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立冬

来源:作者:刘连营时间:2019-11-08热度:0

立冬,冬天的幕帐徐徐拉开了。进入到这个时节,这一年也都要进入倒计时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忙活了一年的耕耘只有到了这时才敢给自己松一口气呢。季节的变迁,真的是令人充满了惊喜也充满了无奈。立冬,只是说要跨入一段新的日子的门槛呢,可分明已是景色两重天了。朔风渐起,似乎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只顾得收获了,还没有好好品一品农秋的味道呢,冬天就来到身边了。

立冬之后,最明显的一个物候就是原来那样旺盛蓬勃的花花草草怎么突然就凋零枯萎了呢仿佛这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前一阵窗户下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总听得到蟋蟀的鸣叫声呢,而如今却再也听不到了,这可爱的小生灵去了哪儿了?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作物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男人们要开始给自己上一坛好酒了,而女人们则会为全家上满满几缸可口的泡菜,那可是要供整整一个漫长的天来吃的。古人是特别重视季节转换有许许多多的讲究呢,一代传一代就在周而复始的日子里延续下来。过去生活节奏慢物资条件差,人们总会在一年四季循环变化的每一个终点或起点的节气到来时为自己的日子送上期望和祝愿,因此就有了官方的郑重和民间的祈祷。

《礼记·月令》记载说:“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朝大体相同。

布衣百姓没有那样的隆重和讲究,能吃饱肚子是最现实的选择。农耕社会里,劳动了一年的先民,往往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立冬,也有着许多的乐趣,让我对早已过去了多年的生活心怀感恩与怀念。

“粮入仓,菜进窖”,秋收冬藏大自然回归到收藏的状态,这可是立冬后一件重要的事情。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冬天来了,才忙完了收割晾晒入仓呢,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储存过冬的菜蔬了。我们家属院里每年到了冬天时,你看吧,一定像抗战时挖地道打鬼子的战斗景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几乎每家都要在自家门前空地上挖一个深深的地窖,有多深呢,我家的地窖深米余,直径也要超过一米呢,且在窖底还要向旁侧再挖出长长的一条通道,我躺进去,从地面上都不会看见我。

关中平原土质好,水位深,一米多深的地窖,因为潮气不大,又离地面不远,氧气也能循环,因此这地窖就成了天然的既能保温防冻又能锁水保鲜的一座天然储存库。地窖挖好后,母亲陆陆续续买回来的蔬菜就能放进地窖了。记得,地窖里存了那么多的蔬菜呢,葱、姜、蒜,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红薯、土豆、洋葱……这些菜蔬躺在了暖和和的地窖里,为我们一家人送上了一个冬天里丰盛的食材。

如今,这样的生活早已不复存在了,大小超市,农贸市场,手机淘宝,什么样的食材买不到呢?大年三十的餐桌上可以吃到盛夏里才有的黄瓜西红柿,也可以这样说,只要你舍得,满世界你想吃的东西不用几天就会摆在餐桌上。可是那个年代没有呀,如果在冬天到来时不给自己存下过冬的蔬菜,到了年关,可真是吃不到菜呢。

儿时的冬天,节气的变化似乎早就安排好了的,什么季节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告别了霜降后,每天早晨上学要经过一个小池塘,站在池塘边上仔细看,原先微微波动的水面,现在像是睡着了,一层似冰似霜的淡淡的白膜样浮在了水面,那就是薄冰呢。日子真的是一天冷似一天了,上课时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就赶紧将两只手放在嘴边哈上几口气,再将两只脚在书桌下面赶紧悄悄跺几下。

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间,女孩子砸沙包,跳绳,我们男孩只有一个动作,两人一对,单腿站立,双手抱着另一腿,相互撞斗,使劲用膝盖去顶击对方的膝盖,直到上课的铃声响起来,才相互说一声,下了课再来。

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样的一种简单的游戏,却让浑身上下暖和了许久,坐在课堂再听老师讲课,好像教室里开了暖气了。

曹操写过一首《冬十日》,诗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归途中所见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色,“繁霜霏霏”“鸿雁南飞”,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狗熊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诗人南征北伐倍感艰辛的感受跃然纸上

苏轼的《冬景》诗,则写出了诗人的欢快和愉悦的心境“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初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尚有傲霜之枝。诗人眼里的初冬还是充满着让人欢喜的的景色的

冬天来了,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去迎接一段崭新的日子吧!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