆婆还没能转到病房,之前一个单间空出来了,但她执意不入,贵。老婆婆在走廊里并不孤单,白天女儿变着样的熬粥,晚上儿子下班,带点她喜欢的浆面条,吃的少了,儿子还会嗔怪几句,然后试试温凉,一勺一勺地喂。
两个老人,家境明显不同,幸福也不相同。但是作为旁观者,却在心里分出了高下。
这似乎是一个矛盾,我们总希望子女出人头地,逸群绝伦,不惜一切的投入他们的教育,让他们走出去,打拼一番事业。但是当他们长大成人,常年难归,孝心也只能用钞票代替时,看到那些生活平平但子孙膝前承欢的老人,我们对幸福是否还会有新的定义?
生命与尊严
电梯里,戴着眼镜,一脸斯文的小伙,轻声的在电话里说:“妈妈已经没有知觉,进了重症监护室,浑身插满了管子,医生说手术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我想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搏一下,你们千万不要告诉爸爸……”
人到最后,似乎连“好死”的权利都没有,这是爱他们的方式?还是生者以孝顺的名义,残忍而野蛮的延续他们的痛苦。琼瑶在她的遗言中说,在生命结束前夕,不要抢救,不插管子,不送加护病房,要优雅的死去……。
也许,人应该,生如夏花,死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泥土。
金钱与生命
已经深夜,楼道外的中年人电话依然没有停,听他打了近两个小时,一会羞羞怯怯、一会低三下四、一会怒声呵斥、一会暴跳如雷。好像都是向亲戚、朋友、同事借钱看病的,看他失望的瘫坐在角落的神情,似乎没有借到多少钱。
生命无价,而在疾病面前,却要用金钱来衡量。而金钱也在这个时候成了真心假意的试金石,当中年人从医院走出来,将来的杯盏之间可会少了些甲乙丙丁?
尽孝与陪伴
在手术室前等待时,结识了同乡小牛。少年便闯荡京津,奋战浙粤,年纪轻轻,便闯出了一番天地。说起在外的种种艰辛,觉得最大的后悔便是父亲有病时,公司正在创业期,一直走不开,临终也没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便成了他人生最大的遗憾,说起便潸然泪下。这次母亲有病,他推掉一切生意,一直陪在身边。
前段表哥母亲突发疾病去世,看他时,他泪流满面的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对父母好点,我现在想对她好,也没有机会了……”
其实每个人风光的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心酸,成功的背面总有难以启齿的苦楚,美好的下面深藏着令人心疼的真相。
张爱玲说:“有些人是有很多机会相见的,却总找借口推脱,想见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有些爱给了你很多机会,却不在意,重视的时候,却没有爱了。”
趁父母还在,趁老人还可以陪伴,多牵一牵他们满是皱褶的手,多抱一抱他们佝偻的腰,多听一听他们满是爱意的唠叨。莫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留下遗憾,空自伤悲。
生命和健康是上天给每个人最公平,最公正的礼物,无论尊卑贵贱,透支得来的,他总会不偏不倚,不疾不徐的让你去偿还。尤其是人到中年,保持健康,不仅是对自己的爱护,更是对家庭的责任。
医院,生命在这里开始,又在这里结束。这里是匆忙的,这里是安静的,这里可以有最美的希望,但也有最窒息的绝望,分秒之间,相似的桥段,却因不同的主演,结局成了判若云泥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