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对于霜降的感知与认识,依然还是童年里的记忆。
关中平原的深秋,似乎总与节气的对应差了一大截,霜降原本是属于秋季的,冬天却不知趣的早早要赶来凑热闹,这就给凉意渐起的深秋添了一份萧瑟,一个冷字早早就迫不及待的站上了季节转换的舞台。
这种冷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每天早上去上学时走在路上那种冷寒袭身的感觉。一夜醒来,推门而出,天地洁白,不是雪,是霜,可这霜怎就这样的白?并且一脚踏上去还会发出喳喳的声响来,那本应该是下雪天才有的呀。
那时的关中平原,记忆里,其实一过国庆,天气就要变脸了,最明显的就是来自更北方的风多了起来,这股从亚欧大陆西伯利亚吹来的风没有一丝一毫的温柔了,吹在脸上手上的感觉皆是那种带有刺儿般的凶悍,用不了几天,脸皴了,手也出现了裂纹。母亲就催促着,别忘了抹蛤巴油啊,就忙碌着开始将往年的煤炉烟囱找出来,早早做好取暖的准备。
霜降的这段日子里,雪自是还没有落下来,但冬天的感觉并不因没有雪的加入而变得暖和,母亲早已重新用泥巴将煤炉的膛壁糊好晾干,长长的烟囱穿过堂屋的窗户伸到了院子里。而一个飕飕寒风劲吹的黄昏,当我放了学一路小跑,推开家门,一股温热扑面而来,哦!母亲已经将煤炉烧起来了,多么温暖的家呀,霎时,浑身的冷气就化为乌有了。
随着渐渐长大,对霜降这个节气的认识也已脱离了感官的感受,有了更深的意识层面的认知。《易经》里的坤卦讲到:履霜,坚冰至。以我国中原地区气候为标准,节气的顺序,九月建戌,包括了寒露、霜降两个节气,到了十月,要迎来立冬、小雪这两个节气。霜降,是坚冰即将到来的前奏。天寒地冻、霜露结冰的日子不远了。关中平原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原地域来说,更接近北方,节气的征候自然就更明显。《易经·系辞》从自然的表象延伸到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哲理上,进一步丰富了霜降的人文指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妄,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君子在安逸时不要忘记危险,在生存时不要忘记灭亡,太平时不要忘记动乱,因而能够让自身平安而国家也能够保全啊。一个自然季节变换交替的现象,从古人的智慧里赋予了从物质表象转化为精神层面的一种升华。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暮秋踩着秋天的尾巴向我们款款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华愈浓,落地成霜。春的萌茁与夏的繁茂结出的秋的果实,这甜蜜的日子还没有细细的品味呢,转身却就要说声再见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一个人平安顺遂的最好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一定要有预见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得意时要想到失意,运气丰盛时要想到背运之事,这样才能养育一颗高瞻远瞩的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少人却是过不了这样的一道关口呀!霜降节气的到来,让我得以重拾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引起了笑看人间百态的超然思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霜降节气的释义: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有三候:一候豺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看到霜降的第一候豺祭兽这3个字,使我想起了雨水节气里的獭祭鱼。雨水时节,一年方始,万物复苏,机灵敏捷的水獭早早守在小河边,它们知道鱼儿随着气温变暖要浮出水面了。吃饱了,还要将鱼儿摆在岸上,举行祭鱼仪式,庆贺一顿美餐的享用,也为自己祈祷一年初始美好生活的开始。
霜降里的豺狼与水獭如出一辙,食用了一顿美味之后,不忘将捕获的猎物也郑重的祭祀一场。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记载,我就会陷入久久的思索中,民间一直流传下来的许多五花八门的祭天拜地的习俗,是不是也从动物的一些举止行为方面得到了启示呢?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记载,虽然并没有亲眼所见,但我却是宁信其有的。美好的事物或者现象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官享受和精神启迪,为什么不信呢?
岁月美,就是美在它必然的流逝吧?冬去春来、寒消暑长、四季交替、悄然轮转,不经间就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一份感叹,还有平凡日子里的憧憬和期盼。四季不同天,美丽总相伴,桂花虽已凋谢,霜寒在盼雪花,那洁净的白雪才担得起葬花的托付,还有在料峭中孕育冬梅的重任吧?
想到这世上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或者现象总能时时滋润着心灵,给平常的日子带来许多惬意,虽值霜降时节,寒意盈怀,仍不觉融入一片春光烂漫里。